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着力探索新路让拆迁户入住安心舒心

  • 湄洲日报  

图为沟口安置区整洁环境。

图为东梅安置区,物业服务正逐渐完善。

6月1日,荔城区阔口商服地块安置房开始交付。从安置到安居,该区在安置房建设及配套中做出一番创新。连日来,记者进行采访。

■出台管理办法

完善设施服务

“荔城区对居民安置工作很是重视,早早就成立了安置房后续管理领导小组,对安置小区进行管理,并为回迁居民办理房产证、土地证。”荔城区住建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从2013年开始,区里就对回迁入住的安置房摸底排查,掌握存在的问题情况。而后,针对问题突出的雨污水管网、安防设施、绿化等相关配套工程进行完善提升。

去年,荔城区在全市首家出台《安置房物业管理暂行办法》,探索建立镇(街)、村(居)、业主委员会 (小区管理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以规范安置房回迁后的各项管理与服务,提升安置房居住环境。《办法》规定了该区的安置房管理采取地方政府介入和小区物业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安置房物业小区管理和安置房非物业小区管理,实现物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的二合一。明确了安置房所在镇(街)、村(居)的各自职责。区安置房管理领导小组每年考核各镇(街)安置房物业管理工作情况,列入年度绩效考核评分标准之一。此外,《办法》明确了安置房公共维修基金收集办法和补贴标准,目前,在《办法》的基础上,对公共维修基金归集、使用、管理进行探索,把每年投入的安置房配套项目提升工程建设及物业管理资金列入区财政预算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从2013年开始,用5年时间,预计投入5000万元对安置区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在物业管理方面,对已回迁的安置房,每平米补贴0.3元,由镇街牵头负责,村居参与管理。

荔城区住建局物业管理负责人卢建勋说,安置房小区,也许是楼房密集人口众多的大区域,也许是楼房较少又位于犄角旮旯的小区域,管理起来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目前区里根据实际情况,对面积较大,配套较完善的安置房小区引进专业化物业进行管理,对于相对集中的安置房小区由所在村居进行管理,对面积小,相对分散,又地处偏远的小区由镇街统一采购,牵头落实绿化、保安、保洁等服务。

■旧厝成为新城

变安置为安居

清一色的高层建筑,座座样式气派新颖。站在位于镇海街道镇海社区的东梅小区门口张望,小区内绿树环绕,花木葱茏,居民们在小广场上散步。若不是事先知道,还以为这里是高档的商品房小区。

大门保安戒备严密,出入车辆需经道闸。当天,一名保安把一张“人行道”的指示牌张贴在保安室门口,引导居民往保安室通行,避免与在大门通行的车辆抢道。正在小区散步的一位居民说,以前大家都买新房提高生活质量,想不到我们的旧房拆了也能安置上这么好的房子。如今,小区有保安,清洁有专人,就连水电工也是随叫随到,大家都说这是“五星级”的安置区。

在小区的物业管理处,镇海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林天洪向记者介绍,当年文献东扩项目,分东区和西区,这片城乡接合部的地方,属于西区项目。建成的安置小区居住着东门兜、梅花亭、东门头、丰美村自然村的村民,因东门兜、梅花亭两村人口最多,因此小区命名为东梅小区。

该小区有14栋楼783套房,700多个车位,现已入住650多户居民。谁能想到,该小区在2011年9月交房时,还是敞开式小区,没有安装监控系统,安全存在隐患。为此,当地居委会引进专业物业公司联合管理小区,去年修建了3个大门,并在门口配上LED显示屏。并把原停放在地下室的摩托车、电动车分开管理,并为电动车提供免费充电服务,小区的各项设施逐步完善。

今年起居委会开始独立管理小区,目前已成立小区党支部、老年活动中心、老人活动区、少年活动室,并设立慈善服务中心。目前正计划投入30多万资金修建隔离围墙。

■村民住安置区

享受城里生活

与位于城里的东梅小区不同,在城郊新度镇沟口小区以不同的管理,也收获了同样成功的经验。

记者在该小区看到,这里的楼房建成统一的小洋楼外观,绿化带穿行其间。见小区健身器材边、休闲座椅旁有村民在休闲健身,记者上前与他们攀谈。坐在石椅上的林金印说,征迁前,他们一家人住在10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里,每逢雨天,屋顶漏水,屋子湿淋淋,现在住进了宽敞的安置房,生活条件大变样。村民苏玉凤说,现在晚上一有空,她就会到村部大楼前的空地与其他村民一起跳广场舞。村委会还为他们提供音响设备。现在他们在安置区的绿色休闲公园健身,去离家不远的村菜市场买菜,俨然过起了城市人的生活。

随行的沟口村大学生村官李新光说,沟口村是今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村里以中心位置的沟口小区为中心,打造“一公里服务圈”,在小区里建设了辐射服务周边村民的超市、便民服务代办点等,并配备了警务室、卫生服务室、农家书屋、妇女儿童之家等。

由于农村的风俗习惯、思想观念导致物业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此,小区在每个单元楼推选一名有威望的居民担任楼长,收集本栋楼居民的生活难题。而后,楼长再向由居住在小区里的村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小区管理委员会反映,协调处理问题。此外,还把小区里的“50、60”人员利用起来,提供保安、保洁岗位,让失去耕地的农民在家门口再就业。现在,小区管理越来越完善,24小时有保安值班,还有专门的巡逻员,与设置的23个电子监控,形成立体交叉的治安防控体系。在绿化方面,2013年投资13万元建设绿色休闲小公园,集绿化和健身于一体,2014年又种植1499棵树苗,种下的13种树种让小区四季开花,常年有绿。

在小区内的沟口村村部,区直部门驻新度镇服务队队员黄政平介绍说,沟口安置小区面积6.5万平方米,共有2期,安置沟口、沟西两个自然村的村民。一期在2010年12月迎来回迁村民,二期的村民于2011年8月回迁。该小区共有23栋楼364户,共安置1400多人。目前,入住率100%。

东梅小区和沟口小区为荔城区安置区的配套项目提升工程建设及物业管理树立了典型。据介绍,截至去年底,该区45个已回迁安置区完善配套设施项目完成投资2016万元,其中绿化提升501万元,安保设施539万元,雨、污水管道建设170万元,其他配套设施806万元。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