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屿注重常态长效精准补短板助推创城

  • 湄洲日报  
 

 

□唐群英 黄永亮 文/图

图为秀屿区委组织部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农村清理卫生。

秀屿区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宜居程度。图为从土海湿地公园拍摄的城市一景。

在秀屿城区的车站、路口、广场,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忙着开展文明劝导、秩序维护;在乡村的干道、公共场所,当地的镇、村干部与环卫工人一道清理环境卫生……文明创建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以来,秀屿区积极融入全市创城工作大局,坚持以人为本的创建理念,按照“外创功能环境、内强精神素质”的创建思路,以提高公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对标找差距,精准补短板,驰而不息推进文明创建工作。

■汇集上下合力 落实创建责任

文明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汇聚上下合力。秀屿区坚持把文明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在强化领导、健全机制、加强保障上下功夫,促进创建责任到岗到位。

在强化领导上,该区调整充实了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了建设管理、社会事业、食品卫生等工作小组职能,建立了每周工作碰头会、协调会机制,不断传导工作责任,全程跟踪落实创建工作。区委、区政府定期组织开展工作检查,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把创建工作列入视察内容,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专题视察活动,共同推动创建工作。各责任部门各负其职、合力共建,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在健全机制上,区里制定实施了宣传教育、城市管理、表彰奖励等8个长效工作机制,细化了环境卫生、商业街道、交通秩序等5个方面长效管理办法,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体系,促进融入日常、抓在平常。落实处级干部分领域包干督查制度,组织5支专门队伍,分别承担市容市貌、村居环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等重点领域督查任务,采取日巡查、周通报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实施红绿旗评比办法,坚持月初评、年总评,考评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绩效奖惩的重要依据,推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在加强保障上,该区坚持把文明创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标准及时足额拨付,用于创建宣传、配套建设、设施维护等支出,今年区财政已拨付创建经费3830万元。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把区档案馆、文化馆、村居活动场所、市政道路建设等12个项目,打包成文明创建硬件设施建设纳入年度为民办实事范畴,列入财政预算,与重点项目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已累计完成投资6500多万元。

■外创功能环境 提升城市形象

文明创建是一项民生工程。秀屿区认真对照测评标准,以洁化、亮化、绿化、美化为目标,补齐短板、解难治乱,城市面貌日益靓丽。

该区围绕提升城市功能补齐短板。把完善笏石中心城区、土海湿地片区、火车站片区和镇村基础配套作为重点,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投资2.8亿元建成区残疾人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档案馆和司法楼,区文化馆、城市激情文化广场即将竣工投用,区科技馆、图书馆、土海湿地公园步道、游乐场等项目前期全面启动。完善市政配套设施,投资4.4亿元,实施路网畅通、水网整治、绿网建设、交通设施提升、路灯节能改造等工程,建成爱民支路等市政道路3条,优化公交线路5条;铺设污水管网25公里,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4%;新建城市绿化面积25万多平方米、绿道网8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3%;新增交通护栏24公里、临时红绿灯5座,添置了高清监控、违章抓拍球机、交通标志等一批设施;完成区体育馆、市政公园夜景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投资2.2亿元建成镇敬老院7个、农村幸福院35个、日间照料中心3个;完成42个村居提升工程,改造农家书屋70个、文化激情广场5个;新增治安探头1300个,电子警察村居实现全覆盖,群众治安满意率达95%以上。

该区还围绕优化城市环境,大力解难治乱。首先就是解环卫难题、治垃圾之乱,推行城区卫生保洁、绿化养护和垃圾清运市场化运作模式,落实划片包干片长负责制,采取“一日两巡”督查办法,推行机械化作业,清扫、清运和保洁率达100%,机械作业率达90%以上。落实美丽乡村行动,突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投入5600多万元添置环卫设施、配强人员力量,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完善。

