“强村行动计划”进行时

  • 湄洲日报  

 

中共仙游县委组织部
坚持从严从实强基础

仙游县坚持从强化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入手,以党建富民强村为载体,建立城乡结对共建、联系服务群众、强化队伍建设等工作机制,实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专项提升行动,努力构建从严从实抓基层党建工作新常态。

一、抓基层、打基础,构建党建富民强村格局。 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组织86个县直单位与110个村(社区)结对共建,采取“五帮五带五联”措施,共实施帮扶项目120多个,落实帮扶资金15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已连续5年实现10%以上增长。每年按照10%比例倒排解决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实行“一村一策一方案”,由县处级领导直接挂钩联系,并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难题,2014年共形成会议纪要37份,落实帮扶资金552万元,解决实际困难问题196件。每年倒排解决20%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通过领导挂钩、部门帮扶、企业结对、强村帮带等整合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通过科学盘活资源,兴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增加村集体的资源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投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二、亮新招、细关怀,打造群众满意服务品牌。 推行“党群统一活动日”,每月1日组织县直机关单位和镇村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或到挂钩结对村(社区),开展信访化解、现场办公、党员奉献、阳光村务、宣传教育、民主议事等便民惠民活动。在一些宫庙、集市等老人经常活动的地方,探索建立幸福驿站,为老人提供休闲、健身、娱乐、免费午餐等十项服务,让老人安度晚年、发挥余热。成立仙游县党员扶贫济困促进会,创办百信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组织36个老区贫困村参与投资,通过经营收入分红为贫困村提供长期性帮扶,已连续六年向36个老区贫困村发放红利366万元。实施“党建富民强村”金融服务工程,选派18名党建金融特派员,定期开展以联系农户、联系技术专家、联系市场和送技术、送信息、送资金为内容的“三联三送”金融服务活动。2010年以来,已累计投入信贷资金64479万元,受益党员群众12798户,补助贴息478.5万元。

三、选准人、用好人,建强农村建设骨干队伍。 实施“班长工程”,引导在外原籍优秀企业家回乡参加竞选,实行专职专选、不占职数、不领报酬,首批选聘15名企业家担任村班子成员。推行农村党组织项目书记(主任)工程,重点培养150名双带能力强的项目书记(主任),匹配“好村官”双带互助贷款产品,每人授予10万元以上免抵押信用贷款额度,并为25名“好村官”项目书记(主任)贴息15万元。每年增加2900万元用于提高村干部的报酬待遇,落实《仙游县村级干部管理办法》和村干部行为“十不准”,组织开展“最美村官”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的教育管理。开通“仙游县党员之家”微信公众号,开展关注点赞活动,日均访问量300多人次,搭建多元互动的党员教育管理平台。

中共城厢区委组织部
创新工作机制激活力

城厢区紧紧围绕农村党建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载体,充分调动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坚持“四个创新”,圆满完成村级党组织换届。 围绕“选优配强村级班子”的目标,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一是“五推荐”拓宽选人渠道。采取“个人自荐、党员推荐、群众联荐、包片工作队举荐、党组织举荐”等五种推荐办法,积极从现任干部中挑选、机关事业单位下派、提前离岗或退休干部中请、强村优秀人才跨村任职等,拓宽选人用人范围和渠道。二是建立个人重大事项公示制度。所有竞职者如实填报个人房产、收入、配偶子女就业等5项信息情况,并进行公开公示,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方便对竞职者综合作出诚信度评价,实现多角度监督、考察、甄别候选人的效果。三是增设换届选举“观察员”。邀请本村之外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等担任换届“观察员”,以“第三方”身份共同监督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全过程,促进换届选举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四是“全程签字”保障依法公开透明。探索实行“全程签字”制度,在计票、唱票、宣布结果过程中,实行竞职者、选民代表、工作人员全程签字承诺,保证选举依法公开透明。

