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太镇多措并举保护东圳水库用水安全

  • 湄洲日报  

东圳水库美景。     蔡 昊 摄

常太镇污水管网建设现场。梁亦娴 摄

常太镇卫生专项整治现场。 梁亦娴 摄

□本报记者 林晓玲 通讯员 梁亦娴

在延寿溪中游,一座银灰色的大坝嵌在大山之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碧波荡漾,烟云氤氲。作为一座集防洪、灌溉、生活工业供水及生态补水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东圳水库是我市的“大水缸”。为守护“大水缸”的安全,城厢区常太镇多项举措并进,不断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库区污染治理,“多道防线”确保东圳水库水质持续好转。

■建立完善“四个机制”

4月20日,站在东圳水库环库公路上,东圳水库四面青山环绕,树木蓊郁,水面烟波浩渺,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为了保护“大水缸”的用水安全,常太镇建立和完善了相关的机制。常太镇共建办主任蔡仲清介绍,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东圳水库一二级保护区的环境卫生工作,建立和完善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科学的目标管理机制、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和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

“镇上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镇属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在镇敬老院3楼拿出两间房间,专门设立了环卫工作站(简称环卫站),并聘请专人负责环卫工作。”蔡仲清说,各村、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为卫生整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目标管理机制中,镇党委、政府根据《卫生检查评比办法》确定各村年度目标任务,把爱国卫生工作的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村、各单位,使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监督检查机制,即各单位、各村自查的基础上,常太镇专门聘任了5名环境卫生巡查员,配备摩托车、数码相机等设备,每天专职对全镇的日常保洁及清运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督促整改。同时,还制定了“每日专职巡查、每周镇环卫办抽查、每月镇督查考评通报,每季度小结,年终总评的方式”的检查考评机制,使卫生督查常态化、工作经常化。

此外,常太镇还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把环境卫生工作同其它工作一起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同研究、同部署、同表彰,从而达到鞭策先进,激励后进的目的。针对保洁员、巡查员、驾驶员,专门对口建立了管理和奖惩制度,细化了实施细则。同时,建立了每月一次的保洁工作红绿旗、优秀保洁员评比活动,奖优罚懒,将村干部、保洁员、巡查员三方的责权利挂钩,最大限度地防止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有效地推动了环卫制度的落实。

■推进环卫工作提升

4月20日下午,小雨,驱车在常太镇村道上,不时可以看见环卫工人在清扫道路,道路清扫车也在路上忙碌,所到之处,干净整洁不见一点点垃圾的痕迹。

“去年来,我们结合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在全镇28个村全部开展生活垃圾集中整治工作,投入135万元,新(改)建垃圾中转池28个,采购压缩式垃圾清运车2部、道路清扫车2部、三轮保洁车100辆、垃圾箱800个,改扩建公厕2座。”常太镇环卫站管理人员林梅叶介绍,在大幅度增加硬件设施的同时,在原有33名保洁员的基础上,常太镇再增聘了112名村级保洁员,将原有的人均500元/月工资,提升到1500-1800元/月,解决了人力不足,工资待遇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同时,为预防产生卫生死角,镇对村与村之间的地域责任划分问题予以明确。要求各村根据自身实际明确保洁员的分工区域,做到分工不留死角、责任清晰。

林梅叶说,镇政府制定制度,对集镇区的个体户卫生进行了规范,制定了门前“三包”以及全日保洁制度,对个体工商户实行上门收集垃圾制度,每天清扫两次,集镇主干道日保洁8小时以上,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除此之外,镇政府长期雇用3名清洁工,负责集镇日常卫生打扫和保洁工作。

除了加强日常保洁,常太镇还集中开展农村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常太镇共集中开展三次卫生大扫除活动,共清理垃圾75多吨,清理水沟150多公里。去年12月,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该镇按照“村摸底统计、镇复核审查、公开竞争投标、镇环卫办监督执行、市城管局组织外运、镇联合工作组逐点验收的步骤模式,着手对全镇范围内的历史垃圾进行专项清理整治,共计清理历史垃圾146处、1052方。同时,为做好清理后的后续保障工作,共新建垃圾池13个、增设垃圾箱62个,宣传牌40个,共计投入专项经费约65万元,全面打好库区生态保护战役。

■“多道防线”保护环境

环境生态化,是东圳水库水质持续好转的根本。据了解,东圳水库流域内的污染源主要来自8万亩果树的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几万人的生活污水、垃圾等点源污染。

针对这些问题,常太镇因地制宜构筑水源地生态治理的“多道防线”。

蔡仲清说,常太镇构筑“生态治理”防线,重在“入村”。2008年开始,常太镇在流域中游拆除了库区内35万平方米畜禽养殖场,实施全面禁养,并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用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全镇共拆除、推平旱厕1513座,重点对环库沿线、村主干道沿线废弃的旱厕进行拆除、推平。

另外,还持续加大对库区周边污染源的整治力度,全面拆除辖区内的机砖厂、石材厂、畜禽养殖场。

加强农村污水治理,筑起改善“人居环境”的防线。目前该镇集镇区污水收集管网已建成,生活污水收集后经过环库3个提升泵站提升接入城区污水管网输送往闽中污水处理厂,途经的常太村、东太村、利车村部分群众生活污水也接入管网统一外送。目前,下莒村生活污水管网和处理设备已建成投入使用,东太、东青、松峰、长基等4个村的污水管网建设进行工程扫尾工作,常太村的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已基本完成,其他村的生活污水全部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处理。

为了“净水”,常太镇还在河流两侧和库区周边搬迁一级保护区内的664户、3140多人。一级保护区搬迁工程涉及常太镇11个建制村征用林(果)地近12000亩,18.5万平方米房屋,整个工程一期总投资19.5亿元左右。经全力攻坚,该工程基本完成土地丈量,签订房屋面积确认书579户,完成已丈量户数的90.19%,安置区2018年9月之前竣工并交付使用。

建设河湖缓冲带,构筑“生态修复”防线。连日来,常太镇造林工程队一大早就在长基村环东圳水库岸边的山坡上砍伐果树、挖穴栽苗。据介绍,2016年5月,常太镇正式启动东圳水库湖滨缓冲带治理工程退果还林项目,率先在岭下、长基、利车、坑洋等4村同步实施退耕退果。该项目共涉及常太镇11个建制村,退果还林建设面积共9026亩,选择香樟、木荷等涵养水分能力强的树种对涉及的耕地、果地经济林实施造林或改造,计划分3年完成。常太镇还将建设和修复库滨的湿地生态系统,发挥林草生物的防污减污作用和生物净化水质功能,实现“清水下山、净化入河”。

东圳水库担负着我市150万人口的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保护工作十分重要。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常太镇将对全镇56个垃圾转运池进行改造,采用封闭式分类垃圾桶中转垃圾,实现垃圾不落地,减少污染;在试点村垃圾分类处理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推进全镇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守护东圳水库,打响保护“大水缸”的硬仗。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