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创新治水模式促流域水质提升

  • 湄洲日报  

图为木兰溪仙游城区段水清岸绿。

本报记者 蔡昊 摄

宽阔的河面,碧波荡漾,倒映着两岸高楼;河岸上绿树红花、鸟语花香……盛夏时节,漫步在仙游县兰溪公园步游道上,一幅美丽新仙游的生态好图景尽收眼底。

“自从有了‘河长’,就经常看见河道垃圾有人清理,道路整洁干净了,溪水也明显清澈了,水鸟、鱼虾都回来了。”在木兰溪边“溪吟吴”住了30多年的吴姓居民说。

木兰溪仙游城区段的蝶变,是该县打好污染防治战的一个缩影。在仙游县鲤城街道办事处河长办,河道巡查员翻开了一本厚厚的台账,里面记录着每天的巡河情况,图文并茂。巡查员介绍,鲤城街道河长制治水模式有很多创新的做法,比如推出“一河三长”(河长+警长+督查长)的治河管理机制,创新实施河道巡察“日周月”(日巡查、周巡察、月评比)工作制度,实现了责任全覆盖。

为推进河道管理常态化,对河道污染的源头进行管控,去年,鲤城街道率先在全县试点,创新“三长治河”管理机制,由办事处主任担任河长,效能办主任担任督查长,派出所副所长担任警长,形成河长抓落实、督查长抓监管、警长抓执法的治河格局,同时成立河道巡察队,下设4个巡查组、1个暗访组、1个评比组。

“巡查组负责对所辖河道干流、支流进行日巡查,做到一日一巡,及时发现河道问题,并向村级河长、街道河长办汇报;暗访组负责对各小组进行周巡察,对各自分管的溪流河段进行明察暗访,督促各小组的巡查工作;评比组负责对各专管员的巡查工作进行月评比考核。”河道巡查员郑南翔说道。

鲤城街道聘有16名河道专管员,负责日常巡查。“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河段,像责任田一样,要看好、护好、管好。”河道专管员林元锦今年50多岁,是一名老党员,他管辖的是木兰溪玉井段,“每天都要巡河,出门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上的巡河软件,可以留下一天的巡河轨迹。”

该街道创新实行河道专管员巡查工作红绿旗考评奖惩制度,每个月对河道专管员考评一次,年底总评时,位列最后三名的取消绩效奖,奖励给前三名。同时,一年当中,如果连续3次或累计5次被评为最后一名,将自动解聘。

此举已在全县推广,推动各乡镇迅速掀起河道清洁、清障、清杂、清污工作高潮,也推动河长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形成了河长制治水的“仙游模式”。

“去年以来,河长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在2017年度全市河长制工作考核中,仙游县名列第一。”仙游县水务局局长张建新说,制定了消劣作战图,逐年解决涉河污染源;打造示范河道,做好典型引导;将每月1日和15日定为“全县河道保洁日”,由各级河长组织河道保洁行动,属于全省首创。

围绕开展“百日攻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该县持续发力,全县现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县级以上河道11条,市县镇级河道全长536.04公里,市级河道3条、县级河道10条、镇级河道19条。河道长度占全市60%,流域面积占全市一半,治水任务重、压力大,需要精准发力,久久为功。近期召开的全县河长制工作会议上,该县明确要求,今年河长制工作年度考核要继续保持全市第一,争取进入全省前列。

为了实现“全流域治理”的目标,近期仙游县开展河道清障专项行动、河道垃圾清洁整治行动,开展畜禽整治专项整治“回头看”行动、“五小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县水务局水政股股长、河长办负责人李润华介绍,“县里建立了河长制会议制度、河长制信息共享制度、基层河长巡查工作制度、河长制工作督办制度,注重工作落实、项目推进、宣传发动等方面的检查,确保河长制工作取得实效。”

眼下,该县各乡镇(街道)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全民护水,营造浓厚的治水氛围;同时在县级示范河道沿线布设监控探头,24小时监控,为快速有效打击涉河违法行为提供技术支撑。县里还以问题为导向,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到2020年计划实施85个项目,总投资44.16亿元,包括中小河流建设、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排水防涝等方面,实现全流域治理。截至目前,正在开展前期项目31个,正在动工建设项目26个,已完工项目28个,各项目均在按序时推进,确保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