 二、坚持“强村带动”,探索中心村党委运行模式。 紧紧抓住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一重要机遇,设立中心村党委。一是抓组建。在坚持原有行政区域、债权债务、村委会职责、目标考核奖惩、干部配置和待遇等五个方面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将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多个村党组织进行整合,成立中心村党委,由中心村党委统筹协调,达到了“既统又分”的目的。目前,已成立华亭镇涧口、霞皋和凤凰山街道坑坪3个中心村党委。二是建机制。建立联席会议、议事决策、经费投入保障等制度,保障中心村党委的规范运行。每月定期组织3个村“两委”成员召开中心村党委联席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分析存在问题,探讨解决办法。同时,把中心村党委作为独立的法人代表每年核拨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10万元,确保中心村党委能够正常运转。三是强带动。建立“党建共创、家园共建、产业共带”机制,充分发挥强村带动作用,带动周边村共同发展。如,华亭镇涧口中心村党委创办幸福家园建设有限公司,成立花卉合作社和果蔬合作社,延伸了产业链,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使涧口、五云、隆兴每个村可持续收入达100多万元。

三、坚持“扩大民主”,全面推行党代会年会制度。 首家在常太镇推行镇党代会年会制,及时在各乡镇全面铺开,收到很好的实践效果。一是开好一个年会。年会每年召开一次,采取“报告、述职、问询、表决、评议、承诺”等“六位一体”模式,组织代表听取和审查党委、纪委年度工作报告、讨论决定重大问题,不断拓宽党代表参政议事渠道。二是搭建三级平台。在镇一级建立党代表联络室、村一级建立党代表工作站、党代表一级建立特色服务室的“三级平台”,引导代表带头联系党员群众、带头倾听基层呼声、带头为民排忧解难。截止目前,4个镇都建立党代表联络室,共组建村党代表工作站26个,“金忠医疗服务室”、“国庆调解服务室”、“美金种植服务室”等各种类型、各种行业的“党代表特色服务室”33个。三是建立五项制度。制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具体办法,对代表视察调研、列席会议、提案提议、评议问询、挂钩帮扶等五个方面建立制度,把一些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从而保证代表履职有依据、有保障。

中共秀屿区委组织部
突出问题导向重提升

秀屿区立足基层实际,突出问题导向,加强探索创新,全区农村基层党建各项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一、立足着力点,紧抓主业主责。 区委始终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作为主业来抓,今年以来组织召开6次区委常委会、2场基层党建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深入分析研判,落实推进措施,安排17名区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形成了重视基层、大抓基层、强基固本的鲜明导向。区委书记示范带动,亲自挂钩边远海岛南日镇石盘村,区委常委责任分工,每人挂钩1个乡镇、1—2个村居,推动基层党建各项工作的落实。乡镇党委书记每人挂钩1个先进村和1个薄弱村,带动班子成员齐抓共管。今年共下拨各类党建经费累计2000多万元,村主干、一般村干部月均工资分别达到2200元和1600元,建立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正常离任村主干等补助制度,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二、抓住关键点,注重选优配强。 在今年村级组织换届中,积极探索“能人治村”,通过党员群众荐、登门拜访请、外出动员引等办法,支持致富能人回乡参选。新一届村党组织班子中,文化水平、妇女、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外出经济能人返乡任职128名,村党组织书记“双带”能力强108名,班子示范引领作用得到提升。坚持“先定事后定人”,全面推行竞选承诺,把竞职者的主要精力引导到谋划思路推动发展上,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共提出民生项目1250件,承诺解决群众问题800多个。

三、把握切入点,强化服务功能。 通过强经济、重服务、建机制等有效措施,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56”建设工程,即利用5年左右时间,通过政策扶持、强村带动、资源开发、资产盘活、产业培育、规范管理等6种模式,以点带面,分批实施,力争到2019年基本消除“空壳村”。组织全区263支党员志愿服务小分队,开展结对帮扶、扶贫济办、农技指导、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共服务基层群众3万余人,解决群众民生问题153个。有148个村居全面建立便民服务代办点,提供组织关系接转、党团员政审、计划生育等10多个服务事项。推行村干部坐班制度,常态长效服务群众。

