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造福百姓

  • 湄洲日报  

我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助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图为5月26日,位于华亭镇的利农集团成片蔬菜大棚蔚为壮观。 本报记者 蔡昊 摄

记者昨日从我市有关部门获悉,2016年,全市共完成脱贫20145人,完成省里下达任务的150.34%,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初的1.1%下降到0.4%。

回顾过去五年,一份振奋人心的脱贫成绩单摆在面前:我市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由2012年的9.5万人,降至2016年的3.1万人;扶贫对象收入显著提高,由2012年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11元,升至2016年的15131 元;造福工程累计搬迁 6.6万人。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并持之以恒推进,各级党委和政府逐级立下军令状,一级一级把责任落到实处,形成了敢于担当、狠抓落实的氛围。

贫困人口脱贫必须百分之百、精准识别无误必须百分之百。我市全面摸清贫困人口底数、致贫原因、贫困程度等要素,找准“穷根”。去年,全市各乡镇领导带领238支工作队深入833个村做好精准识别工作,2个月时间入户走访22000余次,把贫困家庭收入算清核准,杜绝“富人戴帽、穷人落榜”。全市确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807户31335人,其中国定扶贫标准贫困人口7977人,占25%;省定扶贫标准贫困人口23358人,占75%;低保贫困户26065人,占83%;因病致贫家庭5001户,占51%;因残致贫家庭2940户,占30%。

面对这些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多种多样,怎么扶?扶什么?我市紧紧抓住建档立卡这个“牛鼻子”,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推进贫困人口有序脱贫。

对因病致贫的,实行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全市去年医疗救助补偿2857人1141.5万元;对因学致贫的,免除学杂费和提供助学资助、助学贷款,去年免除3706人学杂费,发放就学补助3489人919.1万元;对有劳动能力的,培训3850人次,扶持转移就业6358人次,年人均增收15000元以上。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全部纳入低保兜底予以保障,去年我市各区低保保障标准已达到6480元/年,仙游县低保保障标准达到5940元/年,全市贫困人口低保覆盖率超过83%。

此外,我市坚持群众自愿、分类实施,充分考虑后续生产生活需求,推进扶贫搬迁与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旅游业等相结合。去年,全年共实施造福工程扶贫搬迁对象2890户11934人,占年度计划的119.3%。创新机制,发挥金融扶贫作用,建立了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推广“企业+贫困对象扶贫贷款、合作社+贫困对象扶贫贷款”等信贷模式,帮助贫困对象获得固定分红。

上下同欲者胜。市直有关部门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与部门职能工作相结合,民政、人社、卫计、教育、残联、交通等部门,针对贫困对象相继出台了就业、医疗、教育、低保等优惠政策。去年,市财政安排扶贫专项资金1亿元,专项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国土部门对造福工程搬迁用地优先给予保证。全市建立了“领导挂钩、部门帮扶、干部驻村、企业结对、资金捆绑”五位一体帮扶机制,由38位市领导、50位县区领导、148家市直部门,88名驻村干部、93家莆商民营企业对全市88个贫困村进行为期5年的挂钩帮扶。

特别是我市异地商会、在外莆商、市内企业家等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已议定帮扶资金4152.6万元,到位资金2802.6万元。社团组织竞相发力,“圆梦行动”“巾帼脱贫攻坚行动”“金秋助学”等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妈祖故乡“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不断传播,成为美谈。

按照全省脱贫任务要求,我市现有国定、省定贫困人口11326人将于今年内全部脱贫,已全部细化到县到乡,落实到户到人。2017年,全市贫困村计划脱贫退出60个,2018年计划脱贫退出28个,确保到2020年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脱贫,希望所在;攻坚,力量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市上下勠力同心,众志成城,朝着全面小康目标奋力迈进。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