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岸奋力攻坚绘就东城西港发展蓝图

  • 湄洲日报  
  在北岸经济开发区采访,放眼120平方公里的半岛,处处是大开发、大建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见已投产的东吴港区东1#、东2#泊位码头和赛得利差别化纤维项目的生产区内,工人、机械繁忙作业,紧张有序;在建的湄洲湾第二火电厂、罗屿作业区等重点项目的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声隆隆,车来车往,一派热火朝天。

  
自去年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以来,北岸开发区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尤权书记来莆调研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336”工程的发展要求,深入实施“港口立区,工贸兴区”发展战略,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和开发区“强二壮三,保八争十”年度目标,大力开展“三比一看”活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如火如荼的国投湄洲湾第二发电厂项目建设现场。

■抓招商  比落地   临港产业做大做强

5月18日,天空虽然下着雨,但在湄洲湾北岸国投湄洲湾第二火电厂项目建设现场,一千多名工人仍在建筑群上加紧施工。

  依托湄洲湾天然深水良港优势,省委省政府在湄洲湾北岸布局大型煤电一体化项目,在现有湄洲湾电厂的基础上建设2台1000MW超超临界燃煤电厂。

  该项目自今年1月获得省发改委核准,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与马来西亚云顶集团共同投资68亿元兴建,于2月6日全面动工。

  在北岸开发区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项目进展顺利,截至5月中旬,厂区集控楼毛地坪完成施工,1号机组锅炉钢架已吊装,2号机组B/C列7m以下框架柱完成混凝土浇筑,北区、南区、西区主产房结构的一二层也完成施工,输煤廊道、进厂道路等也已铺设等。预计2016年底建成投产,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千瓦时,实现产值44亿元,创税超5亿元。

  该项目的成功落地凝聚着北岸开发区上下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的精气神。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北岸开发区充分发挥港口、区位和民资优势,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着力引进高附加值、产业链长的龙头带动型项目”的招商要求,不断加大“三维”对接力度,紧紧围绕打造食品加工、电力能源、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等四大主导产业,重点对接了14个总投资813亿元的招商项目。其中,落地项目2个,总投资1亿元;合同项目4个,总投资146亿元;意向项目 1个,总投资5亿元;在谈项目7个,总投资661亿元。

  具体包括:食品加工业方面,正与和润集团就粮油加工及粮食物流项目投资合同条款作进一步谈判,计划6月18日签约,9月份实现动工建设;电力能源业方面,湄洲湾第二发电厂完成投资10.1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3.9%,预计到2016年年底两台发电机组可全部实现投产。总投资100亿元的哈纳斯LNG接收站项目正在编制可研、港口规划调整论证和航道运输论证等专题报告;商贸物流业方面,立足已投入运营的东1#、东2#泊位码头和已竣工的国投煤炭码头一期工程,引进京闽工贸、省商业集团等大型煤炭贸易企业,去年实现货物吞吐量1152万吨,达到设计能力的89%。今年1—4月份,实现贸易销售额30.56亿元,货物吞吐量达507.58万吨,比增20.68%,预计全年将突破1500万吨,港口中转枢纽作用进一步凸显。

  在抓项目引进的同时,北岸还着力服务好在建和投产项目,列入2013 年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的赛得利差别化纤维项目,1-4月份实现产值7.68亿元,比增66.8%,产品供不应求。另一个列入2014 年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的国投湄洲湾煤炭储运基地将于今年9月投产。

■建机制  比服务   项目推进有力有效

抓发展就要抓项目,抓项目就要比服务。今年以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北岸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创新机制,主动、及时、有效服务项目建设。

  全面实施和谐征迁法,调整充实6支征迁服务队,卯足干劲攻征迁,今年以来已完成征地征海1467亩,拆迁房屋14.5万㎡,为湄洲湾航道三期、环湄洲湾尾水排海等23个项目提供用地用海保障。

  深入开展“抓开工、促竣工、保发展”、“提升作风比效率,提速项目比发展”、“共同目标,双重任务”等活动,建立健全重点项目“一周一现场、两周一调度、一月一分析”协调机制、“月督查、季考评、年总评”督查机制和“表彰奖励、批评问责”奖惩机制,持之以恒地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其中,“一周一现场”方面,由挂钩项目的领导组织实施,每周深入项目一线调研,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两周一调度”方面,由管委会主任组织实施,主持召开重点项目“两周一调度”会议,研究协调解决各项目挂钩责任单位上报的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月一分析”方面,由党工委书记组织实施,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研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措施办法。
 
