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扎倒伏水稻 村民灾后自救

  • 湄洲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戴立钦 文/图)受台风“尼伯特”影响,我市多地积水严重,不少地区水稻受暴雨影响,出现大面积倒伏。随着台风过去,我市各地村民纷纷开始进入灾后自救。

7月10日,在荔城区新度镇大坂村,记者随着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国顺来到水稻种植地。站在田间,放眼望去,曾经那一片片挺立、随风而动的金黄稻田已成片倒伏(如图①)。由于水稻田内的积水还未完全退去,那些即将成熟的金黄稻穗有的压在前方的稻梗上,有的则浸泡在水中。照此情况,不需几日,这些稻穗就会发芽,成为“废谷”,影响村民收成。

“现在很多谷子还是青的,颗粒不饱满,收割的话也没有多少收成。”陈国顺告诉记者,他们村总的水稻种植面积只有219.8亩,而受灾面积就达到194.6亩,村民损失严重,预计经济损失近10万元。加上现在水稻还未完全成熟,处于青黄不接时节,收割的话会大大降低村民收成,而水稻要完全成熟,最少还要半个月。

因此,为了防止倒伏水稻发芽,影响收成,在那些倒伏的水稻田内,有不少戴着斗笠、扎着裤腿的村民,正在将一簇簇倒伏的水稻“扶起”,并用晒干的稻梗以四五簇水稻为单位捆扎成一簇(如图②)。

陈国顺说,虽然半个月后再收割也没办法达到正常的产量,但起码比现在就收割要好得多。因此,村民宁愿辛苦点,多花点时间也想尽量挽救一下,希望能多点收成。

陈国顺说,除了水稻几乎全部受灾外,他们村其他作物受灾情况也比较严重,其中花生受灾面积287.3亩,预计经济损失86万元左右;而玉米等其他作物受灾面积总共61.4亩,预计损失10万元。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