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立足自然优势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幸福指数

  • 湄洲日报  

 

本报记者 蔡昊 摄

图为生态绿心内的绶溪公园。

□本报记者 黄凌燕

“荔城无处不荔枝,金覆平畴碧覆堤。”这是郭沫若笔下的莆田。荔林茂密,水系发达,莆田独具“荔林水乡”特色,而依托这一特色建起的一条条绿道,串联起中心城区的荔枝林带,形成生态“荔廊”。由于荔枝林保护及绿道建设成果在福建省内较为突出,上月底,省住建厅推荐我市以“生态绿心保护修复项目”,向建设部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

■建设绿脉

4月9日,正值周末,市民蔡平一家趁着春光明媚,自驾前往绶溪公园踏青。2013年开始,这条利用莆田独一无二的水乡和古老荔枝林建成的绿道,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建成使用,让绶溪公园成为我省中心城区最大的绿地公园,绿心内18公里绿道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绿道建设是我市城市绿化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凤凰山沿渠景观带到泗华水上公园绿道项目,再到荔港大道两侧人行步道建成,从绶溪公园绿道再到中心城区荔枝林景观带、延寿绿道、东圳绿道、北渠绿道、木兰溪城区景观试验段、凤凰山登山观光园游步道改造提升工程、莆田市高铁两侧绿道景观工程建设,短短两三年时间,城市绿道从无到有,再到遍地开花,从单条到多条连线成环,互连互通,逐渐成为莆田城市一张新名片。而点缀在城市间的绿道犹如“绿色葫芦串”,将各个独立的公园、景区、休闲风光串联起来,不但为城乡添绿,而且为生活添美,还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满足市民休闲需要。

“绿化年年投入,城市面貌年年改观,建设的绿道正改变市民的生活。城市添绿,空气清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城市也越来越文明。”随着一片片绿色、一处处美景的铺展,一条条绿道的延伸,莆田已悄然成为市民心中理想的宜居城市。

而突出绿心市政配套服务功能,寻求边角地、废弃地、裸露地、三不管地,见缝插针建设口袋公园,改善小角落生态空间是我市绿化建设的另一特色。

在荔园路濠浦段,沿着绿道漫步,一个已建成的口袋公园呈现在路旁。在绿树掩映下,棋桌分布,石凳环绕,周边一簇簇造型各异的绿化、一杆杆古色古香的路灯装点环境,布局十分用心。青年雕塑家陈春阳把工作室设在老家濠浦村陈裕清故居,往返要经过这处口袋公园。这几天他在打造一座陈裕清雕像,要安放到口袋公园,增添人文景观。他说,这里原是一片民居,拆迁后,杂草丛生,不仅影响环境,还影响居民心情。改造后,建成绿道,如今出门就是公园,入眼皆是美景,结伴在园路散步,饭后在石桌下棋,生活质量都提高了。

这种口袋公园,近距离地服务市民。我市在荔园路一期绿道工程项目沿线试点开建,濠浦段口袋公园是已建成的其中一处。此外,该路段还有三个口袋公园分布在市公安局旁、三亭园驿站、莘郊段。“口袋公园占地面积小,但小巧精致,设施齐全,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犹如混凝土中的‘绿洲’,让城市多了一抹灵动与韵致,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边角卫生环境。”市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口袋公园布局选址遵循“见缝插绿、因地制宜”原则,在空间形态上与绿地结合,建成小型活动场地。对于老城区,利用路、街、巷空间,结合拆迁改造建设,参照居民舒适步行距离,打造小游园。经在全市普查,现将今年计划完成的30个口袋公园建设任务提高到50个。目标任务将分解给各县区,建设方案将对外公布,征求市民意见。

“过去人们说到城市,总爱用‘钢筋水泥’来形容;现在马路上、楼房间,穿梭着绿化和公园,让城市和乡村一样有了生态气息。”在采访中,改善人居环境,享受“绿色福利”是市民们说过最多的话。

■治理水脉

去年,我市印发《建设美丽莆田行动纲要》,提出参照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将生态绿心作为试点区域。当前,如何保护绿色资源,充分发挥绿心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各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住建、水利等部门联合开展清水行动及中小河流治理,清淤、截污、建设景观。城管、环保等部门联合加强巡查,严控排污、生活垃圾丢弃等污染乱象。

城涵河道园林景观及防洪改造工程是我市启动保护绿心建设的先行项目。该项目东接涵江区,西连城厢区,南接木兰溪,北至324国道,全长约16公里,面积约220公顷。重点对延寿溪主要流域进行综合整治,改善绿心内居民的生活环境,建造富有特色的城市生态绿廊。

“绿心之于莆田,相当于西溪湿地之于杭州,小洲村之于广州。”市园林管理局工作人员说,当一个城市具有一片高质量的生态绿洲,城市在生态质量与生活质量上将可以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城市绿洲也随之成为一个城市的品牌代言人。绿心处于城市中心,相对于木兰溪以及湄洲湾等水域,与一个城市的关系更为密切,绿心的持续保育与微小的改善都会让城市整体价值得到提升。

目前,市政府在绶溪公园原有的建设基础上,大手笔、高起点规划建设大绶溪公园。现已邀请国内园林景观设计行业翘楚进行概念规划方案设计比选,欲把1200亩带状公园延变成5000多亩的富有田园风光的城市综合性公园,规模将与美国中央公园相媲美,未来这里将是我市生态绿心之冠。

■保护文脉

连日来,绶溪公园荔枝林带对岸,一条从吴公庙至过溪桥的绿道正在紧锣密鼓施工。这是绶溪公园一期续建工程,工程完工后,绶溪两岸皆有慢道,形成慢步循环系统。

一溪两岸,一边是自然景观,一边为人文景观。这是我市将吴公庙等文物结合绶溪公园续建保护的举措和将要产生的效应。修复莆田传统二十四景“绶溪钓艇”,重建店仔头古渡,保护南宋延寿古桥,下一步还要将刘克庄墓等文物也结合绶溪公园续建进行保护。

眼下,我市系统整理绿心内文化古迹、名人故居、古树名木等文化资源,辐射带动周边绿地建设,形成生态布局合理、景观形式多样的文化景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治特色村容村貌,形成旅游新热点。

淇水环带,荔树倒映水中,岸旁老翁垂钓,4月的东阳村,有着世外桃源的安宁和洁净。东阳村是我市列入保护规划的“生态绿心”范围内的一处具有莆仙特色的传统村落。春暖花开,村里迎来一批批游客。穿梭在这片明清古建筑群间,踏着先民们走过的巷道,触摸着一面面磨得光亮的红砖墙,游客们用镜头定格下这里的华美和风雅。

当前,美丽莆田建设风生水起,我市发挥生态独特优势,为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搭建了重要载体。通过绿脉、水脉、文脉的保护修复,重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荔林水乡风采,形成融生态安全、都市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绿心,寄托了乡愁,也让市民享受到美丽莆田的宜居生活,还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富市、绿色惠民。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