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山揽胜

  • 湄洲日报  

“五猴朝圣”景点

酒香不怕巷子深,景美不怕地偏僻。位于秀屿区东峤镇魏厝村的石门山早已远近闻名了,尤其借助这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劈山开路,逢水搭桥,交通便捷了,生态环境优美了,前来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五一”假期,约几个朋友慕名前往游览。如今,通往石门山的路可谓四通八达,我们就近抄路从月塘镇联星村一村道口向东拐进,车行约六、七分钟就抵达目的地。在景区管理董事会负责人唐金森的指引下,我们饶有兴致地游览了石门山上的一处主要景点——东云寺。据介绍,东云寺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重修。这里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是一处集游览、休闲、朝拜、避暑为一体的旅游胜地,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驻足东云寺山门前一宽阔平坦的大埕往前眺望,如诗如画的沿海风光,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心胸开朗。环顾四周,青山林翠,奇石铺陈,仿佛在向游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岁月的更替,以及动人的神话故事。石门山上有一天然古洞,方圆6平方米。南边有二块千古奇石,一块是9.4米高的“晨钟”,一块是8.4米高的“暮鼓”。由这钟、鼓形成一个天然的山门,故把这座小山岳取名为“石门山”。

石门山渊源流长,仙韵深厚,曾几何时吸引着许多圣贤雅士前来游览赏景,吟诗作赋。传言明代工部尚书康大和未出仕前曾在此读书修业。莆田三大圣人卓晚春为寻觅人间胜境,曾来到这里,十分赞赏此处的景观,还在此留下一足印。同时,寺内有多名书法名家和文人墨客留下了对联题词,如清进士张琴所撰:魏阙风云扶辇下,桥山弓剑在人间;秘殿文成悬象魏,鼎湖丹熟望龙髯。把这里的旖旎风光与禅语有机地联结在一起,珠联璧合,令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走进寺门,各寺殿布局合理,依势而建,首先吸引人眼球的是紫云殿。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光绪三十三年进行翻建,形成寺院。临近细观,寺殿建筑结构独特,颇具浓厚的乡土色彩,它的西边保存明代皇帝赐封的孝子碑,碑文清晰可辨,是研究古代思想教育的好材料。

1998年仿明代方式建一座规模庞大石物结构的大悲殿矗立于东云寺最高处,规模宏大、构造独特,是东云寺最雄伟的建筑。大殿占地5.88亩,单座建筑面积868平方米,主殿高19.68米,高8.28米的巨大石柱为整块石料加工而成,如擎天巨柱立于殿前。殿内观音神像高2.88丈,重量为188担,所有数字均带8,预示着庇佑天下众生事业发展。大悲殿的雄伟建筑,游客至此,惊叹不已,赞不绝口。1991年,中国佛教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来莆视察,欣然为东云寺亲笔题写了“东云禅寺”匾额。

寺内群殿璀璨,寺外景象万千。石门山的东端是群山环抱,奇峰不绝,古树参天,花草遍地的“五猴山”。据传,这座山上有五只猴子,精灵活泼,可爱有加,但有时也放肆任性,跑到附近村庄去糟蹋百姓的庄稼,扰乱人家,使人不得安宁,遂被玉皇大帝调回天宫,并勒令雷公击裂断碎,留下残痕恰似五只猴子的形状,惟妙惟肖,人称“五猴石”。后来有一名士游览于此,寄情山中,题镌“五猴朝圣”四个大字。游人登上五猴石绝顶,犹如登入仙境,赏心悦目,飘飘欲仙,美不胜收。

尔后,我们还游览了与东云寺相隔不过几百米的白云亭仙洞。这个景点的建筑群大多具有现代气息,美轮美奂,与东云寺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