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突出真学实做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 湄洲日报  

 

图为在开展共建美丽乡村行动中,党员志愿者带头清理边角卫生。

 

 

图为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荔城区工商服务窗口,党员先锋岗工作人员在细心指导群众填写表格。

□何晋生 张郁周 文/图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荔城区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传达贯彻上级要求,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创新载体,扎实推进,把学习教育与转变作风、攻坚项目、改善民生等工作结合起来,确保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效地促进了党员干部整体素质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推动全面小康、建设魅力荔城奠定良好基础。

■以上率下全覆盖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为引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荔城区注重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区委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以“四个一”(定一份计划、讲一次党课、谈一次感受、写一份心得)标准抓好个人自学的基础上,结合中心组学习主动带头参加专题讨论,上好“四次党课”(到分管单位讲一次党课,到挂钩镇街讲一次党课,到挂钩项目讲一次党课,到挂钩企业讲一次党课)。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始终走在前面、深学一层,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与党员一起学习讨论、查摆解决问题、接受教育。目前,该区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已全部完成为挂钩联系点上党课或作理论辅导,共达142场次。通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层层示范、层层带动,形成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良好效应。

荔城区人多地少,有一部分农村党员常年在外经商、打工,存在管理难等问题。为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覆盖,活动启动前,该区各党组织就采取专人排查、党支部复查、党委自查的方式,逐一排查失联党员线索,摸清流动党员、“口袋”党员、失联党员情况,使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切实理顺党员组织关系,健全完善党员档案。目前,失联党员已全部复联“回归”。该区还开展“送学上门”,及时组织在职党员为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送上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学习资料。

为压实责任,区里成立3个学习教育督导组,采取面上督导与重点督导、日常督导与集中督导、专项督导与业务工作“三个相结合”的办法,扎实开展督促指导。

“两学一做”的根基在于每一名党员,而党员的“舞台”则在于每一个支部。针对7个农村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存在的民主评议党员程序不规范、说在嘴上却不落实到行动上等问题,该区在分门别类、“一村一策”的基础上,建立区处级领导干部和区直单位挂钩软弱涣散村(居)机制,集中力量进行攻坚,有效促进了整顿转化工作。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和选派干部驻村蹲点为载体,把优秀的市、区直机关干部派到村里去,帮助村居解决难题、破除瓶颈,督促落实“两会一课”制度和“四议两公开”村级民主议事机制,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提升群众对“两学一做”的认可度。

■创新载体增活力

“有了这‘微党校’,走到哪都能学习‘两学一做’知识。”近日,在荔城区北高镇岱峰村,村支部书记朱凤群向笔者展示“北高微党校”公众平台。这是该区创新载体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个缩影。

针对党员外出多、流动性强的特点,荔城区不断创新宣传层面和载体,通过设立“微党校”、“短信党课”,借助“党员e家”平台,发送信息10万多条,开展线上“两学一做”专题学习、“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活动,及时向全区党员干部推送最新学习内容,把集中的党课教育化整为零,让党员干部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学习相关内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在学习教育中运用好身边先进典型,荔城区邀请市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党组织代表及市、区党校老师组成宣讲团,通过座谈讨论、现场体验、对话交流等各种形式,深入农村、社区、学校、非公企业,开展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宣讲。“党课进基层”活动在内容上做到了“五个结合”:即结合党章党规、系列讲话、革命传统、基层实际、经济发展讲党课。目前已完成党课宣讲11场次。

“两学一做”既要做好“规定动作”,又要创新“自选动作”。在创新载体的同时,荔城区紧紧立足党员干部的实际,创新学习模式,开展“三墙一训”主题教育,增强学习实效。一是看“红墙”,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去年“七一”期间,组织处级党员领导干部瞻仰陈国柱故居,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入党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分批组织全区党员干部参观大洋闽中革命司令部等革命旧居旧址,接受了一次生动、深刻的党性教育,让党员干部理解“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为后人留什么”;二是看“土墙”,突出宗旨意识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实地参观东圳水库及其展览室,学习莆田县原县长原鲁山同志的精神,引导党员干部夯实群众路线观念,增强宗旨意识,让党员干部弄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三是看“高墙”,突出警示提醒教育。组织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到玉湖祖祠廉政教育基地等进行现场教育,用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干部、警醒干部。组织党员干部参观莆阳家规家训馆,感受先贤的谆谆教诲、清廉情怀,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廉政意识、法治意识和道德约束力,让党员干部“不想贪”、“不敢贪”。

■学用结合促发展

“道路浇灌水泥后,出行比以前方便了许多。”日前,走在荔城区镇海街道文献社区金桥巷中,70多岁的居民李玉清格外高兴。

金桥巷长100多米,是一条背街小巷,原来道路凹凸不平,特别是遇上下雨,行走就更加困难。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文献社区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投入资金近10万元,在全面硬化道路的基础上,安装路灯、楼道灯40多盏,彻底改变金桥巷面貌。这成了该区坚持边学边查、立行立改的一个具体写照。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学”得好不好、“做”得合不合格,最终要体现在推动工作上。

荔城区注重将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有效衔接,做到以学促做、知行合一,使“两学一做”成为助推发展的“新引擎”。在落实《建设美丽莆田行动纲要》方面,该区发挥区位优势,对标谋划,细化方案,把《纲要》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作为推动全面小康、建设魅力荔城的总抓手,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党的建设方面,该区抓住党员组织关系、基层党组织未按期换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等薄弱环节,结合具体实际,进行细化分解并开展实施。目前,7个农村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实现了全转化,317家非公有制企业,已全部建立党组织。在项目推进方面,紧紧围绕“四三并举保增长、精抓落实奔小康”的年度经济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二三四四”工作机制,完善项目挂钩服务协调督查等综合工作机制和机关效能建设九项制度,在全市率先出台《落实梯次项目工作责任制度》,明确了相关领导在梯次项目推进工作中的职责,并以《项目推进专刊》形式对项目推进落实情况进行通报。在文明创建方面,该区健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区工作机制,制定相关专项整治制度、督查工作方案等,确保文明创城工作顺利推动。在精准扶贫方面,该区大胆探索、创新模式,率先启动城乡贫困家庭精准扶持工作,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被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单位。

围绕民意整改,注重民生实效,是荔城区“两学一做”的一个突出特点。针对党员干部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等方面存在的不同程度的问题,该区坚持先学习先查找先整改,并结合实际,在全区开展整改落实活动。至2016年12月底,全区共计查摆问题207个,其中,整改到位183个,其余24个正在整改中。围绕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卫生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2016年全区共筹资12.3亿元,深入实施八大类5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策划强村项目301个,已实现创收的计划项目共232个,月均增收172万元,从项目中累计创收约2406万元,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学做结合、以学促做,助推荔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该区财政总收入、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外贸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五大指标总量位居全市第一。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