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涵江区委倾力服务特殊青少年缔造文明

  • 湄洲日报  
 
社工与武警官兵联合看望长期服务的孤儿,和他们一起做游戏。

□本报记者 蔡玲 通讯员 林亦霞 文/图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由于社会及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有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包括农村留守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闲散青少年、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等。他们就像角落里的花朵,关注度相对不高,甚至有时候还可能是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

特殊青少年群体由于成长环境、性格特点、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面临着生活、成长、心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迫切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做好这个特殊青少年群体救助工作,加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是社会和谐稳定和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共青团涵江区委紧紧围绕不同青少年群体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实际需求,扎实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通过关爱、帮教、矫治等多方面工作,与司法、民政、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将特别的关爱送到特殊青少年心里,帮助这个特殊群体解决实际困难,用爱点亮孩子的心灯,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阳光,在社会大爱中快乐健康成长,共同缔造文明家园。

■帮助贫困孩子健康成长

“想给妈妈买双新鞋”“想要一个新书包”“想要一套百科全书”……在涵江团区委干部的笔记里,记录着贫困青少年的微心愿,这些微心愿在一批又一批好心人的帮助下,一个个实现了。

青少年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与寄托,对于贫困家庭的青少年来说,孩子成长成才是脱贫的关键。涵江团区委每年都会组织大量人力,通过深入走访排查的方式,及时收集贫困家庭青少年以及孤儿的近况,不断更新精准扶贫名单,并根据每位贫困青少年的不同情况,因人施策,制定方案,精准帮扶。

今年以来,涵江团区委全力抓好希望小学建设、贫困学生资助以及圆梦大学等各项帮扶服务工作,加大筹资力度,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爱贫困青少年群体。市烟草公司涵江分公司、中涵机动力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为贫困青少年慷慨捐资。目前,涵江团区委共落实救助贫困学生75人次,资助金额超过30万元。

“预备,跑!”随着发令枪响,这天,涵江团区委组织全区党政机关、学校、社会志愿者团体等不同领域代表600多人,以跑步的方式,参与慈善活动,传播爱心。

活动当天,活力四射的年轻人,激情不减的老人,天真活泼的儿童……一个个自发融入队伍的老老少少,将活动推向高潮。赞助方为到达终点的参与者每人捐出50元,募捐的善款最终将定向用于该区孤儿、贫困青少年等群体的精准扶贫公益事业。参与者们纷纷表示:“跑步不仅健身,还能为贫困孩子捐款,成为建设美丽莆田的一份力量,这样的健康向上的公益活动,文明而有意义,应该大力提倡!”

为倡导健康公益,展现涵江区青少年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涵江团区委还通过举办青年篮球赛,汇集青年力量,筹得近1万元爱心款,定向用于国欢镇贫困学生慰问活动。

一笔笔捐款,汇集成爱的暖流;一次次善行,滋润孩子的心灵;一颗颗爱心,凝聚成强大的合力……涵江区正着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孤儿、贫困青少年群体的良好氛围。

■关爱留守孩子孤独心灵

“林姐姐再见,等我放假了再回来找大家玩!”9月16日,涵江区江口镇新墩村的8岁女童小婷,带着该村留守儿童中心为她特别准备的小书包,与村里一同学习成长的小伙伴告别,结束“洋留守娃”的生活,前往西班牙,与在当地务工的父母开始新的生活。

在江口,像小婷这样的“洋留守娃”不在少数。涵江团区委书记陈敏告诉记者,作为我省著名的侨乡,江口出国“淘金者”众多,留下众多留守儿童,仅新墩村就有60余名外国籍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国外工作,这群特殊的“洋留守娃”大多是隔代监护,长期缺乏父母的爱和有效的看护管教,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许多问题。

