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民买回蛏子 剥开全是细长透明“虫”

  • 厦门日报  
  
  
  根据黄先生提供的图片,这些“虫子”几乎是透明的,外形细长,其中一端还带有一些血色。

  对于黄先生发现的这种透明“虫”,记者采访了一些市民,多数人都没见过,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真的有点吓人,很像寄生虫,要我看到就不敢吃了。”看到图片,市民小袁表示。

对于黄先生发现的这种透明“虫”,记者采访了一些市民,多数人都没见过,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真的有点吓人,很像寄生虫,要我看到就不敢吃了。”看到图片,市民小袁表示。

专家:这“虫”学名叫“晶干”

到底蛏子里的透明“虫子”是什么?根据记者的描述,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钟幼平介绍,所谓的透明“虫子”其实是蛏子体内的器官“胃部搅拌器”,学名叫“晶杆”,呈半透明明胶样棒状,大约两三厘米长,其中一端大约有四分之一的部分会有血色。

由于一般人煮蛏子的时候,并不会把它掰开来,而等蛏子煮熟后,晶杆已经溶解,所以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什么是晶杆?晶杆在大部分螺、贝类等软体动物中都能发现,钟幼平介绍,晶杆是蛏子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主要是在蛏子进食时,带动肠胃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当蛏子饥饿或者死亡的时候,晶杆会慢慢自动溶解,“所以一般晶杆被抽出来的时候,还很有弹性,十几分钟后就会瘫掉”。钟幼平告诉记者,如果真是被寄生的蛏子,体形消瘦且味道很不好,但只要煮熟,人吃了一般也不会有事。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