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残联健全制度倾情帮扶未成年残疾人

  • 湄洲日报  

自闭症儿童正在进行康复训练。

6月14日下午4点,天空下着淅沥小雨。在荔城区新度镇善乡中心幼儿园中班(1)班内,十几名小朋友欢快地玩耍。这群孩子间,有位小朋友的耳朵后面夹着一块机器,那是残联全额补助的人工耳蜗外机。

这位小朋友的母亲说,她小孩在8个月的时候,发现有极重度耳聋。当初医生告诉他们可以通过手术植入人工耳蜗来恢复听力。可光是人工耳蜗,一只就要20万元,加上手术费和后续的康复训练,这实在是他们普通农村家庭难以承受的。在他们绝望的时候,市残联给了他们希望。2011年有一项“十二五”国家彩金七彩梦耳蜗救助项目,小孩正好符合救助条件。耳蜗的植入挽救了孩子,更挽救了他们的家庭。

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起,福建省已在全省范围实施《聋儿(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办法》,目前我市申报0-6岁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28名,造价600多万元,申报数量和成功率均列全省第一。

而在市区的心连星特殊儿童培训中心,感统教室内,十几个孩子在专业教师和家长的陪同下,进行着平衡脚踏车、万象组合等康复训练。“中心正在接受康复训练的都是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培训中心负责人黄一鸣告诉记者,这些儿童可以在这里享受到语言认识、行为矫正、情绪管理等系统的康复训练。然而,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不仅需要一定的费用,还需要每个家庭至少一人的全程陪同。在增加家庭负担的同时,还减少了一份劳动收入。

“2013年起,我省实施0-6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助项目,为残疾儿童的家庭带来了福音。”戴诚忠说道,如今,0-6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在享受每人每年省级补助不超过1.5万元的同时,市级再予以3000元的补助。由此,我市对残疾儿童康复补助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提标扩面全覆盖,增加了对7-10岁的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补助,每人每年补助8000元。目前全市有310名残疾儿童在13家康复服务机构接受康复训练。

记者从市残联获悉,为建立健全未成年残疾人救助体系,市残联健全制度,以制度性保障未成年残疾人基本生活。今年下发了《2017年莆田市关心关爱未成年残疾人工作方案》,并为1008名未成年残疾人发放困难生活补贴60.48万元和2539名未成年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175.62万元,为461名未成年残疾人发放“一户多残”家庭补助55.32万元,并为3241名未成年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和办理意外伤害保险补助55.1万元。

今年,市残联还制定了《莆田市普及未成年残疾人适配假肢、矫形器的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摸底普查并建档立卡,为126名未成年残疾人适配假肢、矫形器,医保报销18.9万元;并为146名未成年残疾人发放儿童轮椅、助行器、助听器等7类辅助器具167件。在残疾儿童学前补助上,为408名残疾儿童发放学前教育补助40.8万元。

市残联理事长谢国林告诉记者,在服务未成年残疾人方面,市残联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落实关心关爱帮扶措施,让未成年残疾人切身地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