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梅病逝 数千人昨深情送别

  • 湄洲日报  

人们冒雨送别爱心老人。

查看贫困生资料。

核查受助者家庭情况。

向学生展示获得的荣誉。

与年轻的爱心人士在一起。

■老人生前募集3800多万元助学2.2万多人次

昨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数千名各界人士冒雨送别仙游“爱心老人”曾德梅。

6月12日中午11点50分,天气闷热异常。鲤城街道木兰社区一座老房子里,“爱心老人”曾德梅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当晚,天地悲咽,雷电急雨。

“大济镇北山村、榜头镇洋山村、赖店镇潘硎村、钟山镇临水村、游洋镇五星村,整个仙游325个村,这5个村我还没去过。”昏迷之前,曾德梅老人还常常念叨着这件事。这是他的一块心病。

“人生最难得,奉献最高尚,助人最可敬,知足最乐观,成功最开心,健康最幸福……”这是曾德梅老人很经常说的几句话。

曾德梅老人助学事迹传开以后,他经常被邀请去做讲座,为此,他写了一个稿子。稿子挺长,一共有11页。内容都与助学相关,也有一些自己的心情写照。

“春风化雨及时来,李白桃红遍地开。”翻开这份发言稿,曾德梅老人用方言讲述的声音更清晰了,眼前的画面也越发明朗:瘦削的身影、矍铄的眼神、从不离手的包,那包里,装的都是寒门学子的资料。

“每个受助对象,我都会去他家里,一看房舍,二看锅罩,三问是否有低保,四问左邻右舍。”这是曾德梅老人的“套路”,每每下乡,他便如口诀般地念着,他的职责就是要让真正困难的孩子得到帮助。许多贫困生都住在偏远地区,曾德梅老人坐班车、徒步,都要到达实地,摸清基本情况,逐一登记造册。

2014年,曾德梅老人助学的事迹被鲤声剧团搬上舞台,题目是《助学记》。这出小戏的编剧和演员阮开雄,在创作前专访了曾德梅老人。最终这出戏从曾德梅老人助学之初开始着笔,着重刻画一个急于为失学儿童筹资,却常遭人误解,依然不屈不挠的倔强老人形象。当时,台上、台下,两个“老曾”相对潸然泪下。

小戏源于真实生活。

1999年,曾德梅老人随妇联下乡看望贫困户,其间他看到三个女孩,一个与年迈的祖父相依为命,三餐不继,无钱上学;一个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在家;还有一个从小被遗弃在尼姑庵而失学,三个女孩都因贫困而上不起学。曾德梅老人震撼了,他掏出身上仅有的600元钱,帮助他们上学,并同他们结对子。

可是还有许多孩子需要帮助,怎么办?“于是,我下定决心,自己的晚年要在帮困助学工作上,多做有益的事。”曾德梅老人写道,“凭自己的真诚,人心是可以打动的”。

为了让更多人的孩子能上学,他做了两件事:磨破脚皮,磨破嘴皮。“我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帮困助学的工作做好,从中也迎来了我生命的第二个春天。”曾德梅老人用自己的认真赢得了信任,让更多孩子走进校园,也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如花般绚烂绽放。

助学之路从1999年开始。这些年来,曾老的足迹踏遍全县18个乡镇街道,行程近10万公里,先后募集爱心助学款3800多万元,助学2.2万多人次。他点亮了数万盏希望的灯塔。

尽管曾老年事已高,但他仍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受助学生多少人,男生几人,女生几人,资助者几人,其中共产党员几人。不用翻材料,他还能记得贫困生的名字、家庭地址和家庭情况。

“80岁那年,我带他到福州检查,他全身各项功能都十分好,就是心脏瓣膜偏细,供血能力不足,容易脑缺氧。医生告诉我,这种情况记忆力会下降,奇怪的是,老爸的记忆力很好。”曾德梅老人第四的儿子曾建河告诉记者,但他父亲有时会叫错孙子的名字。

“六十退休志不休,丹心奋起重开头,弘扬助学作奉献,余热生辉夕阳红。”这是曾德梅老人在退休时暗暗为自己写下的一首自勉诗。他果然如自己所言,燃烧自己,用余热照亮了贫穷家庭孩子的人生。

曾德梅老人的事迹见诸报端后,他的助学之路通畅了许多。各级领导干部,香港、台湾同胞,甚至远在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华人华侨,都加入了这一“爱心网络”。

渐渐地,曾德梅老人成为仙游的一张爱心助学名片;渐渐地,曾经受助的学生开始反哺社会,许多公益团体也加入了助学的团队;渐渐地,他的“爱心网络”壮大了,年龄最大的106岁,最小的仅6岁。2014年底,以其命名的曾德梅爱心助学活动联合会成立了。

一切都越来越好,曾德梅老人干劲也愈来愈足。

慷慨助学的曾德梅老人生活中是个十分节俭的人。从贫苦农民家庭出生的曾德梅,已经将节俭刻进骨子里。曾德梅老人曾回忆起童年,吃过地瓜渣,15岁会挑150斤重的石头,干过各种繁重的杂活,只读过一年多私塾,这样的经历形成了他勤俭、刻苦的性格。

去年暑假,一边打点滴,一边忙碌于助学的曾德梅老人,在8月31日,发完最后一笔助学金时候,倒下了。曾德梅老人昏倒了,被送往县医院抢救治疗。随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其间,一波接一波的贫困生去看他,听到孩子们的呼唤,曾德梅老人有时会瞪大眼睛,泪流两腮,但他却无法开口。

又一个暑假即将到了。“六、七、八月,这三个月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建党节大型助学活动,金秋助学,任务很重。去年八月,我还载着老爸去枫亭,走访贫困家庭,一直迷路……”曾建河叹了口气。

曾德梅老人走了,走得很平静,来不及留下一句话。在曾德梅老人自己写的稿子里,有这样一段话:本人心愿和梦想是:本人所得慰问金奖励金全部用于助学,本家庭5个孩子及2个孙子全部参加助学。

曾德梅老人儿媳妇林慧群翻出老人的遗物,有一袋袋的助学材料,看似凌乱,但他却总能在一大堆材料中找到他想要的。哪个企业对接哪些贫困生,哪些已经有人资助,哪些需要人资助。

曾德梅老人当年写的心愿已经实现,在他的带领下,老伴拿出儿孙给的压岁钱,5个儿女和2个孙子也掏出腰包,分别结对1名贫困学子。目前,全家共资助了近70名学子上学。而在曾德梅老人的感召下,仙游县更有成千上万人加入扶贫助学行列,近段时间以来,各个教育基金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年弱自知日无多,强将余热化精神。中华强盛赖育才,乐为助学度残生。”这也是曾德梅老人说过的话。曾德梅老人走了?曾德梅老人没走!看无数朋友圈里跳出的话:

您,重如泰山。

您走过的路,我们会沿续。

您给过的爱,我们会传承。

您发出的光,我们会弘扬。

怀念,长存心间;脚步,绝不停息。

曾老,愿您,一路走好!

本版文/图:仙游今报记者

彭丽程 陈祖强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