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区深化人民调解工作筑牢“第一道防线”

  • 湄洲日报  

  图①:网上视频调解方便了当事人。

  图②:东海镇蔡亭村调解工作站工作人员正在了解情况。


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纷杂的矛盾纠纷,演绎了人生百味。

有了矛盾,有了纠纷总要解决。如何解决小矛盾,不让它激化为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呢?

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变化,人民调解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城厢区司法局局长陈志平介绍,近年来,城厢区司法局积极构筑人民调解平台,倡导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不断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针对由社会转型和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社会矛盾的变化,尤其是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传统的人民调解工作方法和队伍结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城厢区积极探索人民调解新形式,努力拓展人民调解覆盖面,在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工作中许多做法实现全市首创。

■创新之一:社区里的物业调委会

随着城市的发展,居民居住的小区越来越多,邻里之间,业主与物业之间,出现磕磕碰碰是常事。这些事看上去都是小事,但若激发了,也可能成为大事。

城厢区先行先试,创立了我市第一家物业管理人民调解委员会——万辉社区物业调委会。

万辉社区是一个集高层、小高层、花园洋房为一体的“大型山水人文生态社区”。万辉社区物业调解委员会根据万辉人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及居住环境的变化,于2014年4月份在区司法局、龙桥街道司法所的指导下成立社区物业调委会。一年来共调解各类纠纷74起,其中现场应急纠纷调解52起,书面登记各类纠纷22起,调解率达100%。没有因调解不及时或调解不当发生民转刑案件,达到了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居民生活安定,和睦相处的目的。

调委会共有人员9名,他们扩大信息渠道用诚心、接待群众来访用热心、解答法律政策用耐心、解决居民问题用真心、调查事件事情用细心、处理矛盾纠纷用公心,基本使社区内发生的小纠纷不过夜,大纠纷及时处理,对已经处理的纠纷建立回访制度等防范措施,做到抓早抓小,堵塞漏洞,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及时有效地消除了社区不安定隐患,使社区物业调解工作走上了规范化轨道。成功地化解了一起起邻里矛盾。

同时,社区调解委员定期收集业主反映的热点信息,开展针对性的调解服务,拉近了社区群众与物业公司的距离,提高物业管理水平,也解决了新型社区对这类高端小区管理的瓶颈问题。

■创新之二:环卫工人有了调解室

上月底,记者来到城厢区龙桥街道环卫工人矛盾纠纷调解室。这是我市首家成立的环卫工人矛盾纠纷调解室。环卫工人多,矛盾纠纷自然也不少。调解室人员由司法干部、专职调解员、社区干部、专家组成,专门调解环卫工人间的各类矛盾纠纷,并开展法律、心理、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为环卫工人提供法律帮助,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

2015年一天,环卫工人吴某与邻居朱某因琐事争吵起来,无意间吴某将朱某打伤,三天之后,朱某的家人报警,经过调节室及派出所民警的多方协调,当事人朱某要求吴某一次性补偿医疗费等一切费用三万元,但是之后受害者朱某只收到了吴某补偿款四千元,为此朱某的家人再次找到派出所请求强制吴某补偿余下的费用。调解室的工作人员通过走访,了解到吴某生活十分困难,丈夫体弱多病,儿子失业在家,只靠吴某保洁为生。龙桥街道环卫工人调解室立即为其申报了司法救助金,成功救助了4000元。并协调解决双方矛盾,促进矛盾转化。

在人民调解中,调解室不仅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还根据实际情况,尽量给予弱势调解对象帮助。既调解纠纷又温暖人心,这一做法值得点赞。

■创新之三:网络时代的调解平台

互联网时代,人民调解也得跟上步伐。网上调解就是城厢区人民调解的新方式。

城厢区司法局依托互联网平台,运用网络调解软件,借助网上调解平台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及化解矛盾纠纷。城厢区网上调解平台由区政法委主持,通过网上视频调解软件与设施,与区政法委、法院、各镇街、律所、工商等单位联合调解,通过审核诉求、受理登记、约定时间、在线调解、签订虚拟协议五大步骤,运用聊天室、可视视频等工具,对矛盾纠纷进行网上调解。网上调解达成一致意见后,在线约定现场会面签署书面调解协议。

网上大调解中心整合了社会资源,形成了多方面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联调联动机制。网上调解还有一大好处是节省了当事人、调解员以及律师、专家等相关人员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网上成功调解的例子:郭某与单某驾驶的轿车发生碰撞,郭某抢救无效死亡。因当事人郭某是在保洁路面过程中被小车撞倒,郭某的儿子为此认为派遣公司应该按照工伤赔偿补偿亲属。但因派遣公司在与郭某签订劳务派遣合同时,有为当事人郭某购买意外险,为此派遣公司负责人认为不应该补偿郭某,于是郭某的儿子聚集二十几人到派遣公司要求公司的负责人给个说法。为了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避免引起群体性纠纷,在社区调解主任的协助下,利用网上调解中心平台,邀请区大调解办、区法院、区司法局、鹏翼律师事务所律师等多部门联合进行调解,对当事人郭某的儿子解释相关法律法规,最终,双方一致达成调解协议,并在网上调解中心平台签订协议,一起本来可能引起激化的不安定矛盾纠纷得到了成功解决。

■创新之四:创建个人调解室

不久前,城厢区司法局在东海镇上亭村成立全区首个个人人民调解工作室——许庆德调解工作室。这是人民调解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有力举措。

许庆德曾任上亭村委会主任9年,基层调解经验丰富,又热心人民调解工作。2009年受聘于东海镇党委政府司法所人民调解员以来,很快成为调委会的调解主力,他调解公平公正,深受群众信任,尤其擅长调解相邻土地权属和家庭等各类民间纠纷。去年底,上亭村村民许某某和沈某某,因为土地权属问题,争吵得不可开交,便慕名找到许庆德调解室来,矛盾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

“个人调解工作室的建立,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了便利场所,搭建了矛盾纠纷化解平台,拉近司法与群众的距离,提高了办事效率。”东海镇司法所所长郑友山说。

■创新之五:市场中的专业性调委会

1月4日上午8点,城厢区筱塘市场人头攒动,这是市场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刻。筱塘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摊位200多个,经营户130多户。市场位于城区繁华地段,日均人流量接近2万人。每天川流不息的市民到这里购买各种食品,交易中,摊主与消费者的纠纷也不少。

市场作为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具有人流量大、纠纷易发等特点。针对这种情况,城厢区于2014年10月成立筱塘市场人民调委会,它是我市首家成立的市场专业性人民调委会。市场调解委员会,有利于提高群众用法律武器维护正当合法权益的意识,并且保证市场内发生的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调处,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在城厢区,还有不少创新:成立安福电子城网上调解中心,成立全市首家教育集团校园调委会,在全省率先成立商会调解中心,成立中心村调解工作站……

如今,随着城厢区人民调解网络的健全和人民调解工作的持续深化,人民调解已经贯穿到群众生活热点的各个领域。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耗费的时间长,费用高,精力多,现在更多有小纠纷、小矛盾的群众愿意通过人民调解途径解决问题,在调解过程中,大家也增强了法律意识,使和谐的种子,生根发芽,人民调解,调出了一片和谐的新天地。2015年城厢区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663件,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62件,调解成功662件,调解成功率达100%。辖区无民转刑、无非正常死亡、无群众性械斗、无集体上访。“四无”村居(社区)达到100%。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