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北高镇山前村集聚合力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 湄洲日报  

图为山前村一处荒废池塘经整治后,成为村民休闲健身好去处。

图为村民正在清理沟渠杂物。

□何晋生 张郁周 文/图

干净整齐的农家小院,四通八达的水泥路,配套齐全的休闲广场,正在兴建的农业生态园……如今走进荔城区北高镇山前村,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气息扑面而来。

作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近年来,山前村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经济文化发展,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走出一条精彩的美丽乡村路。

■ 环境大变样

5月13日,笔者来到山前村时,保洁员张火治正在打扫村道。路面经打扫后,干净整洁。

过去,山前村是典型的“空壳村”,卫生状况令人忧心,不少村民把垃圾堆放在道路两旁,甚至存在人为填埋池塘现象,村容环境“脏乱差”。为改变乡村面貌,该村紧密结合省级“点、线、面”村庄综合整治试点任务,组建了20多人的专业保洁员及监督员队伍,配齐垃圾处理设备设施,实行“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运作模式,环境卫生得到较大改观。

今年,该村开展了共建美丽乡村行动,由村党员干部带头,对村内主次干道两旁、池塘,以及群众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杂物、杂草等进行了集中清除,掀起建设美丽乡村的新高潮。经过整治,杂物乱堆、杂草乱长、污水乱泼等现象得到了解决。居住环境变美了,村民看在眼里,乐在心上,自治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不少村民也纷纷自觉维护起村里的环境卫生。

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山前村抓住列入我市第二批“幸福家园”试点片区及“村改居”试点契机,坚持“规划引导、科学安排、集约用地、项目为纲、村民自愿、先主后次、留有余地”原则,大力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改造村集体卫生所、老人活动中心、老人学校、村激情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健身体育中心;完善山前村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实施“三通”(道路通、污水通、电讯通)、“四绿”(绿色乡村、绿色屏障、绿色河岸、绿色通道)和“十配套”工程(公园、小学、超市、村道路灯、公交停靠站等),着力打造一个田园风光、宜居宜业、配套完善、特色凸显的生态村庄。

目前,占地30多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山前小学已新建投用,建有塑胶操场,配套现代教学设备,提升了沿海学生的受教育条件。毗邻村部的休闲广场、中心广场、片区“激情文化广场”等3个广场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每天晨昏都有大批村民在这里休闲娱乐。占地面积约1350平方米、总投资200多万元的全市首座村级农贸市场大楼目前正在进行招租,流动摊贩随意占道经营导致的环境脏乱差、交通拥堵现象将得到缓解;投资100多万元、面积300多平方米的卫生所,仅用一年时间就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该村还实施道路硬化,安装40多个治安视频探头,有力提升了山前村民的居住品质。

今年,村里还启动革命老区村遗址修复、旧市场改造和车站、超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项目,给“颜值”加分。

■ 产业正兴起

乡村美不美,还看农民富不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成为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大着力点。

山前村地处北高镇以东6公里处,全村有近万人,其中常年外出经商和务工的有5000多人。由于大批年轻人外出经商或打工,不少土地撂荒闲置。为提高农田综合利用率,村里在区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全市首个土地流转便民服务站,打造“一平台三体系”(即信息化网络交易平台,价格评估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和监督服务体系),及时整理汇总供求双方土地信息资料,在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和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大厅电子屏发布,促进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

土地流转起来了,农民不仅有租金收入,还能在家门口打工赚取工资。山前村党支部书记陈钒告诉笔者,该村引进的利农集团项目首期投资1.2亿元,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园区项目,主要包括蔬菜设施大棚和配套生产设施,首期集中成片流转土地1000亩,参与流转农户1100户,每年可为村民创收900多万元。

同时,山前村抓住开发后海的宝贵机遇,充分发挥1500多亩海滩耕地、1000多亩的海产养殖基地和福煤后海风电场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特色和现代农业经济,以临海九十六港为轴心,先后打造了后海渔村、现代绿色环保农业观光园、QQ农场、特色海洋渔业养殖批发基地,大力培育后海特色餐饮业。经努力,全村1500多亩海滩耕地已顺利实现土地流转。

山前村50%的人口在省内外和本地区经营黄金珠宝产业,为此,该村积极打好“金”字招牌,把知名金匠们集中起来,先后开办了43期金银加工技艺培训班,2260多人受训后加入到金银产业,并涌现出陈建洪等一批知名金银匠人。随后,该村又将规模较大的金银珠宝加工企业逐步迁移至重点打造的“金银一条街”内,抱团发展,增加效益。

山前村域内的寿山素有“颍水流芳、寿山毓秀”之雅称,是莆田十八陈之一,许多村民建言献策,呼吁发展与保护。陈钒介绍说,该村拜民为师,邀请10多位乡贤村老共同谋划,充分挖掘山前村域内的陈氏祖地文化、关公庙会朝圣文化、十音八乐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与康辉旅行社、阳光旅行社等机构合作,村集体以观光资源入股,并组织村民设点销售工艺品,开设农家饭馆,带动群众创业致富。目前每年到山前村登山观光、休闲旅游的游客量过万人,带动消费近百万元。

■ 文明好乡风

美丽乡村不仅要美在看得见的表面,更要美在人文内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村还着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文明乡风扮靓美丽乡村。

“自从孝亲园修建好以后,只要不是刮风下雨,总有不少村民带着儿孙前来参观游玩,接受孝文化教育。”在山前村,谈起孝亲园,村民总是一脸的骄傲。孝亲园占地总面积达12亩,含孝亲广场、文化走廊、湖心公园等。在用大理石铺设的孝亲广场上,24组孝亲石雕错落有致、栩栩如生,与文化走廊上设置的“孝文化格言警句”“二十四孝故事”等相辅相成。

据山前村村主任陈金东介绍,该村许多中青年村民外出经营金银珠宝生意,村里的留守老人居多,该村将“孝”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从“知孝、倡孝、督孝、评孝、扬孝”五个方面入手,在全村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孝亲敬老,并修建孝文化广场,让孝文化在村民中发扬光大。村里每年还举办“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张榜公布孝亲敬老事迹,涌现出十多年如一日照顾高龄婆婆的村民陈美春等典型。

该村还积极引导村民关心公益事业,捐资建设家乡。山头自然村虽然只有600多人,但有一半以上的人员参与捐资修建老年活动中心;位于下塘人行道旁的大池塘,四周安装了石护栏、景观灯,塘里养殖了上万条鱼,逢年过节分给村民吃;今年正月,山头自然村召开茶话会,50 多人现场募捐了60万元……

陈钒说,村里民风好,道路修建时占用了谁家的田地,村民就会主动让出来,村民实实在在看到家乡的变化,也知道之前捐出来的钱是用来改善村里民生工程的,因此很踊跃。在捐资修建孝亲园的过程中,短短的10多天内,就接收到捐款近80万元。为鼓励更多村民参与,不得不对捐款的上限进行规定,即最高只能捐5万元,为此还引来不少村民的“异议”。

为丰富村民文体生活,该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建文化广场、新上体育健身器材、更新图书,相继建起了篮球场、乒乓球室、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厅和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游泳池等。该村还在春节、中秋节期间举办篮球、拔河比赛,开展“送戏下乡”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今年2月,该村举办了农民运动会,400多名返乡过年的村民沿着5.5公里的环村大道,进行乡村“马拉松”跑步,让村民边跑边感受家乡的变化。

车到山前必有路!昔日的“空壳村”,正逐步走出一条环境优、产业兴、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路。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