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市首位“全国模范法官”钟丽华

  • 湄洲日报  

庄严的国徽下,一只明亮的大手,拉起一只只叠在一起的灰色小手。这是一幅油画,悬挂在城厢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几年前,一位刑满释放的少年画下这幅题为“我们在一起”的油画,送给帮助他冲破阴霾、走向新生的法官阿姨们。

“我们在一起。”失足少年发乎于心,少年庭法官更是践诺于行。正是这样的信念,赢来了“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等荣誉,把少年庭的墙壁集成“荣誉墙”。今年年初,这个集体的“领头雁”,该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钟丽华被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联合授予“全国模范法官”称号。这是我市法院干警首次获此殊荣。

■ 无数孩子的期待

1985年,钟丽华考入城厢区法院,在刑事审判岗位一干就是31年。1988年,上海长宁法院成立我国首个少年合议庭,其经验和做法在全国推广后,有条件的基层法院开始实行由专人审理少年刑事案件。有刑事审判经验,又是女性,钟丽华成了少年刑事审判工作的不二人选。从此,这位全市首位少年刑事案专职审理人员多了无数个叫“失足少年”的孩子。

“他们侵害别人,自己也是受害者。”在审理案件中,钟丽华发现,家庭条件差导致辍学、在单亲或离异再组合的家庭成长,过早地步入社会,被不良青年引诱犯罪,几乎是失足少年家庭背景的共性。她认为,对这样的少年不能“一判了之”,而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只有不幸失足的少年,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她探索出一套适合失足少年帮教的庭前走访、庭审教育、庭后帮教的“三步曲”工作法。

至今,让钟丽华感触最深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一名未满17岁的少年因抢劫成为少年犯。开庭前,她遍访了他的亲友,了解到该少年的父亲去世后,母亲又重组了家庭。少年因与继父赌气,离家出走,在无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实施了抢劫。掌握了少年成长经历及犯罪原因后,钟丽华让人把少年的母亲抬到法庭参与庭审,并用“残疾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孩子”作为“感化点”,终于唤醒失足少年的良知。少年当场与母亲相拥而泣,表示要悔过自新。刑满释放后,少年找了工作,并成家立业。现在,他逢年过节,都要来拜访法官“妈妈”,逢人便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有两个好妈妈!

这起案件只是钟丽华帮教工作的一个缩影。一次次锲而不舍的帮教,犹若寒夜明灯,指引着失足少年走回人生正途。由于成绩突出,2003年,钟丽华被提拔为政治处主任。两年后,市法院指定城厢区法院少年庭集中管辖全市少年刑事案件,她又主动请缨,毅然从领导岗位回到业务岗位,挑起了全市少年刑事审判的重担。

钟丽华坦言,她放不下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每当看到站在刑事被告席上的少年,她的心情总是无比沉重。他们的行为危害了社会,不仅毁了自己的前程,也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痛苦,更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一名法官、一名共产党员,一位母亲,无论从哪个角度,她都有责任去帮助挽救这些失足的孩子。

在她的带领下,2005年以来,城厢区法院少年庭共办结少年刑事案件1252件2401人,由她主审和担任审判长的案件就多达500多件,未成年被告人缓刑适用率从原来的9%上升到43.9%。250名新生少年重返校园,20名新生少年顺利考上了大学,5名新生少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2名新生少年成为国家级运动员,572名新生少年实现了继续就业。

■ 一张圆桌的温情

审判台与公诉人席、辩护人席和监护人席、被告人席相连成一个U字形状,被告人席形状如同翻开的书本。城厢区法院少年法庭,少了一分肃穆,多了一分平和,像一间温馨的会客厅。钟丽华介绍说,审判庭里的棕色代表着跨出鸿沟和阴影,白色代表着翻开崭新的一页、走向新生;而书桌形状的被告席代表在课堂接受教育。

这个独具特色的“圆桌审判法庭”是钟丽华创立的。细心的她在庭审过程中,发现过于严肃紧张的审理气氛和严格的审理程序,让未成年人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为此她借鉴北京海淀区法院和省内三明市法院的做法,以人性化的圆桌审判,让未成年人在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下,心平气和地认罪悔过。

她常说,“孩子具有可塑性,拉一把,海阔天空;推一把,万丈深渊”。为此,她以春泥护花般的慈母柔肠,教育、感化、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失足孩子,开启了一个个特殊的保护模式。除了收起法庭威严,彰显人性尊重的圆桌审判外,还有注重未成年人成长背景和经历,找准刑罚运用与帮教方向的人格调查。用希望和寄托调正人生坐标的法官寄语及让失足少年放下思想包袱,重燃希望的犯罪记录封存等。

