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区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四位一体”善治工程

  • 湄洲日报  

 

涵江区全面启动平安志愿行动,成立平安志愿者队伍,构建起覆盖全区的“无缝隙、全方位、多层次”平安志愿服务格局。

林亦霞 方薇 摄

 

 

侨乡家风家训馆吸引各方群众前来参观学习。

□本报记者 蔡玲

郡县治,天下安。

基层是解决社会问题、处理矛盾纠纷的第一道关口,也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基层治理如何实现多赢?涵江区一以贯之地坚持探索与实践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让善治成为社会治理的新常态,给社会让渡空间,激活社会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修复功能。

该区积极推进善治体系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综合实施法治、德治、自治、共治“四治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善治”工程,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村居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善治格局,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消除社会不安定隐患,促进社会平安和谐,形成“以稳定保发展,以发展促和谐”的良好局面。

■力行法治扬正道

法治是一个社会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和政府走向“善治”的重大战略。以法治求善治,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是基础。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层单元和“末梢神经”,其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治理的整体成效。位于涵江中心城区的涵东街道苍然社区,常住人口有2620多人、流动人口有890多人,各类商业经营网点有100多家。该社区以法治社区为目标、平安建设为载体,维护社区安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周末,苍然社区“法治书屋”,不少居民正在翻阅法律知识的相关书籍。“如今是法治社会,不懂法就是文盲,社区的法治书屋能让我们居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居民老陈说,儿子与他人发生债务纠纷,他首先想到去查阅法律知识,好给儿子当参谋。

该书屋不仅有禁赌、禁黄、禁毒和禁止邪教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读本,还开设了“法律讲堂”,不定时邀请律师和区、街道司法干部现场授课,为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提升基层依法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

苍然社区还推出法治黑板报,在社区道路两侧展览,在节假日举办法治图片展等。此外,该社区工作人员还邀请普法志愿者为群众送法上门,让群众随时都能学到与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知识,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推动普法向更广领域、更多行业、更深层次延伸。

“群众知法了,我们更要引导他们守法。加强社区法治宣传,引导群众依法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为构建美丽和谐社区助力。”苍然社区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为此,苍然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和网格员经常走访调查,协助社区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正确对待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引导群众摒弃“信访不信法”的错误思想,依法依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将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涵江区三江口镇、国欢镇在加快融入美丽莆田建设进程中,深入推进镇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长廊和法治文化广场,使群众在家门口便可领略法治文化、感受法治精神,在娱乐休闲中培养良好的法治意识。

涵江区综治办副主任姚金粦说,近年来,该区大力推动基层治理重构,加快法治建设,健全社会矛盾化解长效机制,以法治理念为引领,在全区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提升全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以德润心树新风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莆田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称,这里科甲鼎盛、人才辈出,许多先贤名人德行端正,忠良正直,以立德、立功、立言名留青史,这与良好的家规、家训、家风密不可分。

8月27日,记者在涵江区江口镇东大村看到,大帽山麓下,蒜溪之水潺潺而过,乡间小道边池塘里一朵朵粉色的荷花竞相开放。在这田园山村的自然美景之间,坐落着38座记载侨乡变迁“活历史”的南洋特色古民居。

今年4月,涵江区将江口华侨百年来勇闯南洋、历经艰辛、奋斗拼搏的文化与家风家训、廉政文化相结合,在该村姚馀三故居建起全区首个侨乡家风家训馆,免费对外开放,让侨乡人民谨记先贤优良的传统美德。

整个展馆采用图文结合、场景复原、艺术品创作、多媒体展示等手法,分为“侨乡文化展示区”“传统家风家训展示区”“名家书画展示区”“当代家风传承展示区”“东大风情展示区”和“主题活动交流区”六大展区,全面系统地展示侨胞的移民史、发展史、贡献史,弘扬华侨精神、传承华侨文化,让侨乡人民和在外侨胞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自觉做到廉洁修身齐家,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营造“重家风、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的社会氛围。

记者在“侨乡文化展示区”看到,该区按照“驿道寻踪”“原乡记忆”“勇闯南洋”“家成业就”“回报桑梓”的顺序,再现了当地华侨发展的历史。该村党支部书记康宗龙介绍,东大村历来注重乡规民约,重视家规家风,侨商勇闯拼搏、诚信经营的精神和优良的家风氛围,一直影响着东大村的后代们。

8月29日,记者来到涵江区萩芦镇崇福村,800多米长的文化墙特别引人注目。近年来,该村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

全村上下深知乡风文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也是旅游业的生命线。为此,该村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老好人”“热心公益善人”“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文明诚信户”等一系列以“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新风”为主题的“德治”行动,文化墙便是该村“德治”的做法之一。除此之外,该村还积极开展评选美德典范活动,弘扬遵纪守法、热心公益、和睦相处等优良传统美德,提升慈孝德治文化宣传深度和广度,营造良好的乡风文明。

“我村以民间民俗活动为契机,秉承祠堂优秀文化,引导群众遵纪守法、弘扬正气,推进优良家风、村风、民风建设。”该村党支部书记翁文福说道。

■多元治理聚合力

实行村(居)党支部领导下的居民自治,可以保障村民居民民主权利,不断激发居民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萩芦镇崇福村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崇福村村规民约》,对村民自治的各项工作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规范村民的言行,实现村民自治有章可循和规范管理,有效地激发村民的参与感和认同感。据翁文福介绍,该村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领导小组,设立固定的公开栏,坚持定期向村民公布财务收支、村务情况、农民负担、计生指标、征用土地、宅基地安排等情况,让群众事事明白。

凡涉及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和对村经济、社会事务较大影响的事项,该村都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决定实施。

涵江区结合实际,着力推进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和综治平安协会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平安协会、老协会在社会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发动各方力量加入到综治宣传中,发动群众自发开展村民自治活动。

在法治、德治、自治的基础上,涵江区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全区单位、共建单位、驻地企业等多方优势,让社会、市场、公民等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如今,有事没事到老年人活动中心坐一坐,已成为涵江区涵东街道霞徐社区老人们的一个习惯。该社区依托老年人活动中心,由社区综治协会负责,组织“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相关活动,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社区养老方式。

涵江区依托社区网格平台,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实行“一站式”便民服务;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展,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爱心服务;设立“爱心超市”,接受驻社区单位、社区群众的捐赠,为社区特困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独生子女贫困户等困难群体提供帮助,扶危助困,蔚然成风。

城市的善治,归根到底是让生活更美好。涵江区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观,着力提高城市工作水平,以善治呵护城市的风景,提升城市的温度,持续为百姓谋福祉。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