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区庄边镇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幸福美丽城镇

  • 湄洲日报  

  柯石山每天都要到基地查看金线莲瓶苗生长情况。


  庄边镇景色如画,宜居宜游。
                  方薇 摄
 

清晨看山间日出,日暮赏彩霞飞舞;闭目闻鸟语花香,纵情淌溪水潺潺。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就有八方游客驱车到庄边镇度假。

打基础、出形象、真变样,赶超的脚步铿锵而有力……庄边镇新一届党委、政府着力践行“两学一做”要求,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科学发展为基础、和谐稳定为保障、民生改善为目标”,打生态牌,走生态路,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成生态经济优势,全力打造“山水相望、景村相融、精致别样、诗画乡愁”的幸福美丽特色城镇。

■项目为先夯基础

项目是发展的命脉和根基,是投资的载体,更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迅速扩大需求、拉动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民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抓手、有效途径。庄边镇党委书记曾昭伟介绍,该镇坚持“项目为先”的理念,攻坚克难,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以项目调动全镇干群的积极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生态保护,并积极探索绿意盎然的发展路径。

今年,全镇又有10个项目列入区级重点项目,其中在建的有7个。位于西音村萩芦溪干流上的西音水库工程,被列为2016年省预备重点项目。10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项目现场看到,一条长400米、宽10米的施工便道已完成建设。据该镇副镇长、该项目负责人林炳珠介绍,西音水库是一座以供水、灌溉为主,兼有发电功能的综合性中型水库。工程由拦河坝、发电厂房及升压站组成,最大坝高52.8米,年来水量为4510万立方米,总库容2857万立方米,设计年发电量428万千瓦时,总投资约6.2亿元。工程涉及5个村155户征迁户,拆迁房屋面积近4.9万平方米。

林炳珠说,西音水库是外度水库的后备“水缸”,建成后将联合后溪水库、乌溪水库,通过蓄丰补枯,改善下游外度引水工程库容小、调蓄能力弱的现状,进一步缓解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

省道联二线涵江庄边建设工程也是今年区级重点项目之一。当天上午,记者又来到该项目第一阶段工程现场,天空虽下着雨,但工人们仍冒雨施工,铲车、搅拌车、吊机在轰鸣作业,水面上已立起了4根粗壮的水泥柱,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项目相关负责人张煌忠告诉记者,该项目第一阶段始于巩溪村,至庄边村境内的202省道路段,长约3公里,途经泮洋、庄边2个村,涉及拆迁面积1100多平方米。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和努力下,目前已完成征地范围及地面物调查摸底工作,路面桥梁的6根主柱已施工4根,项目正按序时推进中。随着联二线项目的推进,涵江区环山区公路将进一步被打通,也必将带动沿线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促进庄边镇生态旅游和城乡一体化综合发展。

此外,位于仙游县游洋镇和涵江庄边镇交界处的莆炎高速岐山村互通口也正在抓紧建设中。该项目的建设对于完善涵江路网规划有重要意义,是打通山区乡镇直达湄洲湾沿岸大港的快速通道。项目位于岐山、梨坑、溪西、走圩等村的6个安置区中,有5个已实现回迁。

■改善民生强福祉

对老百姓来说,走生态小城镇之路,更重要的是切实改变以往村里的脏、乱、差,建设绿色村庄,这才是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庄边镇通过实施三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庄街道立面统一改造、危桥旧房改造、镇区内道路美化亮化等项目,对村镇实行“点、线、面”全方位改造,改善人居环境。

一条条水泥村道干净整洁、一排排沿街立面整齐有序、一盏盏仿古路灯典雅别致……10月10日,记者走进庄边镇黄龙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道路新、房屋靓、景色美、空气清”的新村美景。得益于环境综合整治的惠民工程,昔日旧村容貌焕然一新,一个清新宜人、整洁美观的乡村新姿徐徐展开。

