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建“爱心书屋” 关爱留守儿童

  • 湄洲日报  

干净的地面,整洁的书桌,浅绿色的墙上贴着文明提示语。6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放着8排书柜,各类图书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上。这是城厢区太平小学“爱心书屋”,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这里便会迎来参加阅读兴趣小组的学生们(如图)。

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举措,从2009起,我市各级妇联组织开展“爱心书屋”援建工作,至今已陆续在全市留守流动儿童较多的村(居)或学校援建了101家“爱心书屋”,捐赠科普类、励志类、文学类和童话类等书籍总计12万余册,价值200多万元,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得到省妇联领导的肯定。

市妇联领导表示,援建“爱心书屋”是探索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长效工作机制、促进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实际举措,市政府高度重视,把“爱心书屋”援建纳入民生工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不折不扣把好事落到实处。

城厢区太平小学副校长蔡清玉说,把书屋“搬”进班级,既方便学生借阅,又提高爱心书籍的借阅率、利用率。此外,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提出“明日阅读”理念,将课外阅读纳入学校课程,引导学生通过聊书、分享心得等方式,让阅读充满趣味,贴近生活。

像城厢太平小学“爱心书屋”一样,近年来,我市各援建点纷纷建立“爱心书屋”借阅制度,并通过开展读书演讲、征文、诵读、图书漂流、读书之星评选活动等形式,不断丰富读书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升少年儿童的学识与素养。

为发挥“爱心书屋”积极效应,我市各级妇联不定时对“爱心书屋”各援建点进行回访,并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担任“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开展假期联谊交流活动等,帮助他们实现微心愿,使“爱心书屋”承载更多任务,成为留守儿童课余学习、游戏、活动的好场所,成为他们的心灵家园。

本报记者 林英 文/图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