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敦风化俗  筑牢治理根基

  • 湄洲日报  

在当代中国,随着经济的变革和社会的转型,基层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分量更重了。国家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基层治理是大厦之基。基层怎么治理,我的观点是德法共治,以德为先。在此,我结合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基层治理探索与实践,重点讲基层德治。

一、加强基层德治的紧迫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老百姓富起来了,但不见得乡风也全部好起来了。在基层特别是农村,还是有一些攀比盛行、矛盾交叠等问题。基层要实现善治,要德法共治,以德为先。

为政以德,教人以善,在这方面,古代先哲们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生动的实践范本。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从总结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中,深切体会到,富民之后,及时施以善教是固国之本。孔子到卫国,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卫国人真多呀!”冉有说:“既然人口这么多,应该让他们怎样呢?”孔子说:“应该让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再问:“既富矣,又何加焉?”孔子说:“教之。”孟子深刻地剖析过“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善政“使人民畏惧,而“善教”能得到人民的爱戴,而得民心者得天下。管子执政齐国时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汉武帝时,董仲舒比较充分地论证了教化之功,他说:“圣人之道,不能独以威势成政,必有教化。”清康熙帝深谙国家的兴衰成败在于道德,他说:“朕惟治天下,以人心风俗为本。”在古代帝王和士大夫看来,民众在解决衣食温饱之后,迫切需要的是进行教化,使之知廉耻、明礼义、远恶行、近善良、敦乡里、识大体、爱国家,为君王统治奠定德治基础。

在古代,德治教化是有制度安排的。现今全国仍保留着许多如德化、彰化、敦化、宁化、安化、怀化等德治标本地名。德的教化绵延千年,在当今基层治理中仍然值得借鉴。

二、基层德治的做法与成效

以德教化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久久为功。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客体是民众,而主体是地方政府,特别是县区政府。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的做法是坚持“引导、教化、干预”等多措并举,让德治在基层开花结果。

一是治陋习、倡俭德。针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大燃滥放、建豪宅、造活人墓”等现象,我们以移风易俗入手开展治理,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和机制,对操办婚嫁喜庆事宜进行规范、监督。比如,对天价彩礼进行“限价”。同时,通过举办集体婚礼、制作微视频短片、倡导“零聘金”等一系列组合拳,高价彩礼应声而落。针对大操大办,各村都建立红白理事会,实行报备制,规定每桩宴席不得超过30桌,每桌不得超过3000元,限制上高档烟酒。镇村干部则以“贺喜”入户监管。同时,通过全域禁炮、严厉整治“两违”、清理活人墓,把工作触手延伸拓展到乡风陋俗的各个领域。

二是评百星、传孝道。2018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百孝之星”评选活动。通过入户摸底、座谈推荐、实地审查、网络投票、综合评议等,评选出100名长辈满意、家人服气、邻里称道、政府认同的孝星模范。他们是来自基层家庭最普通的一群人,有儿子、有女婿、有女儿、有养女、有孙女。评孝活动推动了中国几千年孝道的传承,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随后,我们把这些事迹编印成书,开设农村道德讲堂,收到很好的效果。评孝活动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传播。

三是设康协、乐老龄。农村老人协会曾经对乡村治理方面作了积极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被宗族势力所利用,有的甚至走向了基层治理的对立面。2018年,我们把区域内38个老人协会成建制改设为老年人健康协会,通过创办乐龄学堂、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兴办居家养老、建立联户互助小组等方式,既从制度层面优化了基层治理结构,也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的德治目标。

四是兴礼乐、歌盛世。礼乐传承是最好的教化方式。几年来,我们结合乡村文化特点,组建了100多支群众文艺队伍,涵盖十音八乐、广场舞、健身操、车鼓队、太极拳、合唱团等各种文艺门类,这些文艺队伍中,坚持常年性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人数成千上万。我们广场舞文艺队还获得“舞动乡村”全国农民健身操(舞)大赛一等奖。每年春节期间,发动乡村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活动,让传统佳节更具文化韵味。传承骑马送兵的传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扬尊师重教传统,设立了41个奖教助学协会,营造了重学风气,丰富了乡村教化的内涵,促进乡风文明。

几年来,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以德敦风化俗取得初步成效。天价彩礼歪风日渐式微,“天价新娘”已被“零聘金”“低聘金”所取代;铺张浪费陋习有效遏制。据初步统计,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全区累计节约各类操办宴席费用8000多万元,全域禁炮节约费用约1.5亿元;建高楼、造大墓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零信访”村越来越多,矛盾纠纷基本在村一级化解;治安形势大幅改善,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公益慈善新风悄然兴起,妈祖大爱慈善协会和41个奖教助学协会成立两年间,累计筹集资金7000多万元。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教化的甜头,这就是德治的结果。

三、几点启示

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在基层治理的探索与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德治的力量。我们启示是:

(一)政府有为引导是关键。长期以来,基层治理中官治和自治并存。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来看,起主导作用的仍然在政府。一个地方的公序良俗,更是离不开政府有为的引导。敦化民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初期需要政府下“猛药”,但必须坚持长期发力,久久为功。

(二)传承优秀文化是灵魂。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历经5000年而不衰。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再到唐诗宋词的独领风骚,为世人留下了无比珍贵的文化瑰宝。在推进乡村治理的过程中,我们把节俭、孝道、敬老、尊师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价值回归到现实生活中,这些思想价值是推进治理的灵魂,唤醒了人们心中的良知和大义。当然,我们对传统文化必须认真审视,萃取精华,赋予新内涵。

(三)发动群众参与是根本。人民群众是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实践证明,每一个德治的举措只要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能够顺利推行,取得成效。在具体工作中,要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摸清底子,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四)强化制度安排是保障。定型的制度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要找准基层治理的痛点建制度,把“药”下在“根部”上。比如,针对天价彩礼建立限价制度。要针对基层治理的难点立规矩,把压力传导到基层。比如,开展全域禁炮,建立镇村干部责任清单。建章立制只有有的放矢,才能确保执行每一项制度时“针针见血”,基层治理各项措施就能落地生根。

诗经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基层德治关键在于有情怀,关键在于不忘初心。以上这些是我们在基层德治探索中的一些感受,还十分肤浅,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

(2019年11月16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国家治理周刊、人民智库、人民论坛网共同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2019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召开。湄洲湾北岸党工委书记林修岚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以上为发言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