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夜也火 记者昨晚探访电商新业态

  • 湄洲日报  

图为主播在直播推销产品。

本报讯(记者 陈祖强 文/图)“欢迎来到我们的直播间,大家看一下这款鞋子,鞋底采用缓震材质,十分柔软······”昨晚7时许,位于市区金海湾中心大厦的伊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内,10余名主播准时上线,面向手机镜头,为自家产品直播推销。

“直播引流的销售量十分可观,如今每个月营业额近千万元。”该公司董事长牟衡告诉记者,他原先从事制鞋行业,去年8月转型直播产业,通过淘宝、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推介销售我市本土特色产品,包括鞋服、银饰、红木小件等。截至目前,公司已培养了20多位全职主播,其中粉丝量最高的已有10多万。

牟衡说,如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购物的安全性与便利性,直播的“所见即所得”,能够帮助消费者建立对产品品质直观的信任感。同时,主播与消费者的交流也让交易更有温度和趣味性,增加了产品的吸引力。目前,该公司除了为自家产品直播带货,正筹划打造大型直播基地,致力于为商家提供直播账号短视频推广、主播培训、短视频拍摄、剪辑培训等服务。

电商让企业实现“两条腿”走路,直播则让企业走得更快。昨晚,在城厢区安福电商城的沿街商铺里,记者也看到不少商家正手持自拍器,镜头对准店内一双双鞋子,与手机另一端的网友们互动,详细介绍鞋子的材质、脚感、款式。直播这一“夜间经济”,让电商城再现往日盛况。

疫情发生以来,“直播经济”成为我市许多传统产业逆势破局的新增长点,特别是连日来各县区(管委会)接连开展“直播+助农”“直播+招商”“直播+文旅”等活动,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脱贫攻坚、招商引资、旅游推介新模式。据悉,我市还将规划打造10余个大型直播基地,聚焦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挖掘经济新增量,加大力度培育一批行业直播经济集群,为地区产业赋能升级。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