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社硎乡多措并举推进精准扶贫

  • 湄洲日报  

社硎乡的山头上,茶树绿山头。

白洋村实施精准脱贫,旧貌换新颜。
 

当前,仙游县已经吹响脱贫攻坚的号角。围绕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目标,仙游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制定一系列工作方案及计划。各乡镇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近日,记者前往仙游社硎乡探访该乡精准扶贫落实情况。

■ 巧借东风建新村

9月中旬,来到社硎乡白洋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敞整洁的柏油路,紧接着看到的是道路两旁一个相对低矮的山头上,22幢连体新楼房整齐排列,红砖白墙的外墙在郁郁葱葱大山的衬托下显得格外亮眼。

2012年,该村人均收入只有2810元,建档立卡的贫困户46户151人;2013年,该村被定为省级贫困村。那时候,住上这样的新楼房对村民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这一切的改变都要从2013年下半年说起,随同采访白洋村的村支书刘玉豪自豪地告诉记者,当时,白洋村被列入“幸福家园”建设试点村。当地政府做出一个大胆的尝试:把造福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实施整村搬迁。白洋村紧紧抓住了这一机遇,鼓足干劲,全力脱贫攻坚。2015年春节,新村建设基本完成,115户白洋村民告别旧土坯房,住上新式的洋楼,过上新生活。

刘玉豪介绍,住进这些楼房,个人不用出太多钱,住楼房的有的仅贴8万元,而许多贫困户不需贴钱也可住进120多平方米的套房。

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幸福家园只是“面子工程”。社硎乡党委书记陈志崇说,如果说改善住房条件是脱贫的第一步,那么发展产业才可以算是致富的根本。近年来白洋村发挥林地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金线莲等各种名贵中药材,促进村民增收。

刘玉豪告诉记者,现在白洋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林下经济,与福建省利荣昌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发动群众共同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种植200亩,且长势良好。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每人每天工资在100元以上。

如今,经过发展,白洋村今年还被列入福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人均年收入也达到了5183元,全村已经实现脱贫29户。

此外,该村还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将已抛荒的150亩的承包地种植了油菜花,一条脱贫致富路正在显现……

■ 多措并举别贫困

昔日旧村已焕新颜,白洋村不过是社硎乡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眼下,社硎乡已经全面吹响脱贫攻坚的号角。

陈志崇告诉记者,社硎乡辖区共有14个行政村,总人口1万4千人,其中有白洋、卓林、厝洋、田利4个贫困村。贫困户共计213户812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5.8%(其中国定贫困户79户284人,省定贫困户134户528人)。

刚刚召开不久的仙游县扶贫会议结束后,社硎乡又对全乡213户贫困户重新进行摸底分类,全面了解贫困户的家庭具体情况。同时,社硎乡认真落实“321”扶贫挂钩,就扶贫的各项优惠政策解读、办理流程等进行汇总编辑,制订了《社硎乡扶贫小册子》500册,做到全乡扶贫干部人手一册,便于干部下乡开展扶贫工作时随时查询相关政策,做到正确指导。

陈志崇介绍,白洋村集中安置模式的成功给其他贫困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目前社硎乡的外白硎和半岭村也将对处在偏远的村民实施集中安置,实现脱贫致富。

“不让一家贫困户落下”,为努力让贫困农民实现稳定脱贫,近年来,社硎乡还结合仙游县出台的加快油茶、文旦柚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注重引导贫困村和贫困户挖掘内部发展潜力,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地发展“一村一品”。

此外,社硎乡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村作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示范点,支持贫困户在家就地发展电子商务脱贫;支持贫困村、贫困户以闲置资金入股,每年按固定回报率予以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

采访中,昔日的厝洋村一陈姓贫困农民告诉记者,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收入提高了,外村的姑娘也愿嫁到村里来。政府肯扶持,将来生活相信会原来越好。

■ 产业扶贫成效显

在社硎乡,随处可见梯田式的山坡上,绿油油的油茶林漫山遍野,茶树迎风“飞舞”。眼下,在社硎乡的大力推动下,产业扶贫之路已然铺展开来。

一片油茶林,带富一方人。看着如今这株株油茶树绿山头的一番景象,一般人难以想象这片荒山当时的样子。在社硎乡等乡镇投资种植油茶树的仙游富盛农业开发公司董事长郭耀新告诉记者,近年来,在仙游县、社硎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油茶产业已然成为乡村的又一大特色农业产业。如今,社硎乡的油茶种植面积已达千余亩,地处偏远山区的社硎乡村民“足不出山”就可以从“绿色银行”里取款。

而在该乡修园村,一条生态观光的旅游产业带也在显现。修园村有关负责人说,村里引进、种植了来自台湾阿里山的樱花品种数万株,待到春天花开的时候,可谓是十里花香,宛若一座“世外樱园”。一条沿着盘山泥土路的两侧布满了木栅栏的赏樱大道,每年都受到很多游客的追捧。

来到社硎乡的塔头山山脉,23台风机正不停转动发电。这个投资3亿多元的福建首个内陆风电场草山风电场,预计年发电量可达6900万千瓦时,也正成为该乡村民的致富产业之一。

此外,该乡还利用精准扶贫示范基地的白洋村金线莲林下经济和德利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结合县金融扶贫政策,让每个贫困村投入10万元到养殖场,通过固定分红为贫困村、贫困户创收……

通过产业扶贫的深入实施,当前,社硎乡已经详细制订了3年脱贫计划,做到一户一策,计划于年底脱贫110户,脱贫人口达50%以上(其中国定贫困户41户,省定贫困户69户),逐步实现全面小康。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