■ 三个基地的帮教

“钟妈妈,我儿子满月了,请您吃喜蛋。”2011年6月7日,从湖北恩施赶到莆田的小杨提着一袋喜蛋,来到钟丽华的办公室。他说,这是儿子满月送出的第一袋喜蛋,要是没有钟妈妈的帮助就没有自己的今天,所以,“第一份喜悦要与钟妈妈一同分享”。

原来2008年,16岁的小杨在莆田一家工厂打工时,因被纠集参与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

当时为了挽救和改造失足少年,对具备监管条件的失足少年,钟丽华大胆适用非监禁刑。然而有些留守少年或是像小杨这样的外来工,犯罪后缺少必要的帮教条件,依法不能适用非监禁刑,对他们来说既有失公平,又容易让他们再次误入歧途。“该怎么给他们创造帮教条件”,钟丽华一次次陷入沉思,并下定决心,平等保护,一个都不能少!

她尝试着与企业家联系,想把无人监护的失足少年安置在企业。可事情并不顺利,对于少年犯,许多企业都有顾虑。她并不气馁,说破嘴皮、磨破脚皮,终于说服了三威鞋业,并设立了全市首家“就业帮教基地”。首批接纳了2名少年犯,小杨是其中之一。为了保护他们在基地里不受歧视,钟丽华要求对他们犯罪前科限制公开,并安排他们在同一工厂就业、同一车间工作、同一宿舍生活,让他们相互关心、勉励、支持、督促,邀请企业行政经理与厂长作为监管人。

回忆往事,小杨说,他不会忘记当年钟妈妈得知他身患皮肤病,带他去医院看病并垫付医药费的情景。当时有人问钟丽华:“这是你家小孩?”她微笑着回答:“是呀!”就是这声应答,让他体会到钟妈妈是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般看待。缓刑考验期满后,小杨回到了家乡,开了一家超市,娶了一个在邮储银行上班的妻子,生了个儿子。

首家“就业帮教基地”的成功,打消了其他企业的顾虑。目前,基地已发展到3家,帮助了11名外地籍少年犯重新就业。

■ 一份呼吁有回应

小飞被同学纠集与邻校学生斗殴致人轻伤,因犯罪情节轻微,被判免予刑事处罚。羁押释放后,小飞想重返校园,但学校有顾虑,不愿接纳。了解情况后,钟丽华多次前往学校协调,终于让小飞重返校园。小飞也不负众望,中考达到省一级达标校的录取分数线。然而,小飞因羁押延迟一年毕业,将被视为四年生,录取时成绩将被扣去30分,这意味着丧失被一级达标校录取的机会。为避免小飞自暴自弃,钟丽华多方奔走求助。她的真诚感动了教育部门和学校,把小飞作为特殊情况予以录取。事后,小飞动情地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钟妈妈的帮助,一定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用优秀的成绩报答她。”令人欣慰的是,2014年小飞参加高考,顺利考取了“211”工程重点大学海南大学。

小飞不是特例,另有两名中学生张某和陈某因犯故意伤害罪各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学校也开除了他们的学籍。钟丽华了解两人继续求学的愿望后,多次同学校、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联系,使他们重返校园。次年,两人分别考上了集美大学和莆田学院。其中张某连续两个学期都获得奖学金,后又被清华大学平面设计专业录取,还光荣入党。陈某成了国家二级运动员。

“学校只要出现一名少年犯,校园综治考评就被一票否决。可如果学校接纳缓刑少年复读,为什么就不能在校园综治考评上给予加分呢?”有感于失足少年复学难,钟丽华撰写了《缓刑少年复学难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文,在省委、省政府信息通讯《八闽快讯》上发表,得到时任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批示。后来,我省把学校接受缓刑少年复读纳入校园综治考评内容。

■广受赞誉树标杆

对于获得“全国模范法官”称号,钟丽华谦虚地说,她只是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完成平凡的工作。但同事们提起她,都竖起大拇指。“她几乎倾注了所有精力,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担任多家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开展‘模拟法庭’等,引导学生知法守法,从她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懂得了审理少年刑事案件,要做的更多是案件以外的事。”少年庭庭长徐莟说。

“在工作中,她尽心尽力,除了少年刑事,她分管的立案信访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一大批信访老案得以化解。在生活中,她也是好妻子、好妈妈、好儿媳。”与钟丽华共事10年的少年庭副庭长林丽贞说,作为妈祖故乡的女法官,她传承了妈祖大爱的精神,用爱心、耐心、勤勉、实干、智慧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钟丽华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优良传统和作风,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法官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良好精神风貌,她是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杰出代表,在当前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际,学习钟丽华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苏建平表示,将在全市法院开展向钟丽华同志学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警坚定信仰信念、增强看齐意识、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可靠、公正司法、能力过硬、作风优良、清正廉洁、奋发有为、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法院队伍。

图为昨日,钟丽华在耐心对失足少年开展帮教活动。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