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镇樟塘片区整村改造党建引领和谐征迁

  • 湄洲日报  

指挥部开会总结如何更好更快推进工作

群众签约现场

□本报记者 黄凌燕 通讯员 易振环 王晶 文/图

端午节假期,大雨滂沱。

城厢区华亭镇樟林大桥下,樟塘片区一期改造征迁项目指挥部人头攒动。前来咨询、签约的人众多,指挥部各组成员放弃休假,在岗服务项目征迁房屋认定等工作。在忙碌的办公室,有一间“临时党支部”特别显眼。

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说,项目指挥部共有80多名成员,其中党员54名。年纪最大的57岁,最小的25岁。成立临时党支部,支部成员包括征迁指挥部的区、镇、村全体党员,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把党建工作运用在项目推进上来。这些党员干部在项目征迁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每天早出晚归奋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指挥部设立党支部

樟塘片区一期改造征迁项目涉及樟塘村整村改造。位于木兰溪南岸的樟塘村,下辖樟林、林头、沈塘3个自然村,总人口1074户3522人,土地总面积约6000亩,全村房屋总面积49万平方米。

“樟塘片区一期改造征迁项目在今年初开始谋划,4月启动摸底。4月20日召开项目动员大会,专门抽调区派干部24名,镇干部27名,村干部12名及其他丈量公司各类人员20名,分为10个房屋丈量及认定小组和1个土地丈量组,全面开展工作。”担任樟塘片区一期改造征迁项目协调组组长的华亭镇党委副书记胡彬伟介绍,4月21日,项目指挥部和临时党支部同时揭牌。

把支部建在征迁一线,多措并举打赢征迁攻坚战,这是樟塘片区一期改造征迁项目指挥部的特色。胡彬伟说,临时党支部由指挥部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支部书记,坐镇一线统筹全局。党支部9名正科级干部,5名副科级干部,担任各项目组攻坚组组长,并以组长为核心,组建9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区、镇、村、丈量公司成员组成,每组5名党员。各组党员在入户走访,积极与樟塘村党员对接、广泛宣传政策中发挥作用。他们与基层党员联系,把征迁政策向征迁户传播,引导老党员、老干部带头丈量、签约。同时,区领导每天坐镇指挥部协调各项工作,指导各项目组按照分工推进项目。并建立“定期党员会议”机制,每晚召开支部会议,学习讨论政策,总结征迁进度、梳理存在难题,谋划下步工作,不断强化党员干部责任,自觉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

“在项目推进中,各级党员干部发挥争先创优作用,不论烈日炎炎,还是大雨倾盆,他们都风雨无阻,坚守一线,大家主动放弃五一、周末节假日,发挥不怕苦、不怕累、敢担当、敢奉献的精神,向群众积极宣传征迁政策和货币化安置政策,为群众答疑解惑,主动摸排群众困难。4月21日,项目仅用13天完成整村49万平方米房屋的丈量和复核。”胡彬伟说,6月9日启动房屋认定工作,至18日已完成认定461户,丈量各类土地1400余亩。目前各小组正紧锣密鼓加快认定工作,力争在市委市政府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任务。

■党性闪耀温暖人心

采访当天,推开项目认定7组办公室,办公桌前,围满了群众,组长陈志杰正和征迁户交谈,并指导签约。

陈志杰是城厢区交通局副局长,此前做过道路征迁工作,有一定的征迁经验。此次被区委组织部抽调到樟塘片区一期改造征迁项目,负责丈量、认定、签约工作。

“虽然做过征迁工作,但整村改造还是第一次。”在这项充满挑战的工作上,陈志杰先了解征迁政策,吃透政策和相关文件精神,力求在应对群众问询时,能应对自如。他一边入户摸清群众心态,一边宣传征迁利好,做通群众思想工作。