解出行难题、治交通之乱。实施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提升工程,每月至少开展6次专项整治,严查涉酒、涉牌、涉证等交通违法行为,重点纠正车辆乱停靠,摩托车、三轮车、电动车违章驾驶等行为。今年以来共查扣各类车辆1万余辆,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0万多起,文明出行渐成习惯。

解摆摊难题、治经营之乱。实行网格化管理,将笏石中心城区及东庄集镇划分为4个片区29个网格,对笏石农贸市场、98市场等重点区域通过设立岗亭、定点值守,强化亮照经营、明码标价、卫生管理;对其他地段采取不间断巡逻,构建了全天候全覆盖管理体系。坚持疏堵结合,通过划设免费爱心摊位、便民早餐点等,引导流动摊点规范经营。今年以来共开展占道摆摊联合整治6次、劝导纠正店外店856处、摆摊点1236个。

解食安难题、治餐馆之乱。投入15万元统一制作标语公约、文明餐桌提示牌、宣传卡通形象等,供餐饮服务单位张贴、摆放,营造文明就餐氛围。今年以来共检查指导食品经营单位1200多户次,整改问题2600多个。

同时,解维护难题、治管理之乱。实施市政设施维护“125”工程,即开通1条热线电话,成立2支巡查队伍,组织路灯、道路等5支抢修队伍,强化日常巡查、提高维修时效。

■内强精神素质 形成文明风尚

文明创建也是一项“灵魂工程”,需要提升精神素质。秀屿区聚焦创建薄弱环节,集中力量、精准施策,突出素养提升和风气涵养,形成文明新风尚。

围绕素养提升,区里重点紧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围绕“塑灵魂气节”,坚持宣传引导与教育管理并举,在全区上下大力实施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十大工程,促进市民文明礼仪素养、思想道德素养、诚信法制素养等显著提升。深入开展“千百十”群众性文明宣传活动,组织区镇村千名干部进村入户,点对点宣传文明创建工作,共发出宣传单8万多份;组织200多名志愿者,深入火车站、农贸市场等人员集中区域,开展文明劝导、普法宣传、生态环保等活动40多场次;组织20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笏石顶社等重点村居结对共建,落实创城资金30多万元。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开设道德讲堂、道德模范选树、最美人物评选、志愿服务等,广泛宣传公民道德文明规范,大力弘扬“全国道德模范”莆田英雄三兄弟等优良品质,区医院护理人员杨小玲见义勇为、入选今年10月中国好人榜候选名单。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利用珠江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镇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场所,开展清明祭英烈等主题活动,引导中小学生传承传统美德,建立道德规范,并组织开展关爱贫困、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等助学活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

在风气涵养方面,该区重点紧扣正党风清政风、促民风带社风,围绕“扬清风正气”,深入开展党性修养提升、机关效能建设、政商关系优化等10个专项行动,教育引导干群崇尚文明、摒弃陋习,扬清风、树正气。

该区强化党风政风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洁警示教育,通过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依托党校主体班次等平台,采取发倡议、出《读本》、编小戏、建设家规家风、乡规民约示范点等方式,增强党员干部崇廉尚廉观念。开展廉政责任风险防控排查,要求全区干部根据岗位“量身定制”责任清单,逐一查摆责任风险、制定防控措施。开展机关效能提升行动,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每月开展一次明察暗访、每季进行一次审批事项“回头看”,切实优化政务环境,严肃问责“慵懒散、推拖躲”等不良风气和不作为乱作为,所有审批事项和办理事项程序压缩至4个以内、时限压缩至50%以内。

强化民风社风引导,针对高价聘金、铺张浪费、矛盾多发等陈规陋习,该区持续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通过领导带动、部门联动、宣传发动、典型促动,引导干群热心公益事业、向上向善。今年以来全区共节省开支6000多万元,用于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建设,全区邻里纠纷、农村“两违”等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农村建房更加规范有序,移风易俗成效得到中央文明委的充分肯定。针对民资活跃、企业家多的情况,出台了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实施办法,明确政商交往界限,促进政商交往正常化、规范化。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