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县加快社区邻里中心建设打造基层治理范本

  • 湄洲日报  

南桥社区邻里中心便民利民。

邻里中心书吧丰富居民生活。

□本报记者 周凌瀚 陈艳艳 林罗晓 文/图

仙游县扎实推进“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建设,试点推行木兰社区“一心多点”街区式和南桥社区“多心合一”集中式等模式,加快拓点步伐,加快机制创新,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党建品牌,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建设,是市委市政府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有效探索,高度契合我市城市发展实际,也是加强基层党建、夯实基层基础,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载体。

7月以来,仙游县按照我市出台的《关于推进“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意见》,围绕“1+6+X”模式多试点推进,坚持党建引领主线,建立一套包含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等6项服务功能的基本保障体系,同时在拓展X个切合社区实际和群众需求的其他功能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获得群众赞誉。

多心合一 一站服务全搞定

9月15日,在鲤城街道南桥社区,居民陈光山来到位于小区楼下的“党建+”社区邻里中心,他家需要聘请一名保洁钟点工,但是又不知道去哪里找,好在中心里的家政服务中心帮他轻松解决。

当天,记者来到南桥社区“党建+”邻里中心看到,这里各个区域有所分隔,但功能相融互通,智能便民服务区、党群便民服务中心、家政服务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少儿四点半学堂、图书阅读区、志愿者服务站、法律进社区服务站……基本汇集了居民群众日常生活和办事所需的基本功能。

“随便找一个工作人员,农保、医保等25个日常事项均可直接办理,不仅实现一人通办,还可坐在办事员身边,全程看到操作流程。”鲤城街道组织委员王瑜告诉记者,在南桥社区“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办公场所趋零化、窗口办事去柜台化的理念,有效促进了基层服务最大化和优质化,还拉近了社区和群众距离。

记者了解到,南桥社区宋桥片区2014年列入片区改造,建成小区后,因为业态比较贫乏,回迁入住率并不高。今年7月,南桥社区“党建+”社区邻里中心作为全市试点之一,9月1日就开始试运行,推动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带动了超市、饭店、药店等一些生活配套入驻,着力打造便民生活圈。

功能齐全了,如何让各项功能有效服务群众的同时创造效益?南桥社区以定向招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盘活了中心各项功能。“我们引进家政公司、教育机构,将场地出租给企业,强化服务功能的同时,同商家做好约定,由入驻企业提供相应的公益服务。”王瑜告诉记者,引进的教育机构可以利用场地开展经营,还承担社区四点半学校的功能,家政服务中心在商业服务的基础上,对特定人群提供公益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优先帮助社区居民实现就业。

南桥社区居民陈慧萍就在入驻中心的海纳家政公司上班。她今年33岁,原是一名幼师,辞职后一直赋闲。上个月,她到公司应聘,正在接受护工培训。“下周考证后,我就可以上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陈慧萍说道。

夯实党的群众基础,是坚持党建引领,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现在,南桥社区还在快速推进长者之家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社区老年人可以就近活动、用餐,加上已有的诸多功能,这个社区邻里中心将让社区群众享受更多便利。

一心多点 打造便民生活圈

同样在鲤城街道,木兰社区的“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则创造了另一种模式。社区将原有办公活动场所全部开放,改造升级成社区居民的邻里中心。全新的邻里活动空间、邻里服务中心、木兰书房、健康小屋、文化驿站……打造成功能多样的“党建+”社区邻里中心。

而在木兰溪木兰段,记者看到,老年活动中心、篮球场、乒乓球场、游泳池等设施沿溪边公园一路布置,不少居民正在此运动健身。“这里也属于木兰社区‘党建+’社区邻里中心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居有所乐的职能。”社区党委书记林志峰告诉记者,木兰社区面积较大,基础设施相对分散,“1+6+X”模式的各项功能集中在一个点上,对于较远的居民反而不便,于是在县委组织部和鲤城街道的指导下,社区以“一心多点”的理念,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一心多点”即依托现有社区活动场所改造升级为“一心”,合理规划“多点”布局。“一心”具备“1+6+X”模式的完整职能,而“多点”则根据现有资源的实际情况,布局相关服务功能。

如此,该社区依托辖区内的3所幼儿园建设托教中心,依托现有老年活动中心建设长者之家,依托县青少年宫建设青少年培训中心,依托木兰健身馆建设室内文体活动中心,依托木兰农贸市场、大型生鲜超市建设便民购物中心,依托兰溪景观带建设户外文体活动区。

把各项功能分散在街区的方式,既实现了空间场所最大化利用,又能充分将社区服务下沉到群众身边,有效缩短与群众距离,促进了社区“家门口”服务效能的最大化。

党建为核 完善社区“大邻里”

今年以来,仙游县围绕“1+6+X”目标,以城市“家”党建为核心,扎实推进“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坚持“三个对标”把功能定位落“准”,“三项机制”把运营模式做“常”,“三支队伍”把邻里基础铸“实”,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为了促进社区“家门口”服务效能最大化,该县围绕资源分布、服务下沉、群众需求情况,明确邻里中心功能定位。对标资源分布,谋划功能布局,依托“党建+网格化”平台,全面摸底社区现有资源,重点推进木兰社区“一心多点”街区式和南桥社区“多心合一”集中式等建设模式,充分调度社区六项基本服务资源,主动承接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下沉社区,不断丰富“党建+”实践载体,促进社区邻里中心与公共服务力量、居民自治力量、社会力量融合互动。注重场所空间“一点多用”“共享共用”,对标群众需要,完善服务清单,设立“参与式”内容模块,面向居民征求意见建议科学合理划分服务功能权重。

邻里中心只有常态长效运营,方能最大限度便民利民。该县通过完善协作、服务、准入等机制,推行集国有、社区、群众“三方”资产投入,国有企业、市场组织、公益组织“三方”资本参与,闲置空间、集体经济、人力资源“三方”资源盘活于一体的建设模式,建立起共同参与、入股、受益的协作机制。健全公益服务机制,聚焦六项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确保公益类设施占邻里中心规模不低于40%,邻里中心基础便民类服务不低于60%,使邻里中心项目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功能,有效保障公益、便民类业态的服务质量,凝聚起“大邻里”核心红色力量。

行政事务多做“减法”,服务群众多做“加法”。该县抓实社区工作者、在职党员、志愿者等队伍建设,夯实邻里中心基础。凝聚社区工作者队伍,以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为契机,加强对选聘任人员的准入审核和培训管理,积极推动社区干部队伍去行政化办公。凝聚在职党员队伍,充分运用大工委、大党委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引导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下沉社区一线,协助做好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凝聚党员志愿者队伍,引导社区志愿者、退休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组成5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并充分调动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职工等人群的工作热情,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着力培育一批热爱社区工作、热心为居民服务的志愿者团队。

下一步,仙游还将持续深化“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工作,加快试点建设,加快拓点步伐,加快机制创新,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党建品牌和基层治理范本。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