陈志杰坦言,在此期间,他也遇到过不少困难。一些征迁户电话不接、见面不理、对征迁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有一户人家,入户时,我们好说歹说,户主总是不应答。后来我们了解到,这个村民自幼父母双亡,由姑姑抚养长大,心理比较自卑,不喜欢与外界交流。”陈志杰说,经多方打听,得知其妻子在仙游上班,于是与其取得联系,通过其妻子做细思想工作。当获悉其姑姑卧病在床,指挥部组织人员一起前往探望,考虑到户主家庭困难,还在征迁补偿上给予适当优惠。

党性暖人心。已有十多年党龄的陈志杰先后十多次奔波,最终感化了户主的心。由原来的丈量最后一户,变成首批成功签约户。他至今记得,签约当天,这位户主露出了笑容,这是他见到的第一次微笑。

“有户人家登记后,迟迟未签约,后来了解到,原来户主住院了,我们为他延后办理手续。”

“樟塘片区涉及人数众多,老人安置、孩子就学都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对于老人,设立临时安置点;孩子安排就近入学,解决了征迁户的后顾之忧。”该村村委会主任林瑞通说。

在采访中,这种党性和人性相互融合例子不少。

■党员表率带头签约

“樟塘村处在城郊,村民把农村征迁与城里对比,殊不知两者政策不一样。为让征迁工作深入人心,临时党支部坚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把政策公开化,把补偿标准交给群众;党员干部不仅量自己而且量别人,让群众相互监督,让群众监督党员干部。”樟塘村党支部书记林志明说。

“村里老人不愿意搬迁,我们先做通其子女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动员老人。”“指挥部还设立项目攻坚组,破解征迁工作难题。”

区干部郑国树、詹丽明、徐振海等说,项目征迁一线虽艰苦,每天早出晚归,节假日也无法和亲人团聚,忙得顾不上吃饭是常有的事。但大家毫无怨言,因为自己在征迁一线磨练中提升了干事创业能力。

在华亭镇环保站工作的宋锋是一名选调生,也是临时党支部年轻的党员,在指挥部成立第一天,他就到岗服务,作为项目认定3组的组员,配合组长做征迁户的房屋认定工作。“以前我做过征迁的前期丈量工作,也做过后期的签约工作,这次来做中间阶段的房屋认定签约工作,整套流程体验就补齐了。”年轻人笑着说。

宋锋说,征迁工作需要排解征迁户的难点疑点。这就要做好分类,疑虑少的先解决,疑虑多的分批与村干部入户再攻坚。

宋锋明白,和群众讲清道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耐心细致。他所处的小组店铺多,房子拆迁,货物安置和再就业都是征迁户顾虑的问题。“我们动员户主尽快处理货物,停止再进货,同时由村里帮助协调解决就业。”

每天晚上的“定期党员会议”,宋锋抱着学习态度,吸收每个组的经验,耐心请教,交流心得,在日积月累中,年轻的他很快成为业务精兵。

与此同时,在临时党支部的组织下,该村党员不仅自己率先签订协议,而且主动做亲戚邻居的思想工作,带动其他村民签约,将组织的力量贯穿在征地拆迁全过程。

樟塘村村委会副主任刘东青是当地人,他见证了樟塘村的发展变化。“樟林大桥未通车前,村里只有一条土路,出行十分不便。”刘东青认为,此次整村改造是个难得的发展机会,能让村庄面貌大为改观,让村民生活宜居,幸福感提升。

作为本村干部,比较接地气,村民信任他。刘东青把宣传手册、报名表等材料分发到各家各户,提前联系村民,面谈、签约,在群众与指挥部之间沟通桥梁。每天早上8点上班,接待群众,引导签约,接受咨询。晚上开完例会,接待完最后一批征迁群众,11点多下班。可刘东青比别人多了一项工作,上班前及下班后,他还要接受登门村民的咨询。早上6点村民就来了,午夜12点多还未离开。群众的问题事无巨细,他都耐心一一回答,消除村民的种种顾虑。

党建引领,和谐征迁。挂钩该项目的区委组织部部长、城厢区樟塘片区一期改造征迁项目指挥部指挥长陆建琪坦言,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基层党员成为拼搏的先锋、发展的尖兵,樟塘片区走出了独特的“樟塘模式”,让党徽在项目一线闪光,使项目征迁快速推进。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