  同时,区发改局(重点办)牵头相关部门,对开发区今年136个重点项目,每半个月开展一次督查,督查分析报告以简报的形式予以通报,督查结果作为“季考评”、“年总评”以及表彰奖励、责任追究的依据。同时,加强各类项目的调度分析,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科学倒排工期,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至4月份,全区13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2.77亿元,占比30.7%。

■夯基础  优配套   发展环境提质提升

在东吴港区,时常可看到一列列载满煤炭的火车从东1#、东2#作业区出发,沿着东吴港口铁路支线缓缓加速,发往江西、湖南等地。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通过向莆铁路、福厦铁路与京九线、浙赣线相接,为中、西部大开发提供最为便捷的出海口,形成山海协作、港铁联运的大局面。

  可以说,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动脉。北岸开发区坚持把港口开发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同步推进,在东吴临港产业园周边形成便捷的集铁路、公路、海运于一体的大交通网络,辐射江西、湖南等内陆地区和广大沿海城市。

  全力推进码头泊位开发建设。开发区共有码头泊位62个,目前已建成码头4个,在建19个,设计吞吐能力1.5亿吨,总投资11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9亿元,1-4月份完成投资5.1亿元,占比34.2%。其中,东吴作业区4#~6#泊位工程完成投资1.04亿元,占比34.7%;罗屿作业区8#-15#泊位及港口物流园区工程完成投资2.22亿元,占比33.6%;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装船泊位及二期一阶段工程(下水煤码头)完成投资1.37亿元,占比33.4%。

  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在建项目14个,年度计划投资67亿元,1-4月份已完成投资23.84亿元,占比35.6%。特别是罗屿公路桥、铁路桥已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40%、91%,为罗屿40万吨级泊位码头2016年上半年实现投产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断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北岸开发区坚持港城互动、城以港兴、港为城用,着力提升城市配套功能和城市综合形象,建设滨海宜居新城,目前已基本形成“东城西港”、“一园三城”的发展格局。在建项目28个,总投资74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6.5亿元,1-4月份完成投资33.7亿元,占比34.9%。其中,妈祖城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完成投资1740万元,环湄洲湾尾水排海工程完成投资1.78亿元,北岸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完成投资571万元,金钟水利引水工程累计完成管道铺设9.9公里,完成投资7920万元,供电、供气等其他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碧桂园·浪琴湾项目入驻妈祖城,掀开北岸开发区城市建设新篇章。

数说

■今年1—4月份,北岸开发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高开高走态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3亿元,增长40.8%;规上工业总产值13.49亿元,增长34.5%;固投82.77亿元,增长21.5%;财政总收入3.17亿元,增长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亿元,增长64.7%;外贸出口总额2462万美元,增长288.5%;实际利用外资1375万美元,增长37.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5.33亿元,增长 83.2%。

项目落地是关键

深入开展“三比一看”,这是省委省政府发出的全省“总动员”,也是北岸今年以来一以贯之的自觉行动。

  近年来,北岸利用港口区位优势,积极筑巢引凤,已相继吸引了中铁、国投、国电、金鹰、神华、泰盛、长盛等一大批国企、外企和民企在北岸这块热土上投资建设。行走在北岸,处处可以感受其磅礴的开发气势。在当前省、市的“三比一看”活动中,北岸有着更好的机遇、更好的条件,也有更明确的方向。

  对北岸来说,“三比一看”,关键在抓项目落地。比落地,就是要比项目开工率、竣工率,比完成投资额及序时进度情况等。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落实跟踪的工作,需要的不仅是热情,更需要耐心和毅力。要加强项目策划储备,高效推进一些项目前期工作,全力突破重大项目落地。

  比落地,也要比出规模和气势,这就要求聚合一切力量,调动一切因素,全员拼抢大项目,全力培植新的增长点,务求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突破。具体来讲,北岸当前最主要的就是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着力引进高附加值、产业链长的龙头带动型项目”的招商要求,不断加大“三维”对接力度,紧紧围绕打造食品加工、电力能源、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等四大主导产业。继续加快突破一批产业链龙头项目、延伸项目,争取有更多更大更好的项目落地,实现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罗屿作业区规划建设15个5—40万吨级大中型干散货泊位,综合通过能力1.17亿吨。图为正在建设中的罗屿作业区9号、10号泊位码头。

  罗屿岛整岛搬迁安居工程——罗屿安置区占地近377亩,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为13亿元,预计2016年年底建成。

位于东吴临港产业园的赛得利差别化纤维项目,1—4月份实现产值7.68亿元,比增66.8%。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