四、打造新亮点,突出示范引领。 推进中心村党委建设,成立东峤镇上塘中心村党委,形成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工作格局。在南日“海洋牧场”探索建立“产、销、研、训”链条型党组织,依托鲍鱼、海带等产业协会党组织,凝聚160多家水产企业抱团发展。在临港工业园区、石门澳片区、莆头作业区探索临港产业属地垂管共建党建模式。

中共湄洲湾北岸开发区工委组织部
坚持“同频共振”求实效

开发区党工委秉承党建和发展“同频共振”的理念,探索新途径,推行新模式,丰富新载体,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开启了新动力“引擎”。

一、健全机制,让党建责任更实、更细、更到位。 一是推行“155”党建模式。以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稳定为目标,通过强化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等5大建设,建立健全责任、协调、督查、奖惩、保障等5项机制,对各级党组织及其责任人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目标、责任等进行了明晰界定。二是落实基层党建述职评议机制。在区、镇、村三级党组织层层开展党建工作述职评议,逐级传导压力,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强化抓党建的主体意识,做到明责知责、考责问责。三是完善村主干绩效考评机制。完善《村级干部绩效补贴管理实施意见》,对综治“三率”、项目征迁、计划生育、信访维稳、“两违”治理和卫生保洁等6项工作进行绩效考评,用具体绩效数据评价村干部实绩。

二、强基筑础,让村级班子更强、更优、更先进。 一是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调查摸底“找病灶”,强化问题导向,逐一建立整改台账;选优班子“强筋骨”,按照“造血”、“输血”相结合,采取“内培、外引、下派”等方式,解决班子成员“双带”能力不强问题;立行立改“开处方”,做到“一支部一方案、一问题一对策”,实行“菜单式”有序整改。二是率先完成村级组织换届。于8月28日全市首家完成村级换届工作,取得“一降两升三突破”成效,新任班子学历更高、年纪更轻、结构更优。三是不断强化基层运行保障。在提高村干部待遇保障(基本达到大中专毕业生工资水平)基础上,加大对村级运转等经费投入,同比增加39%。按照每名党员不低于100元标准核定党建专项经费。向38个村(居)派出驻村干部35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扩源增收,让村级组织更富、更活、更有力。 一是明确目标责任。编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表》,划出具体时间表、路线图;落实乡镇“一把手”和职能部门责任,把挂钩帮扶成效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二是选好发展路子。盘活“三资”聚财,实行规模经营;引导集体土地有效流转,促进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拓宽服务范畴,积极发展服务业,形成“特色引路,以点带面”的新格局。三是建立保障机制。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制订13条扶持政策和5项保障措施;设立不低于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集体经济;支持村干部兼任集体经济组织职务,兑现其兼职年薪。

四、创新载体,让为民服务更快、更好、更务实。 一是畅通服务渠道。深入开展“千名干部大走访,进村入户保稳定”等活动,落实“处级干部包村、科级干部包组、镇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区、镇、村三级党员干部开展进村入户3610人次,共解决问题2325个。二是创新组织设置。立足临港产业服务功能开发,成立乌垞中心村党委,统筹各村资源,协调临港工业、生活、娱乐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一带二”实现共同发展。三是探索网格党建。利用现有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将在网格内的各类党员全部“网”进党组织管理,依托“设岗定责”、“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等活动,畅通了联系群众“最后一百米”。

中共荔城区委组织部
抓好党建主业夯根基

荔城区从夯基础、解难题、促提升入手,逐步构建“城乡一体,上下联动,内外呼应,整体推进”的农村基层党建格局,为推动“率先跨越”、建设“宜居荔城”打下坚实基础。

一、突出主业意识,落实农村党建责任。 区委书记、常委会、区委组织部每季度召开党建专题会议,定期到基层农村联系点调研指导,听取专题汇报。把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列入区九项重点工作范畴,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评,建立镇街党委(工委)书记“双述双评”党建述职、农村党建责任状制度。6个镇街党委(工委)围绕“突出农村政治属性、夯实农村基层政权”,主动落实党建责任,全面推行党代会年会制,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

