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经营主体“栽树”贫困农户“乘凉”

  • 湄洲日报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 冯莽)有地要种、有畜禽要养、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针对故土难离的贫困家庭,如何帮助他们尽快摆脱贫困呢?福建仙游县主动创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通过政企联手,探索出经营主体“栽树”、贫困农户“乘凉”的有效帮扶模式。

积极发展并壮大当地的实体经济,促动各类经营主体增加就业岗位,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务工,成为仙游县各级政府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

郊尾镇党委书记陈风文表示,镇政府联手金茂实业有限公司设立了“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家庭普通劳动力,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提供适宜稳定就业岗位,增加贫困对象工资性收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精准扶贫户女工向记者表示,“扶贫车间”让她能够在家门口上班,公司还给予她机动假期、食宿补助等生活关怀和保障,这让她的家庭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非常感谢政府和企业对她的帮助。

此外,郊尾镇还在宝坑、埕边试点“流动扶贫车间”,充分利用闲散居民,进行生产方式简单、货源相对稳定的来料加工,让文化低、技能浅、外出务工不便和无法长期稳定就业的贫困人口,也能就地、就近实现转移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在阮庄村荣城农牧有限公司开设生猪养殖培训基地、伍狮村洪山扶贫产业基地开展油茶种植培训,吸纳意愿贫困户在基地实现务工就业。

度尾镇党委书记官金华称,目前全镇有261户精准扶贫户参与到10个产业基地中,解决劳动力81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领取工资,贫困户通过中央补助资金入股得到分红,并学习到种植技术、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经验,家庭收入明显增加,确保年底脱贫。

仙游县通过政府搭建平台,进行扶贫资源整合和产业整体规划,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统一生产经营管理、统一扶贫资金管理,将扶贫资金全部优先倾斜产业项目,作为每户贫困户入股产业基地的合作资本金,初步形成贫困村有致富产业、贫困户有增收项目的发展格局。

如成立精准扶贫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户通过小额扶贫和产业资金入股成为社员,签订《脱贫增收协议书》《精准扶贫小额贷款投资协议书》或《劳动就业协议书》,强化“造血”功能,让合作社与贫困户“联姻”,“手把手”指导他们增收。

度尾镇湘溪村探索“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全村17户贫困户通过贷款85万元入股文旦柚合作社,每年享受15%以上分红,每户每年增收7500元;屏山村、洋坂村通过“合作社+贫困户+乡村旅游”的模式,建立百香果基地、古田桃基地、蜜橘基地、生态观光等采摘体验园,让合作社与贫困户“联姻”,“手把手”指导他们增收,屏山村每年为每户分红3000元,洋坂村每年为每户分红2000元。

据莆田市仙游县委常委、副县长朱建阳介绍,截至目前,仙游县已建设扶贫产业基地76个,基地经营模式有“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十余种模式,累计入股贫困户数497户,每户入股3000元-10000元不等,同时,基地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80个,实现贫困人口就近就业。通过扶贫产业基地建设,实现全县近千户贫困户脱贫增收。目前全县可建成100个以上扶贫产业基地。

朱建阳表示,仙游县是全省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县,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村38个,占全市的43.2%;建档立卡贫困户6296户21083人,占全市的68%。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精准扶贫列入“四大战役”之一,坚决打好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2018年底前全部完成脱贫任务,不漏一村一户一人。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