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古曲 “摇钱树”发新枝

  • 湄洲日报  
  连日来,荔城区文化馆组织创作的莆田“摇钱树”节目《看戏》,在区文化馆二楼演艺厅紧张排练。作为具有千年历史的莆田民俗文化遗产,该曲种将参加第二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大赛,并参加文化部曲艺节目展演。

民俗文化专家、原莆田县文化馆馆长林洪国告诉记者,“摇钱树”是流行于莆田的曲种,源于宋,兴于明、清,在莆田民间广为流传。“摇钱树”也称“喊钱树”,似顺口溜,光念不唱,是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黑人说唱音乐RAP的鼻祖。其结构特点是: 一般为5字一句,4句一段。每段头两句必须是五字词,首句“钱树摇××”——“摇哗哗”、“摇旺旺”、“摇弯弯”等,用作起韵,可与下面的辞意不相关联,每唱一句就要喊一声“好啊!”句子长短不拘,但须押韵到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摇钱树是乞丐手摇一小丛树叶,口念唱词乞讨时的民间曲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艺工作者不断对其改造、创新。

据荔城区文化馆馆长黄金梅介绍,为了提升参赛作品的质量,区文化馆邀请市音乐家协会曾鼎、林双华等专业人士组成主创团队,由市群众艺术馆原馆长陈光泽担纲主演,林洪国担任指导老师,荔城区文化馆民乐队王正强、林哲钦、李朝阳等9人担任伴奏。

近年来,荔城区文艺工作者重视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将“摇钱树”改良为说说唱唱,新颖生动,别开生面,让这千年历史的古老曲种重焕光彩。接下来,荔城区文化馆还将组织“摇钱树”申报非遗项目。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