二、坚持保障先行,夯实农村基层根基。 积极破解农村党组织低水平保障、低效率运转问题。一是加大投入。在任优待遇,村主干每月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离任有保障,为900多名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月均可享700多元。除每年向基层转移支付3000万元以外,追加投入1500万元建设80多个村级活动场所、130个村务公开规范化、17个党员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安排400多万元补助离任村主干、建国前老党员、40年党龄困难党员。二是完善制度。建立处级干部和区直机关挂钩帮扶村居全覆盖制度,安排6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先后出台《村级干部管理意见》、《村居工作绩效量化考评方案(试行)》、《村级干部社会养老保险暂行规定》、《关于评选部分优秀村主干和实行目标管理绩效奖励的方案》,解决村级管理、考评、激励、保障、监督等难题,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

三、注重政策扶持,推进“强村富民行动”。 围绕“强村富民”目标,提出“齐抓共促强责任、从严治党强班子、三三创收强经济、民生优先强服务、加大投入强保障、目标管理强活力”等6大举措,制定出台《“强经济”工作方案》,设立2000万元专项发展基金,辅以资产管理、目标考核、融资平台等手段,坚持“不举债,不直接经营,不一次性买断,不一哄而上”四个原则,通过资产、资源、资金“三盘活”、政策、基建、项目“三带动”、旅游、物业、承包租赁“三收入”等举措,解决农村集体经济贫瘠、农民渴求致富的问题。目前共策划上报强村项目289个,已启动96个,3年内将全面消除“空壳村”,同时在镇海、拱辰社区基础上再造2个以上资产过亿的村(社区)。

四、强化品牌带动,提升农村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围绕党员作用发挥,组织130个村(社区)2800多名党员参与农事村办、设岗定责、承诺践诺活动;围绕村级班子建设,实施“班长”工程,培育出后黄村许聪、沟口村陈国新等多位“最美村官”;围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建设80多个农村“一站式”便民服务站和17个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围绕民生党建工程,筹资10多亿元实施城乡社会保障、人居环境提升、“清水行动”等9大类6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围绕加强基层力量,深化“三解三促”驻村活动,从全区选派42名优秀干部参与驻村蹲点,为荔城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保障。

中共涵江区委组织部
注重党建引领促强村

涵江区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服务、富民强村,围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中心任务,统筹推进务实型、服务型、创新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一、唱响农村党建“主题曲”。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上率下传导压力。落实双重责任。乡镇(街道)既抓好本级党的建设,又组织指导村级党组织开展工作;村级党组织既积极创建“五好”,又组织引导党员群众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推动双向述职。落实承诺、述职、评议、考核、问责“五位一体”的党建述职考评机制,并延伸至村级党组织。坚持双手齐抓。逐级签订《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党建工作列入全区26项绩效考评内容,实现党建与经济、项目工作同考评、齐落实。坚持基层党组织书记定期向上级党委报告党建工作情况,推动“书记抓、抓书记”。

二、带好基层队伍“火车头”。 以政治引领与服务为主功能,筑强基层战斗堡垒。强化乡镇“龙头”作用。配强乡镇党务力量,近两年选派13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乡镇领导班子、从村主干中考录7名乡镇公务员或事业干部。严格落实乡镇干部日常管理、联片包村工作制,乡镇干部90%以上进驻村(社区)。选优配强村级队伍。实施“班长工程”,通过村级组织换届,村干部平均年龄下降1.4岁,致富能人达75%以上,实现了结构优化、素质提升。加大经费保障。整合各类资源向基层倾斜,今年起全面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补助,对村干部报酬待遇、非公党建经费补助等实行乡镇年包干制,全年落实资金3865万元。去年以来,筹集资金近300万元,改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5个,打造党建示范点60个。

