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千名警察“爸妈” 接力照顾育婴院被拐儿童

  • 泉州网  
  核心提示:“这是我的全家福,我有好多个爸爸妈妈……”在晋江市育婴院,12岁的江涛指着照片上的每个民警自豪地说。小江涛是该院130多位弃婴和民警解救的被拐儿童之一。他们暂时都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亲人,不过却一直有着一群关爱他们的“警察爸妈”。

多年来,晋江公安民警一直接力照顾着这些孩子们;去年开始,千名民警又组成志愿服务队,每逢周末和节日就走进育婴院,担起“家长责任”。如今,这场爱心接力仍在延续…… □泉州网(微博)-泉州晚报记者张晓明 通讯员杨周阳 周国楷 文/图

每逢周末节日 民警接力照顾

“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今年元宵节,晋江市育婴院的江涛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因为他拥有了第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当天,跟小江涛一样,育婴院的130多名弃婴和获解救的被拐儿童,在近百名晋江公安民警及社会爱心人士的陪伴下,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闹元宵,度过了一个充实欢乐的节日。

“多年来,晋江公安民警们一直接力照顾这里的孩子,担起了孩子们的‘家长责任’。”晋江市育婴院院长许秀瑞介绍,尤其从去年7月开始,民警们自发组成志愿队,连续27个星期六都到育婴院陪伴孩子们,帮他们辅导功课,与他们交心谈心。加上逢年过节,民警们半年来已经30多次走进育婴院,给孩子们带去了家的温暖。

27份帮扶日记 装满浓浓亲情

在晋江市公安局青年志愿服务队的交流平台里,记者看到了一批特殊的日记,它记录了民警们27次走进晋江市育婴院的点点滴滴。

翻到最近一次的日记,是2月18日的除夕。日记上这样写着:“除夕夜,晋江公安青年志愿服务队第27次走进育婴院,陪伴孩子们吃年夜饭、切蛋糕、庆联欢、过大年。在育婴院过春节对于孩子们是开心的,对于晋江公安众多坚守岗位的民警也是特别有意义的。7个月前,当我们第一次进入育婴院时,很多孩子对我们充满不信任,或许在他们眼里可能觉得我们就是去拍几张照片走走形式。可当我们每一周都带着这份爱心去的时候,孩子们终于相信我们会陪伴他们成长;而当我们不只是陪他们疯玩,有时也会像老师、家长般‘教训’他们的错误时,孩子们惊叹了,原来警察叔叔阿姨是玩真的。”

“每次看望孩子们回来,大家都会把心得记录在一起,方便交流与孩子们如何相处。”志愿队负责人杨周阳告诉记者,经过27次的磨合与实践,民警与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们视民警为“爸妈”,民警也发挥着“家长”的作用。每周六,志愿队会选定一个主题给孩子们上一堂生活小课,并陪伴孩子们看看书、写写字、温习下功课,关心开导有成长烦恼的孩子。

谈到对于民警们放弃周末休息,甚至大年除夕夜丢下家人也去陪伴育婴院的孩子们,杨周阳只是微笑着说:“因为我们把这群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坚持走下去。”

十余载寻亲路 不抛弃不放弃

过完年,育婴院里的江若兰也12岁了,但她不知道哪天是自己的生日,也不知道爸爸妈妈长什么样。记者发现,在晋江市育婴院里,很多孩子都姓江。原来,这些弃婴和被晋江警方解救送来的被拐儿童,当时有的还在襁褓中,因为没有出生资料,育婴院就以晋江的“江”为姓,给孩子们起了名字,育婴院因此也被称作“江家院”。

据了解,2009年全国加大打拐行动以来,晋江共救助了150多名弃婴或被拐儿童。通过DNA数据库比对,这些孩子找到亲生父母的不到一半,其余大部分都被寄养在晋江市育婴院和福利院。

晋江市公安局政委黄建辉告诉记者,10多年来,晋江警方多方查找解救的弃婴或被拐儿童的亲生父母,多次组织警力奔赴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广泛比对查找,“虽然还有很多孩子找不到亲人,但晋江警方并不会放弃。我们一边不懈地帮他们寻找亲人,一边也要带头关心孩子们的成长,当好孩子们的‘家长’。”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