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苍乡济川村挖掘特色人文自然资源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湄洲日报  
 
济川集田园景观、山水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厚重历史古韵犹存。 林罗晓 摄
 
千年奇树“樟抱榕”是国家级重点文物,被编入《中国旅游奇观》。 郑志忠 摄

□本报记者 朱建婷 仙游今报记者 郑志忠

笔架山,云雾缭绕;济水溪,川流不息;金钟水库,碧波荡漾。原生野性的山水,环绕着古村落,2000多年的厚重历史,一座座古韵犹存的民居……来到仙游县石苍乡济川村,其悠久的历史人文、天然的田园景观,让人叹为观止。

近年来,随着美丽新仙游建设的不断推进,仙游县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到面开花。济川村抢抓机遇,围绕建设仙游北部山区富美乡村示范带要求,立足该村历史文化底蕴、民居特色、山水景观及原生态环境方面的优势,做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古村落”两块金字招牌,因地制宜打造兴泰文化、耕读文化、古寨防御文化研究中心和古村落体验基地,努力把济川打造成集田园景观、山水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看田园 锦绣山川展画卷

11月22日,记者从市区驱车一个多小时沿着盘桓的山路进入济川村,行驶在静寂的山路上,沿途群山叠翠,风光秀丽,一股浓郁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扑面而来。

“到济川,一定要去看看‘樟抱榕’。”看到记者前来采访,村民们自发当起导游来。原来,村口有一棵千年奇树“樟抱榕”,位于该村青松自然村云山书院之后。这棵千年古樟树中,树干一分为二,从中生出一棵“年轻”得多的榕树,呈环抱之状,让来者无不称奇。

随行的石苍乡林业站工作人员罗新福介绍,数百年前,有飞鸟嘴里含着榕树的种子飞过千年古樟树上空,种子恰巧掉进樟树洞里,榕树种子得以生根发芽,长成小树,日久天长,便形成独特的奇观。现在该树已是国家级重点文物,被编入《中国旅游奇观》。整个“樟抱榕”高28米左右,胸围18米以上。其中,樟树植于唐宋时期,历经千年,仍郁郁苍苍、生机勃发。

济川还有很多天然风光。踏进这个古村落,还有冰川时期古植物桫椤、珍稀植物红豆杉、数千亩天然林、茵香种植园……田园美景、小径柴扉,木架上晒着草药,田野里耕夫在犁田,一派淳朴风情。

拥有如此资源的济川,如何发展?“因地就势,因势造景。”济川村党支部书记林仁知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人倍感振奋。眼下,济川正根据自身情况,规划建设自然田园生态区,引进山乐公司在本村种植万亩樱花园林景观带,同时发动本村剩余劳动力种植油菜,一幕“慢牵欲傍樱桃泊,借问谁家花最红”的浪漫场景即将在春天上演。

山乐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进爵告诉记者,济川拥有独特的自然奇观,而且,随着樱花和油菜花的不断铺展开来,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生产、休闲养生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基地将建成,届时田园景观与济川古老民居串珠成链,将让游客尽情寻古访幽,流连体验陶渊明诗中的田园生活。

■看山水 壮美景观醉游人

济川,古名“漈坑”,坐落于仙游和永泰两县交界。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美妙的山水风光。来到该村,记者听到这样的顺口溜:“宋代古寨石鼓山,汉桥古桂千里香,南国奇珍樟抱榕,禹门奇观三级浪,金钟高峡出平湖。”

在济川村,禹门三级浪是一处气势磅礴的多级瀑布岩。济水经青龙桥下流至此,跌下层岩,反复奔涌,层层叠叠的奔腾而来,故有“三级浪”或“十八浪”之称。旺水季节巨幅水帘漫出堤坝,奔泻而下,声闻数里。

“像禹门三级浪壮观的山水景点,村里起码还有7个。”林仁知说起来如数家珍,“东有日出明珠石鼓岩,西有文笔如椽笔架山,南有天坑飞瀑将军城,东南有高龙溪流生态区,西南有金钟高峡出平湖,东北有十八中营屏山寨,西北还有云顶峰。”

说起被誉为莆仙“第二水缸”的金钟水库,林仁知介绍,水库大坝位于大樟溪支流粗溪中游,坝址上游控制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坝高97.5米,拦蓄着粗溪上游年来水量20.18亿立方米的水源。库区群山环绕,山势耸拔雄伟,奇峰异石多姿。济川人为这个高峡平湖起了个很诗意的名字“金钟湖”。

湖美名好景更优,林仁知告诉记者,金钟水库所在的粗溪是莆仙主要温泉带之一。目前,相关部门已在此开钻5处,发现两处百米深、在全省都罕见的温泉,水温达85℃,自流时日出水量430多吨,加压下可达1000吨。

眼下,村里正利用凭借金钟水库所在的粗溪温泉资源,酝酿开辟水上旅游项目。相关部门已着手将两处温泉引流到金钟水库导流洞出口,位于济川村长山腰一带的济川桥附近,共铺设RTP管2.3公里,导流后的温泉水温在78℃-80℃。

未来,济川将以此规划投资开发建设温泉宾馆、温泉休闲疗养中心、游泳池、水上乐园等休闲娱乐项目,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带领乡亲脱贫致富,为济川山水增添生机和活力。

■看人文 千年文脉传佳话

除了自然山水,来到济川,一座座、一片片古民居也是令人赞叹。细看那每栋山楼,构造大体相同,或两层或三层,其底层多为厨房、仓库、杂物间,二楼以上是典型的绕屋纯木“楼圈”,通往楼上所有的房间。

林仁知说,这种“山楼式”明清历史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在国内古村落中极为罕见,从建筑布局、建造工艺、装饰艺术等,都可以说是闽中南山地民居的典型代表。

从古至今,济川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留下众多古迹。他告诉记者,济川有三古宫、三古亭、三古桥、三古树、三秀山、三古寨、三古井等,而且村里还保存着“为有楚歌杂吴谣”的十音乐队和木偶戏班子。再数数明清壁画、寨保山门、古行驿道、旗杆夹石、爱云石碑、古代瓦窑等古迹,村里的历史文化景点竟超过百处,村里很多村民住的是拥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房子。

记者在村民林友才家中得到证实,他就居住在一座木结构古民居里。这是一座用杉木盖成的精致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已有100多年历史。

村庄给记者印象深刻的是深厚的耕读文化,每一栋古屋都有自己的楼名,如“拾德堂”“龙兴楼”等;每一个楼主人都有他们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串起来,就是一部丰富的村史。它们就像溪流一般一脉传承、绵延不绝。山间分布着宋代天堂宫、古桥、古井和云顶岩、状元亭、郑氏书堂遗址、于茂故居等众多人文景观,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天堂宫妈祖信仰,爱云公明代碑刻,云山书院林龙江传说,儒、释、道三家遗风在此交融,传承着中国古老的文化精髓,养育了一代代聪颖才俊。

“济坑卿监无人识,云顶峰前出状元。”正是这一块风水宝地,一个小小山村走出了300多位专家学者、2位博士后、5位博士、22位硕士。“父清华、子北大”“多年高考出状元”等佳话,广为流传。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年,石苍乡更是依托济川丰富的人文资源,深入挖掘家规家训文化资源,以良好的家风涵养廉政文化,警示党员干部“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助推全乡廉政文化建设。

林仁知告诉记者,济川保护和开发任重道远,下一步将依托山水美景和古迹、古民居开发旅游产业,通过保护古文物、修缮古民居、搞好村容村貌,让济川6万平方米的明清山楼式民居与当地的生态田园山水风光重放光芒,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仙游北部富美山区作出新贡献。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