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粽飘香

  • 湄洲日报  

 

端午未至,许多莆仙人家已经开始包粽子,这几天,行走在大街小巷,不时可闻到缕缕粽香。本期本报记者在筱塘南街找到一位“包粽达人”。这位74岁的老人林秋金包的粽子与众不同,美得像工艺品,让人不舍得拆开。

寻常包粽采用粽叶,但林秋金却用棕叶。她说棕叶不是用来包扎粽子,而是编成粽袋。外观好看,但编织并不容易,且采摘来的棕叶如不及时编织,叶片就干枯卷起,无法使用。

林秋金折下几片棕叶,分成9条大小一致的长丝,而后对折,相互穿插,拉直后一个三角体的“小斗笠”呈现在眼前。她把一支筷子伸入缝隙中撬开,顿时“小斗笠”鼓起变成六角体的粽袋。

林秋金撑开粽袋上方的开口,放入糯米、花生等食材。“糯米只需装半袋,装完后连同粽袋一起泡水一个晚上,随着糯米膨胀,粽袋就严严实实。”她说,编织粽袋制成的粽子和用粽叶包扎成的粽子口味一样,不会让原味流失。

林秋金这一“绝活”是小时候学会的。50多年前,她家从城厢区常太镇东圳水库库区移民到涵江区大洋乡。她说,过去乡民,尤其是山里人都以这种方式做粽子。现在大家图方便,去店里买现成的,会这项手艺的不多了。

她说,平常人家现在更多的都是用粽叶包粽子,这时候要记得挑选叶面完整、表面光滑、大小适中的粽叶。同时,糯米用清水浸泡4个小时(温水浸泡半个小时),包粽时要先将粽叶折出一条窄边,用光滑的一面装糯米。卷起,成漏斗形状,底部不能有漏洞空隙。粽子不在乎大小,但要不漏馅,味道才不会流失。常见市面上的粽子用棉线和塑料绳绑粽,这样在高温煮粽时会让绳子分解出有毒物质,所以为了健康,最好用咸草绑粽。

通常人家包好粽子后,为了节省时间,用高压锅煮粽,这种方法会让粽子的部分味道流失在水里,其实蒸比煮更能保持粽子的原汁原味。

本报记者 黄凌燕/文

杨怡玲/图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