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注重自然与人文景观融合推进绿道建设打造宜居环境

  • 湄洲日报  

初秋的莆田,依然满目青翠。

清晨,在城北的绶溪,薄薄的雾气,像缥缈的白纱,白鹭不时划水而过,轻停在岸边的荔枝林中。红日升高,雾气渐散,绿树、溪水景色如画展开。不时传来的鸟鸣声,打破了公园原有的宁静,彩色沥青绿道迎接着陆陆续续到来的晨练市民。

此时,在城东的荔能段绿道,城南的北渠绿道,及城区的东圳水渠旁绿道,也迎来了许多晨练的人群。

一条条绿道的建成、开放,给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绿色福利”。每天,人们三五成群行走在绿道上,累了就在休闲凳椅歇息,听听音乐广播,呼吸清新空气,体验着慢时光。目前,我市已建成62个绿道项目,各类绿道总长度208.52公里。其中,中心城区的绿道项目有16个,总长约66.3公里。

进一步把城市做大做美,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莆田,绿道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绿道建设过程中,我市尤为注重与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打造荔林水乡特色等相结合,保护生态、传承文脉,尊重自然、留住乡愁,赋予绿道鲜明的莆田元素,彰显地方特色和“基因”,为市民提供休闲好去处,为城市增添一道亮丽风景线。

■打造绿色长廊

市民林金聪每天下班后都沿着绶溪公园的绿道散步,这是他一天中最休闲的时刻。每天,这里都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休闲。

让林金聪感到惊喜的是,如今,城市绿道随处可见,凤凰山沿渠景观带、泗华水上公园绿道、荔港大道两侧人行步道、绶溪公园绿道、中心城区荔枝林景观带、延寿绿道、东圳绿道、北渠绿道、木兰溪城区景观试验段、凤凰山登山观光园游步道改造提升、高铁两侧绿道景观等陆续建成投用。中心城区以及仙游、涵江、秀屿等地的绿道从无到有,从单条到多条连线成环,互连互通。

独具特色的绿道逐渐成为莆田城市一张崭新的名片。点缀在城市间的绿道,将各个独立的公园、景区、休闲点串联起来,不但为城乡添绿,而且为生活添美,还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满足群众休闲需要,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今年7月份,东圳水渠大坝旁,又一条休闲绿道完工了。这条东圳绿道起点位于龙桥街道老叶树自然村,终点在东圳水库水电站,全长3777米,连接起我市第一条绿道———凤凰山沿渠景观带,又与延寿绿道相连,可通往绶溪公园。作为市中心半径2公里内的一处天然氧吧,市民可在此散步观光、锻炼健身,感受城市后花园的清新空气。

在木兰溪城区景观试验段,堤顶绿道、广场、人工沙滩,构成了木兰溪畔又一道新景。该试验段注重防洪安全、生态治理、景观休闲“三位一体”,也将为后续23公里木兰溪城区段生态建设提供试验示范作用,推动沿溪楼盘加快临溪景观工程建设。

“过去人们说到城市,总爱用‘钢筋水泥’来形容,现在马路上、楼房间,点缀着绿化,让城市和乡村一样有了生态气息,不仅提升了城市品位,而且改善了人居环境,让我们享受到‘绿色福利’。”市民陈春阳说道。

■彰显文化特色

“对于绿道建设,我市践行一个重要的理念,那就是因地制宜,就地形就现状,不大拆大建。”市园林管理局局长林天明说,在绿道的规划建设中,基本不新增建设用地,不向农民征地,少向农民租地,由政府补贴基本建设费用,尽量利用水边、山边、路边的荒坡地、边角地、夹缝地和旧民居,变“废”为“宝”。

在绿道施工过程中,推行标准化、格式化和定量化,不大拆大建,整修利用古桥古民居,不大规模截弯取直,就地形就现状,能宽则宽,能直则直,不大量引种外来树种和老树古树,就地保护利用乡土树种。相对于其他园林绿化项目,省去了一大笔征地拆迁费用,单位建安造价也大大节约。

而通过绿道建设,过去城市角落的荒地、边角地和城区内河道两岸都变美了,垃圾成堆、污水漫流、恶臭熏天的现象得到有效整治,“华丽转身”为整洁的彩色沥青慢道,两侧绿树成荫,休闲设施布置其间,城市环境发生了看得见的变化。

彰显文化特色,是绿道建设的一大亮点。在具体施工中,结合莆田本地自然、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特色,使绿道既融合了自然和人文景观,又有绿化美化花化彩化,也有名木古树的保护利用;既有水边路边岸边自然生态的修复,也有历史文脉的传承;既有文化体育休闲设施,也有治安照明停车设施,成为市民直接受益的民生工程。

一条条绿道,留住了城市特有的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形成协调一致的风格,彰显了我市文献名邦、荔林水乡的历史文化特色。

■提升七大工程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加大建设具有莆田“荔林水乡”特色的中心城区城市绿道网,将荔枝林带串联起来,形成生态“荔廊”。

绿道是园林绿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当前,我市正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把森林引入城市,把绿化美化建在街区,实施河道景观综合整治、公园景区建设、绿道建设、道路广场绿化、立体绿化、园林苗圃建设、单位庭院绿化等园林绿化“七大提升工程”,扩大绿化面积,增加绿量和绿视率,提高绿地质量。

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8.7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1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68平方米,三大指标均高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年。全市规划绿化项目180个,建设规模4.95万亩,计划投资10亿元,大力推进园区绿化、海岛绿化、城市绿化、乡村绿化、水系绿化、道路绿化、屏障绿化。

“创森”期间,平均每年将完成新造林面积达市域面积的0.5%以上。至2017年,森林覆盖率达59.8%,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72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4.73%,道路绿化率提高至88%,水岸绿化率提高至82%,形成“森林围城、碧水穿城、林水相依、林路相衬、林居镶嵌”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随着一条条绿道的延伸、一处处美景的铺展,城市的宜居度也在不断提升,绘出了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图景。

 

前不久,长3777米的东圳绿道建成并投用,每天都吸引众多市民前来休闲、健身、观光。图为昨日高空航拍的市区三正半山酒店至东圳水库段绿道。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