针对这一特殊现状,涵江团区委把关爱和教育服务“洋留守儿童”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以亲情、关爱和服务为切入点,以新墩村侨乡留守儿童关爱基地为阵地,多方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将留守儿童关爱教育主阵地由基地“小家庭”延伸至社会“大家庭”,扩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覆盖面,营造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新墩留守儿童中心负责人李金灿是一位特殊的优秀校外辅导员,已经70高龄的他,满怀青年人一般的热情,成为村里这群“洋留守娃”的“大总管”。“洋留守孩子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他们中有许多是在国外出生或者已经在国外生活了一段时间,再被送回国给爷爷奶奶照顾,内心比较敏感,不容易融入新环境,因此更需要情感上的培养和关爱。”李金灿解释道。

涵江团区委依托团属社工中心,通过关爱留守儿童成长项目,每年拨付3万元经费,在新墩村留守儿童中心建立留守孩子活动中心心理健康辅导室,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专家为这些洋留守孩子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工作,及时帮助和纠正孩子的心理障碍,缓解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带给孩子的心理创伤。同时,还向海外侨胞、港澳台胞筹集留守儿童关爱基金,用于完善新墩村留守儿童中心的设施,新墩村留守儿童中心,还设立留守儿童综合服务平台,为当地洋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手工制作、图书阅览等服务。

“洋留守儿童常年往返于两国,学习缺乏连续性,往往既不熟悉祖国的历史文化,对于目的国的了解也是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涵江团区委副书记曾寅瑜说,“因此我们在支教课程的设置上更加注重针对性,多以中华民族的历史、地理、语言文化等为主要教学内容,带洋留守儿童参观侨乡家风家训馆,加深他们对家乡独特侨乡文化的认识,让中华传统文化观念深植孩子心里,树立其华人意识和爱国情结。”

涵江区法院法官姚丹是新墩村的熟客了。每个周末,她都会和同事来到留守儿童中心,为该村的西班牙籍留守儿童普及中、西两国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常识,希望这些法律知识,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保护自己。

随着涵江经济的不断发展,来涵的外来工越来越多,外来工子女同样面临父母忙于生计,亲情缺失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涵江团区委组织开展了“结对送温暖”“七彩课堂”“微心愿认领”等一系列活动。在该团区委的统一协调对接下,莆田学院、市青少年宫、区检察院等12支志愿者团队与涵江外来工子女集中结对,共惠及1500名农民工子女。

此外,该区还建设了省级关爱农民工示范基地、“七彩小屋”等一批活动阵地,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的“微心愿”爱心征集活动。目前,已实现“微心愿”412份。

■照亮问题孩子迷途之路

“一旦误入歧途,他们童年的天空就蒙上厚厚的雾霾。我们能做的是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温暖关爱和实际的帮扶。”在对问题青少年帮教中,该团区委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加强对青少年,尤其是有不良行为倾向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今年,该团区委还获得了全国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陈敏还被评为先进个人。

该团区委联合教育、公安等部门,重点关注问题青少年偷拿财物、逃学、抽烟喝酒、夜不归宿等早期典型行为,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防止青少年与家庭和学校关系紧张、联系断裂,避免青少年受外界不良行为影响,产生不正常的社会化倾向。

此外,涵江区中小学校全部配备法制副校长和志愿辅导员。该团区委还与检察院、法院、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联合组建司法志愿者队伍,参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工作,成为涵江区贯彻《新刑事诉讼法》、保障未成年人诉讼权利的一大举措。

该志愿者队伍由12名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经验丰富的学校老师、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人士和团干部等组成,在帮助未成年人理解刑事诉讼程序,消除抵触情绪和戒备心理,维护监护人缺失的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前些日子,曾因盗窃入刑的小谢通过微信对涵江团区委干部说,他已经找到工作,并开始了新生活。小谢是一名未满18周岁的聋哑人,在他人的唆使下,多次合伙偷盗网吧顾客的手机,终被抓获并诉至法院。涵江区法院审判后,安排该团区委委派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与法治教育。接受教育后,他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青少年矫治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作,只有充分利用“心育”的功能,调动学校、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等部门形成合力,对问题青年进行个案跟踪、辅导、帮助,照亮他们迷途之路,用真情感染他们走上正轨。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