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区乘势而上合力同心启航“十三五”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

  • 湄洲日报  
 
 
 

□本报记者 蔡玲 通讯员 林亦霞

涵江港开发建设提速。图为港前路西南堤合围攻坚现场。

总投资240亿元的华佳彩高新面板项目加快攻坚,将带动上下游企业落户涵江,组成面板“航母编队”,打造一条产值超百亿元的电子信息延伸产业链。

本报记者 林罗晓 摄

塘北片区高楼拔地而起。 朱秀花 摄

海阔潮涌奏凯歌,古城巨变焕新颜。

踏着海西经济大开发的鼓点,和着魅力港城正崛起的强音,涵江区委、区政府抢抓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跨越。这五年,全区上下拼搏实干,砥砺前行,实现综合实力大提升,城乡面貌大变化,生态文明大发展,生活水平大提高,发展环境大优化。

今天,涵江区两会召开。来自全区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回眸过去,展望未来,为促进涵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攻坚克难 昂扬奋进

五年,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一个不断跨越赶超、加速崛起的城市而言,却是一段不寻常的征程。

这五年,该区开拓创新,争先晋位,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总量位居全市首位。发展平台更加优化,莆田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引进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涵江港区33.99平方公里的用海规划获国家部委批复,陆域形成工程实现动工。华佳彩高新技术面板、英博雪津迁建、云度新能源汽车等“三大产业”集群龙头项目开工建设并将陆续投产,涵江区已成为全市“336”工程的主战场之一。

这五年,该区加大投入,实施城建项目428个,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完成8个旧城片区改造,形成城区“八横八纵”路网,塘北、兴涵水都等新区规模显现,建成区面积比五年前增加30平方公里。新增铁路里程57公里、高速公路里程64公里,改造县乡道路300公里,新建村道221公里等,城乡交通更加便利。城乡一体化取得成效,江口镇列入国家级建制镇改革试点,2个镇、43个村入选省级“美丽乡村”试点。

这五年,该区坚持绿色引领,严格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实施“清水绿化”和“控源截污”工程,综合治理河道42公里,清淤65公里、清障143公里、保洁水域3平方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2座,新增污水管网110公里,污水管道建设向镇村延伸,城乡污水处理率达80%;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7.9%,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区创建考评。

这五年,该区改善民生,增进福祉,累计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37个,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6.9%和12.7%。造福工程扶贫搬迁5578人,实现脱贫7288人。莆田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启动建设,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区。全面实行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引进央企和民间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卫生院所全面实施标准化建设。

这五年,该区深化改革,实现发展环境大优化。完成“四张清单、一个平台”建设,涉及民生的30个审批服务事项下放至镇、村两级,行政服务更加便民利民;网格化建设成为全省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品牌,食品药品“九证合一”与网格化监管工作得到国务院食安办和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肯定和推广。

■再绘蓝图 提速赶超

未来五年,涵江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提速攻坚期。该区将大力实施“以港兴区、产业强区”战略,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化滨海产业新城。

未来五年,该区要全力以赴实现全区经济增长保持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城乡实现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民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县区前列,美丽莆田示范区加快建设,成为产业强区、宜居涵江。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涵江区上下铆足了精气神,同心合力提速赶超。

该区坚持创新发展,建设综合实力更加雄厚的经济强区。加快兴化湾南岸涵江港区开发建设,推进1-3号泊位码头、进港航道一期工程,完成陆域形成工程,配齐完善泊位锚地、防洪排涝、路网管廊、综合服务中心等设施,打造万亩临港产业发展平台。以电子信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三大产业为主导,加快产业链填平补齐,逐步打造“集约化、集聚化、集群化”的产业生态圈。发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势,激发创新动能,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百强企业,成为活力迸发、要素集聚的创新高地。传承商业文化基因,做大做强小商品、水产品、陈桥家具等专业市场,培育壮大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健康养老等产业,实现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互促共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精细农业、休闲农业,实现“接二连三”发展。

该区坚持协调发展,建设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的宜居家园。坚持区镇村协同、城乡一体发展,加快建设中心城区、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不断完善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各项基础设施,让城市乡村更宜居、群众生活更美好。坚持“南拓西联”,主动融入莆田主城区,拉大城市框架。滚动开发塘北、兴涵水都、国际商贸城三大片区,发挥“两院”迁建、海西文创城等项目带来的集聚效应,有序推进主城区扩容提质。加大城市更新和修复力度,提升城市配套功能,打造创新创业的人才集聚区和新兴产业项目的城市拓展区。加强城市规划,提升城市景观风貌,科学开发绿心,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营造城在水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宜居涵江。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凸显人文、旅游、养生等主题,争创5个以上省级特色小镇。全面铺开“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建设,保护开发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让广大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该区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环境更加怡人的美丽新城。实施生态区战略,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守住生态红线。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整治“两溪”流域和城区河道,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建成乌溪、西音、南浦水库,全力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城乡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三大治理。实施“四绿”工程,建设滨水生态走廊,保护天然林资源,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绿色屏障”。培育发展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打造萩芦溪生态旅游长廊,建成雪津啤酒工业旅游基地,推动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形成旅游生态圈。

该区坚持共享发展,建设民生福祉更加普惠的幸福涵江。深入开展扶贫攻坚,确保省定标准扶贫对象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全面推进综合医疗改革和分级诊疗工作,建成涵江医院新院、精神健康中心等,推广医养结合新模式,打造健康涵江。深入推进依法治区,深化“平安涵江”建设。推进村居(社区)治理工程,提升“网格化”服务水平,构建“大执法、大服务、大督查”平台。围绕群众关心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民生问题,摸清民生需求,列出“民生清单”,确保80%以上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百姓生活得更加舒心、更有品质。

踏浪碧海豪情在,又见东风卷潮来。激昂着干事创业热情,涵江大地奏响了奋发赶超的和谐乐章;承载着美好梦想和希望,活力涵江正大步迈向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