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而生迸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城市建设蝶变侧记

  • 湄洲日报  

图为夜幕下的城北,璀璨炫丽,尽显城市活力。

本报记者 蔡昊 摄

□本报记者 林晓玲

一座城市,向美而生,充满幸福和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市城市建设美丽蜕变的五年。坚持扩容与提质并重,新建与改造并进,我市推动中心城区南拓、东进、北连,14个城市新区加快推进,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建成区面积从69.2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86.9平方公里。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无障碍环境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特别是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目标,不断强化措施、保障服务、落实责任。如今,风景如画的园林、花草芬芳的街道、别样繁华的夜景、不断完善的城市功能以及美丽宜居的人居环境,让莆田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新变化,绘就城市新画卷。

基础优化 城市品质新样本

昨日,记者在白塘路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涵江往荔城方向的B线已完成3号桥的施工。而在相反方向的A线,100多名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桥面铺装和防撞护栏安装,元旦之前可望全面竣工。

白塘路的起点为中心市区东圳路与荔园路交叉点,终点为涵江市区南环城路与涵港大道交叉点,全长约4.1公里,主路为双向6车道。白塘路修通后,将成为连接莆田市区和涵江的第三通道,从涵江到市区车程仅需8—10分钟左右,给周边的群众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

有路才有发展,四通八达的道路构建起城市的枢纽。5年来,壶公路、木兰大道等城市区间干道加快建设,东梅路、下店路、莆兴路、延寿街等断头路打通,新改建城市道路420公里,“白改黑”166公里。道路通畅整洁,道路两侧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行车舒适、便民利民。

得益于城市硬件设施的“大步走”,城市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城市品质持续提升。中心城区率先启动污水源普查及雨污分流工作,下磨溪等城市建成区6条黑臭水体完成整治,新改建污水管网800公里,日处理生活污水36万多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比2012年提高17%左右;新建水厂4个,水质检测中心1个,新改建管网360公里,日供水量34.2万吨,城市用水普及率达99%,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基本实现。

市政设施逐步完善,增进民生幸福,提升百姓福祉。5年间,我市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3%,建成加气站7座,新改建管网600公里。自今年1月份开工以来,全市首个立体停车楼已完成屋面及外墙施工,第四季度将完工投入使用,可提供机械停车泊位168个。此外,一批公共停车场建成投用,5年累计新增停车泊位12000个,城市停车难问题逐步缓解。

人居改善 宜居港城新气象

花香弥漫、绿树成荫、水清岸绿、白鹭纷飞,家住市区西庚小区的81岁老人朱天水和77岁老伴王碧玉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到绶溪公园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

在绶溪公园过溪桥旁,总长700米的吴公庙绿道已初见雏形,河岸旁古典雅致的荷风柳廊也正抓紧进行刷漆工作。该绿道近期即可全面竣工,与公园内已建成的延寿绿道隔溪对应,届时市民又多了一个家门口的休闲好去处。

城市“绿肺”弥足珍贵。从2010年开始,我市按照“保护壶山兰水景观、突出荔林水乡特色、建设生态环保家园、打造滨海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加强荔枝林带保护建设,以水系串联沿线荔枝林带,建设休闲服务设施,以借水、借林等方式打造荔林观光休闲环。绶溪公园、中心城区荔枝林景观带、延寿绿道等一批园林绿化项目加快推进,累计完成绿道建设约250公里,全市建成区绿地率38.89%,绿化覆盖率44.2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7平方米。

如今,城市公园服务圈初步形成,逐渐形成一个“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具有荔林水乡特色的绿色生态城市绿廊运动系统,基本实现城区群众步行10分钟可达绿道。

壶山兰水绕城,荔林一碧如带。我市坚持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做大做美中心城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彰显文献名邦的城市特色,建设区域均衡、城乡一体的美丽莆田,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近几年,我市全面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累计完成315个省级美丽乡村整治建设,创建了3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美丽乡村示范县(湄洲岛)、11条特色景观带,创建了仙游县枫亭镇等6个国家级重点镇、荔城区西天尾镇等4个省级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城厢区华亭镇涧口小区等6个省级村镇住宅小区、仙游县盖尾镇等28个绿色乡镇,创建了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仙游县石苍乡济川村,铺陈宜居港城美丽莆田璀璨画卷。

“宜居”“美丽”,寄托着广大市民真切的期待。今年以来,我市开展农村污水“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标准三格式化粪池图集设计及推广,186个村庄污水整治和4.6154万个三格式化粪池建设加快推进,预计到2019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将完成污水治理工作,提前超额完成省定目标2020年完成全市70%以上村庄污水治理的任务。

民生福祉 住房保障新生活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鳞次栉比的高楼、宽敞明亮的居室、优美的周边环境,齐全的配套设施……走在街头,城市“新景”不断映入眼帘。

有家才有梦。5年间,我市先后开发了万达广场、万科玉湖新城、碧桂园浪琴湾、保利城、恒大御景半岛等一批优质住宅小区,大约有12万户35万人的居住条件得以改善。

从无房、棚户到楼房、从“忧居”到“宜居”,一大批的民生安居工程不断惠及市民。“幸好遇到了这么好的棚改政策,让我们这些买不起新房的家庭,也有机会住上新房子。”刚刚搬进洋西安置房的市民刘月说,有了新家,生活就有了新盼头。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创新住建服务模式,建成全省首个保障性住房配置管理平台,持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开工各类保障房项目18594套,竣工13074套,配租配售12772套,为9295户、12103名农村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解决了基本住房问题,“4+1”的基本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作为社会保障政策登台亮相的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项目,正一步一个扎实的脚印向普惠化、精细化、优质化迈进,实现从“贫者有其居”到“贫者优其居”的转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们的获得感与归属感。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莆田,这个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文深厚、交通便利的“女神”,爱她,有很多的理由。

向美而生,莆田的未来,充满着辉煌和美好。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