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区新县镇以民生为先凝聚民心推动发展

  • 湄洲日报  

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人民群众的希望、社会和谐的基础。

地处涵江东北部山区的新县镇,近年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积极探索以民生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全镇上下比了解民意、拼化解民忧,尽心竭力解决民生问题,为密切干群关系集聚了正能量。

新县镇党委书记陈海防说,民生是一项关乎你我他,囊括吃、穿、住、用、行,与个人、家庭、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工作,更是一项在建设美丽幸福新县中须臾不可或缺的工作。新县始终把民生放在首要位置,把让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

■精准扶贫补短板

在全市上下吹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声中,新县镇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这一民生工程。

镇里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为副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指导精准扶贫工作。实行镇主要领导包村,包片、包村干部及村两委包户的工作机制,确保帮扶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陈海防说,精准扶贫要在“准”字和“扶”字上做好文章,首先应该通过全面摸底调查建档立卡,把精准扶贫细化到具体村、具体户和具体人,再深入分析其各自致贫原因,采取不同措施、不同方法,有针对性地扶助贫困户找准脱贫路子。

经过精准识别确认,目前全镇建档立卡确认的贫困户有124户277人。其中,预脱贫的贫困户有36户41人,未脱贫的贫困户有88户236人。

大所村村民陈玉林是贫困户之一,一家4口人挤在一座狭小的土坯老房里。他的妻子患有脑膜炎,致行动不便,需要人长期照顾。已年近七旬的他原本靠种植果树来贴补家用,然而十几年前的一场疾病,导致他大腿骨轮损坏,需要动手术,否则会瘫痪。“一家人生活都成问题了,哪里还有钱去治腿啊?”老人眼里噙着泪水哽咽道。

在摸底调查过程中,包片挂钩干部得知陈玉林家的具体情况后,便立即协调,安排陈玉林儿子参加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并介绍其到一家企业当司机,全家人有了微薄收入。

新县镇还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精准扶贫。重点支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通过发展“一镇多业”“一村一品”,以上茅黄金柚、白云中草药、大所苗木为先锋,建设一批贫困户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拓展延伸农业、林业产业链,让更多群众参与、受益。涉及14个村39户,受益人数达119人。同时,积极探索“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发展模式,增强贫困群众的就业技能,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就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春华秋实,站在高处环顾,新县四处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再过50天左右,市正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新县镇上茅村基地的黄金柚就要进入成熟期。眼下,基地正加派工人,对果树进行除草、下有机肥等工序,做好黄金柚上市前的准备。

据该基地负责人徐元育介绍,基地现已开发三期600亩1万多棵的黄金柚,需要聘用当地工人看护基地。为积极响应产业扶贫,该公司优先聘请村里的贫困户,解决了部分困难老人的就业,加上季节性聘用村民共30多人,每人每年增加收入近2万元。另外,该公司还为10户贫困户无偿提供每户每年5000元的扶贫款。

■筑牢屏障乐安居

心系群众安危,情系群众冷暖。近年来,新县镇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抓紧实施地灾治理搬迁,着力消除地灾隐患。

“以前居住在村里的滑坡地带,一遇到刮风下雨就提心吊胆。现在好了,不用担心了。”上月底,刚从地灾点搬进新居的广宫村村民陈启程,坐在自家新房的客厅里看电视。他说,搬进新家后的最大感受就是住得更放心、睡得更踏实。

广宫村西山组村民余淑英也有同样的感受:“以前住在地灾点旁,汛期下雨天,晚上一听到房屋后有响声,就拿手电筒往屋后查看,生怕发生滑坡险情。”她家四五年前是西山组首家搬迁到地势平坦的地方,花了20多万元盖起了砖混结构的3层房屋。和他们一样,该镇其他19户村民也正在政府的帮助下,相继搬离地质灾害点,住进新居。

据新县镇党委副书记黄志龙介绍,全镇共有27户、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群众131人。为了让村民远离灾害,新县镇注重强化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加快推进灾害隐患点消除工作,减少因地质灾害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确保汛期安全。

8月初,该镇制定出台了《新县镇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层层压实责任,在全镇范围内对已建新房的地灾户进行旧房拆除。同时,积极向上申请地灾补助资金,发动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动员群众及时消除地灾隐患房屋,最大限度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

目前,全镇已在地灾较严重的文笔、巩溪、广宫等村先行推进,已拆除地灾隐患房屋40余间,面积5000多平方米,消除地灾隐患点5处,20户97人搬离地灾点,住进新居。

■为民项目赢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道路还未硬化前,下雨天出趟门,裤子、鞋子全是泥水,自行车、摩托车也常常打滑,一不小心就会滑倒摔跤,我们都怕雨天出门。”新县镇泗洋村渡田组村民黄金英回忆起提着大包小包去等客车的往事十分感慨,“现在方便了,出门再也不怕摔倒,也不用走老远的路去赶客车了,因为走几分钟路就可搭上车。”黄金英的话道出了新县镇农村公路建设带给村民的实惠。

近年来,新县镇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优化提升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方便群众交通出行,服务全镇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以来,全镇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0多公里。其中,白云村至泗洋乡道“单改双”改造工程、白云岩至外坑村5.5公里的大中修改造工程、上茅村至仙安村6.5公里的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文笔村3公里的村道畅通工程,相继建成通车,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及出行条件,受到群众点赞。该镇将全力推进省道联二线新县段工程的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放样工作。

新县镇农村敬老院建设是镇里今年的重点项目,也是市里的为民办实事项目。9月28日,记者在该项目工地上看到,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已完工。墙上的效果图中,一座现代化的楼房坐落于山水间,空中鸟儿不时飞过,透出一股宁静祥和的气息。

据随行的新县镇纪委书记姚祖武介绍,敬老院项目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建设,投资160多万元,占地面积248平方米,内设有宿舍7间18个床位,还有活动室、消毒室、餐厅及办公室等。该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于明年1月份竣工,让农村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使敬老院成为五保老人们的幸福家园。

新县镇党委、政府从群众最希望的事情做起,把广大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着力推进城镇转型发展和实力提升,让群众在城镇建设发展中得益受惠。

新县镇敬老院效果图。

新县镇黄金柚基地迎来收成季。

新县推进夹漈草堂省级森林公园合理开发。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