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山更幽——壶公山游记

  • 湄洲日报  

一场雨后,约上几个朋友游玩壶公山。从位于壶公山脚下的新度镇大坂村,沿着一条新修的登山步道向上攀登,沿途林木苍翠、泉水叮咚,时不时传来几声鸟啼, 有种“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壶公山雄伟壮丽,灵秀多姿,主峰711.5米,从不同角度看,或像富士山,或若金字塔,或如利刃耸天,或似冠盖傲人。雨后的壶公山,主峰云雾缭绕,若隐若现,恍如仙境。古时没有天气预报,人们将壶公山主峰视为“晴雨表”,只要主峰轮廓清晰,则是晴天之兆;如果发现主峰云雾缭绕,就料定会有阵雨,农事时赶紧收拾稻谷,据说十分灵验,这大概就是“壶公致雨”的典故了。我们身处山林中,雨后的草木像洗净一般,青翠欲滴,冰凉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我们一路走走停停,嬉戏山间,愉快的笑声在林中回荡。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到达位于壶公山南面的凌云殿。壶公山名胜古迹众多,旧时俗称“十八院三十六岩”,其中以凌云殿最为有名。进凌云殿必经一座山门,门前有对石狮,一舞彩球、一怀幼狮,倾头相视,惟妙惟肖。山门后有一棵千年古樟,虬枝龙爪、遮天蔽日,似得道仙人,风骨尤存,在这棵千年古樟的掩映下,山门更显神秘而庄严。

步入山门,来到凌云殿前,整座建筑群依山而建,气势磅礴,层层迭迭有种直上云端之感,后面的山体树木葱郁,似一道绿色屏障护住大殿。凌云殿始建于宋仁宗正佑年间,主祀玉皇大帝,为莆田道教圣地,距今八百多年,明清屡次重修,现仍保持原来格局。主殿为重檐歇山造,一排共五座殿宇,梁架柱头雕画精致;前檐下存有一对清嘉庆年间的盘龙石柱,双龙夭矫生动;殿后为兜率天宫,两旁为钟鼓楼,再往后为大雄宝殿,气势恢宏。

殿前的广场上,有一个葫芦池,池水微波漾漾、碧如翡翠,池中有一假山,山上有亭塔楼阁,有石龟、石猴、石蛙等动物,三只仙鹤分别立在山尖,有的振翅欲飞、有的引吭高歌、有的低头觅食,姿态不一、栩栩如生。葫芦池旁有一凉亭连成一条长廊,内立八仙雕像,形态各异,并有雅座供游人瞻仰休憩。站在凌云殿前眺望,可见正对面的金炉峰,山上有歇凉亭、栖云亭、桃花洞等,还有千亩茶园层层叠叠,像绿色台阶铺陈开来。

凌云殿香火极盛,每年正月初九玉皇诞辰、五月十六天地交泰日前后,数以万计的善男信女从莆仙、闽南、港澳台等地汇聚而来,有的甚至连夜上山,只为在晨曦的第一缕阳光中虔诚朝拜。每逢此时,凌云殿摊点成排,好戏连台,鞭炮如雷,平日里清幽的庙宇殿堂变得热闹非凡。

离开凌云殿,我们沿着石阶继续向上攀登。途中有朋友开玩笑说:“今天要能碰到山神,我的‘聪明花’就开了!”大伙听了哈哈大笑。这里有个典故,传说以前有个学童愚笨之极,先生出一个“天”字叫他对反义词。他对不出来,旁人用脚踩一下,示意对“地”,他看见地上有坨鸡屎,便回答说“鸡屎”,惹得哄堂大笑!“天”对“鸡屎”也成为笑话流传至今。后来这个学童去爬壶公山时,遇到了山神,点开了他的“聪明花”,从此变得聪慧异常,后高中状元。“看见壶公山神,聪明花就会开”也成为莆仙一带特有的俗语广为传颂。

大伙儿一路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已近山顶。抬头仰望,高高耸立的电视发射塔似利剑直刺苍穹。我们一鼓作气,成功登顶。站在顶峰,近看壶公山悬崖绝壁,深壑万丈,怪石嶙峋,一个水库如碧玉般镶嵌山中;极目远眺,兴化平原,尽览无余。乡村田畴、河道弯曲、高楼林立、交通纵横,构成一幅江南水乡秀丽的画卷。


壶山兰水

凌云殿建筑群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