这个东圳水库移民村于2015年被列为市级第三批幸福家园试点村。庄边镇充分利用造福工程等有利政策,不断壮大新村建设规模。完成40户新农村集中住宅小区建设;开展村庄“三乱”清理、线路梳理,制作沿街店面统一广告牌;在主街道两侧重新铺设广场砖3600平方米,完成移民点宅前屋后硬化工程2500平方米;投资260万元,完成总长约1.5公里的环村道路扩宽建设工程……环境变美了,交通便利了,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农家乐,村民得到绿色生态发展带来的红利,在家门口便可实现增收,生活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围绕群众关心的社会民生问题及强村富民等重点工作,庄边镇摸清民生需求,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打好民生牌,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全镇现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村3个264户655人。在经过认真研究后,制定了精准扶贫攻坚作战图,确定脱贫“时间表”,实行镇党政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挂钩包户责任制度;制作精准扶贫连心卡,强化包村分户工作机制,推进“一对一”对接帮扶措施落到实处。今年,全镇预脱贫235户533人。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要把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做到精准帮扶,做好一对一地“开锁”。曾昭伟说:“在这个啃硬骨头的冲刺阶段,精准扶贫必须拿出过硬办法,吃透各村情况,搞好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关键是要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能力。”

萍湖村是省级贫困村。据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封承宏介绍,全村原有建档立户贫困户35户。这两年,村里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强村富民的重要手段,做大做强“萍湖枇杷”文章。成立“庄边萍湖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注册登记了“萍湖”商标,通过村企对接的方式,和莆田三棵树涂料有限公司合作,帮助建设用于水果和蔬菜保鲜的100立方米的“田头库”,并组成专业营销团队,帮助萍湖枇杷进行包装设计、推广销售等,提高萍湖枇杷的知名度,促进村民增收。此外,莆田三棵树涂料有限公司还投资约50万元,支持该村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年回报率约13.5%,村财预计可稳定收入25年,实现年收入6.75万余元。

庄边镇还开展金融支持脱贫工作,并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涵江区天林茶业农民合作社,在上院村开发建设面积达500亩的无公害生态茶园;在望江山油茶开发基地开发种植油茶2600多亩,向贫困对象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对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发展生产的农户,及时发放上级扶贫资金16.9万元,支持发展种植业、农产品加工等,受益人数达147人。

■生态经济增实效

绿色发展、后发崛起。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绿色发展已成为庄边镇撬动增长、惠及民生的一个新动能。

庄边镇内无一家工业企业,镇党委、政府则瞄准山地多、土壤和气候条件较好等优势,落实“绿水青山就是保护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以生态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为主体的具有庄边特色的山区发展新路,做好生态环境的“看护人”。

庄边镇深挖历史文化潜力,以重点景区打造和乡村旅游发展两条路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不断丰富休闲观光并重、山水旅游结合、人文自然相融的旅游产品结构。在发展望江山、龙穿城、仙溪瀑布、山溪水库等绿色旅游的同时,还依托闽中特委旧址,辅以周边的红军窑洞、红军山洞、红军学校、红军操练场、宁里寨等革命历史遗迹,着力打响“闽中特委、山寨宁里、红色踪迹、绿色旅游”的红色旅游品牌,并与大洋的闽中革命司令部、白沙的207团旧址、新县的苏维埃政府旧址相互呼应,形成了一条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员干部培训等为一体的红色旅游链条。

该镇鼓励培育林下经济,发展药膳养生、休闲保健等产业,还依托优势的山地资源,吸引着卷心菜、莴苣等蔬菜种植、花卉苗木栽培、竹荪、平菇等好项目纷至沓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这片青山正逐渐变成发家致富的“金山”。

在位于吉云村的一个金线莲生产基地里,记者在可调控温度的房间里看到,白色的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一个个宽口玻璃瓶,一棵棵金线莲瓶苗在慢慢发芽生长。基地负责人柯石山告诉记者,他2011年回到庄边镇,开始从事金线莲繁殖物组织培养。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他已熟练掌握了这项技术,每年种植金线莲1至2亩,可产出干金线莲两三百斤,年净收入达30多万元。眼下,他刚刚在自己的基地上成立了“莆田市吉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将基地做大。

如今的庄边镇,宽广的道路纵横交错,农民住房崭新靓丽,支柱产业蓬勃发展。下一步,该镇将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积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努力打造成一个“生态宜居乡村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幸福家园。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