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法 传承“仙作”技艺

  • 莆田网  
  融传统木雕工艺、国画艺术与家具文化于一体的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在千年传承中焕发新活力。作为我市迄今唯一一位进京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现场雕刻表演的女工艺美术大师,年近花甲的林洪英着力创新技法,培养创作型新人——

  在车间里,林洪英对作品进行精细雕刻。


  林洪英在传习所里认真绘图,创作新作品。


  林洪英指导年轻雕刻工注意细节。

经千年传承发展,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将传统木雕工艺、国画艺术与家具文化巧妙融合,形成独特的制作款式、制作工艺和浓厚的地域艺术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民俗价值。本月,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务院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刚落幕的2014仙作红木文化周暨家具新品发布会上,来自五湖四海的500多位红木客商和行业专家相聚仙游艺都,共话红木发展、仙作创新。
  仙游县洪英工艺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洪英,今年57岁,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是迄今我市唯一一位进京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现场雕刻表演的女工艺美术大师。这天,我走进位于仙游县榜头镇坝下村的莆田木雕林洪英传习所、仙作古典工艺家具制作技艺林洪英传习所,探访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在雕刻车间里,林洪英左手拿着木棍,右手拿着雕刻刀,在名为《农家乐》的雕刻作品上进行最后的修饰打磨。这一件作品,从构思、画图设计、选材到下刀雕刻,历时一年多,仅雕刻就花了3个月时间,可称得上是她的又一件倾注心血作品。
  她说,她近几年的创作,不再只是雕刻仕女、佛像等传统作品,而是把目光聚焦在新农村建设上,着力创作别人没有雕刻过的作品。今年红木生意下滑明显,更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雕刻出精彩作品,赢得市场。
  林洪英出生于仙游雕刻世家,她已是第七代传人。因家庭贫困,她只读了两年书,八九岁就跟随父亲学习雕刻。那时,她白天到田地里干农活,晚上就点着油灯学画画。一本破旧的连环画她照着画,直到熟能生巧为止,这也为她设计新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起初,她跟父亲学的是雕刻床花,时常腰酸肩痛、手指起泡。那“梆梆梆”的凿木声,也让她心烦意乱。但是,在父亲严格规范的传道解惑中,她逐渐迷恋上这一古老的手艺。凭借着农家女孩特有的韧性,她坚持不懈,刻苦钻研,技艺日益长进。
  1985年,她开始办厂,一边招收学徒,一边潜心研究作品,一批批艺术作品相继问世。随着“洪英工艺”渐成规模,新加坡、日本和香港、台湾等地的客商慕名而来。1999年,经过层层推荐,林洪英代表福建妇女赴京参加“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十年成果展览女能手操作表演,现场雕出一尊线条流畅柔美、造型灵巧飘逸的“嫦娥奔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称赞。此后,“洪英工艺”更是声名鹊起,扬名海内外。
  林洪英告诉我,红木有30多种类别,好的红木稀缺珍贵。因此,一名出色的雕刻者,应该对珍稀红木格外尊重。在雕刻作品前,要先根据木头的形状进行构思,确定好主角方位,心中有数后,才开刀做粗胚,再进行精雕。从出粗坯到掏凿,从整体造型到细部纹饰,从面的构成到线的流动,都要经过深思熟虑。作品人物的手、脚、脸等精细部位,要放到后面做,这样就不会在雕刻的时候损坏精细部位,影响作品价值。
  我看到林洪英雕刻台上摆放着一排30多把大小不一的雕刻刀,感到好奇。林洪英说,这些雕刻刀跟随她几十年了,有圆刀、三角刀、尖刀等,每一把刀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只有熟练地变化运用,雕刻出来的作品才能有生命力。现在一些雕刻工大多只专攻某一项技法,一件作品能够从头到尾做下来的较少,且年轻的雕刻能手更少。她带的徒弟有100多人,这些年,她尤为重视培养“创作型”年轻雕刻工。
放下手中的雕刻刀,她走到几名徒弟跟前观察着。发现徒弟手法不对、下刀太用力等,她就认真地指出。她对我说,学雕刻不但要坐得住,而且要耐心细心。只有懂得构思、设计、选材和各种雕刻技法等,才能雕刻出好作品。
  林洪英说,随着自己的年龄增大,继续在一线从事雕刻已不太现实,但她愿意把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年青一代。同时,不断总结经验,丰富木雕创作技法,为仙游申报“世界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莆田异次元网络】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