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探索“保洁+城管”联合执法新模式

  • 湄洲日报  

“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顾不到”,此话或说出城市顽疾久病不医的无奈。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某个地方部门执法部门各自行动,难以形成合力。为助力“创园创城”工作,实现城市综合管理常态化,扭转过去“迎检式”管理模式,达到长效管理,日前,仙游县鲤城街道探索启动了城市综合管理体系的改革创新,由鲤城街道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牵头,与县住建局联合协作,加大投入,将国有保洁公司与城市管理部门合署办公,由熟悉辖区情况的鲤城街道办事处统一管理、调度和指挥,联合执法,取得明显成效。

■ 人数减半了

鲤城街道位于仙游县城中心城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场繁荣、第三产业发达。常住人口9.8万人,流动人口10万多人。城区内大街、小巷总面积166万平方米,给城市综合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此前,我们实行网格化管理的模式,有工作人员60余人。每个工作人员负责300米左右,约有店面70多家。但由于店面较多,经常出现刚监督整改完的商户在执法人员走后又继续占道的现象,一个人确实难以管顾过来。如今,我们实行分片区管理,将鲤城辖区分为4个片区,即东片区、中片区、西片区以及八二五、108片区,6人负责一个片区,配备一辆车。”分管鲤城街道城市管理工作的郭耀凤介绍了合署办公前后的人员分配模式。

实行合署办公后,工作人员只有33人,比原有人数减少了一半。但由于整合了人力资源,许多问题解决起来更加方便、彻底。工作人员欣喜地告诉笔者:“合署办公后,成效提高了,工作也轻松了不少,连大型机械不用出动了。”

■ 效率提高了

联合执法,除了减少人力上的投入,还做到优势互补。城管利用保洁公司的大型机械,保洁公司依赖城管职能,形成合力,齐抓分管,实现常态化长效管理机制。

近期,由鲤城街道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牵头,联合组织县城建大队、城管委、交警大队,对辖区内开展市容市貌联合整治。经过近一个月的综合整治,对于屡劝不改的顽固摊点进行直接取缔,拖离长期占道的“僵尸车”300多辆;清理路障100多处;取缔流动摊点50多处;整治占道铁件加工点28家,废品收集点5处;规范店外店摊外摊1500多家,城区内摩托车维修点8处;清理卫生死角30处,专挑“硬骨头”啃,下大力气整治城区“脏、乱、差”现象。

市民纷纷反应:“木兰池头至书峰路口,整条街道旁都是铁器加工、摩托车修理、废品收购等小店。占道现象十分严重,十几年了仍无法解决,现在整洁多了”、“迎勋路农贸市场,机动车都无法通过,现在将小商贩规劝到城内临时市场后,车子终于能通行了”、“南门圆圈这里,海鲜摊占道,每天早起上班,经过这里就很头疼,要求他们每天七点半就收摊后,现在上班出行心情都变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经群众举报曝光的激情广场周边建筑垃圾占道现象,经过工作人员的督促跟进,业主将近30吨垃圾清理,如今已变成了停车位,从阻碍交通转而便利了市民。

与此同时,鲤城街道财政拨出30多万元,购置5辆城管8人座电瓶车用于巡逻,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管理的工作效率。

■ 管理跟上了

据悉,2015年7月前,鲤城街道的卫生保洁工作,一直实行市场化运作,由私人保洁公司承包,由于私营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保洁工作并不到位。为改善城市清扫、清运、保洁工作,鲤城街道成立了国有保洁公司——仙游县顺运市政管理有限公司。

实行合署办公后,县城管办监察大队抽调33人,由鲤城街道办事处统一管理、调度和指挥。将其中8名有执法资格的人员组成机动执法组,挑选1人担任组长。每个片区选配城管人员6人,其中有执法资格的正式城市管理人员2名,每个城管人员每月必须出勤26个工作日,上班时间从每天早上7:00至12:00,下午1:30至5:30进入工作区域全天候工作。

为加强管理,鲤城街道对城管人员实行量化评分管理,每月由街道纪工委、城管办不定期对每个片区进行督查考评,公平公正兑现奖惩。

单兵作战变为联合出击,街道牵头的“联合执法”成为常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鲤城街道各处取得实效,受到群众的认可和在外返乡者的好评。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