三、勇当党建创新“弄潮人”。 坚持有效指导、拓展提升,不断激发基层党建活力。优化组织设置。结合城乡一体化,有效整合业缘、地缘优势,成立江口蒜溪中心村和大洋乡车口中心村党委。注重典型引领。发挥市级“十佳百先”和区级党建典型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以大洋乡红色教育、江口官庄村务公开、白沙坪盘资源开发、梧塘沁后村财管理等不同类型的党建典型,以正面典型形成正能量。创新服务载体。依托全区“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以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点为支撑,完善党建“一站式”服务、社会化服务,组建3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全面打通党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延伸基层民主。全面实施乡镇党代会年会制,设立12个党代表工作室。持续完善村务监督民主管理,基层乡镇均建立“三资”监管中心和村集体财务网络监管平台,实现实时监管,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四、奏出强村行动“最强音”。 以党建富民强村为核心,推进全面发展。立足村情精准发力。制定“强村行动计划”19项重点任务,依托全区重点项目、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土地整理、城市改造等,实施盘活资源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等6类241个发展项目,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村企联建增收致富。加强与企业、协会共建,通过引进产业,“一村一品”带动发展。如国欢镇码头村结合周边工业区发展和项目征迁,引进国圣酱菜等近20家企业入村投资,增加村财收入。引进利农集团等设施农业龙头企业,全区流转土地1600亩。重点项目助推发展。大力实施临港“一二四”、雪津迁建、高新技术面板等重大项目,推动江口蒜溪片区、白塘洋尾等8个一体化项目,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促进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互利。

中共湄洲岛工委组织部
立足海岛特色抓党建

湄洲岛把“强村”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和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的重要任务抓实抓牢,突出“旅游兴村、产业富民”主题特色,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定制、定职、定责三要求,落实责任。 一是建立制度保障落实。党工委及时出台文件、建立制度,确保“强村富民”责任在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决策执行等层面的有效落实,工作扎实推进。二是强化考评推动落实。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把“强村”工作作为镇党委书记“双述双评”的重要内容,并纳入镇年终考评、镇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考评和村“两委”的绩效考评内容。三是明确责任加快落实。建立区级班子指挥中心、镇党委主体推动、组织部门督促落实的“强村”联动工作机制。目前组织部调研汇总“强村”难题26项,提出整改方案3个,学习推广好经验好做法11项,协同国建、计财、农林、经贸、旅游等部门合力解决问题20余项。

二、优化、优遇、优制三结合,夯实基础。 一是强班子队伍。实施“班长工程”和“领头羊”工程,换届后54名村党组织干部中有36名致富能人,其中5人当上“班长”;机关选派2名干部担任村党组织“带头人”,使村级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二是强待遇保障。设立“强村富民”工作专项经费,以2000万元为基数,每年随区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统筹解决村干部养老保险和待遇问题,完善村干部“强村富民”激励机制,给予年终绩效考核优秀村最高15万元奖励。三是强制度建设。制定包含专项述职、议事办事制度23项,形成了一套包含目标管理、议事决策、事务公开、民主监督等较为完善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三、因地、因时、因势三原则,提升实效。 一是因地制宜。采取“连片发展、集中破壳”工作思路,区财政对各村投入2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形成了莲池村、后巷村依托沙滩资源发展滨海风情街、渔家乐、沙滩小屋等旅游项目;港楼村和下山村成为依托妈祖影视城和石园景点区位优势发展集体经济的典型;餐饮、售卖、客运等旅游项目,每年解决2000人以上就业。二是因时就势。利用旅游淡季邀请专家策划指导家庭旅馆、餐馆饮食、产品营销等项目,联合旅游协会提供规范化管理服务,完善软硬件设施,未旅游顽疾做好准备。三是因势而为。打造“集体资源+业主+农户”发展模式,在东环景观区,由政府提供基础设施保障,湄洲岛旅建集团作为业主提供无偿管理和指导服务,形成“富民”新路子。通过“湄洲人家”特色旅游品的推出,共形成民宿46家,旅游休闲和主题文化屋25家,旅游伴手礼商店21家,每户每年可创收20万元以上。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