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屿区人民法院坚持司法为民推进审判执行工作

  • 湄洲日报  

  图为埭头法庭干警在组织案件双方当事人证据交换。

  图为秀屿区法院法官走进平海镇江堤小学,为留守儿童送去关爱。
 

2015年,共受理各类案件7042件,审执结6476件,结案率为92.0%,位列全市第一;连续三届被评为全省文明单位,连续五届被授予“全省优秀法院”……近年来,秀屿区人民法院上下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立足全区实际,创新工作方法,破解工作难题,坚持司法为民,切实提升服务能力,推进审判执行工作,努力守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统筹资源 凝聚审判合力

每天下午,秀屿区埭头法庭庭长许明福总要打开办公室门口的意见箱,取出信件,了解群众有什么呼声。作为乡镇法制建设的前沿阵地和服务窗口,这个意见箱,是法庭了解日常工作的沟通驿站,也成为了埭头法庭和群众之间的传声筒。

埭头法庭现有法官3人、书记员2人,管辖着秀屿区人口最多的2个乡镇的主要民商事纠纷,近年年均收案数900件以上。面对“案多人少”的主要矛盾,埭头法庭创新思路,向现有资源要质量、要效率,统筹法庭现有审判资源,用好陪审员、驻庭调解员等外部审判资源,简化办案程序;从数据动态管理入手,做好案件分流,逐月把案件消化在动态的数据成效中。这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埭头法庭打开了工作的新局面,获得了群众的好评。

统筹各项资源、凝聚审判合力,近年来,秀屿区法院一直在努力探索推进。

结合当前案件激增、案多人少的矛盾局面,秀屿区法院积极统筹领导资源、审判资源、外部资源等,合理配置审判资源,促进审判质效提升。区法院院庭领导带头办案,定期召开审委会,组织办案人员对疑难案件进行研究,提出审理切入点,提高办案效率。

今年,区法院对全院具有审判资格的办案人员进行摸底整合,按照“案随人走”、“因案设人”的原则,合理调配优化审判资源。同时,用好、用活陪审员,组成“法官+陪审员”的“1+2”、“2 +1”模式的合议庭,由陪审员配合法官集中有限的时间办案,提升办案效率。

■送达到位 服务审判执行

送达,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将法律文书、诉讼文书交付给应当收受文书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作为诉讼的信息中枢,送达对案件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被称为民事审判、执行过程的“关键一公里”,一方面对原告起诉权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并维护了原告的诉讼进展权,另一方面也是对被告诉讼权利的重要保障。

“在现实中,由于当事人难寻、受送达人逃避送达、案件数不断增长等原因,送达难成为困扰法院审判工作的一个难题。”秀屿区人民法院院长郑茂永说,据秀屿区法院送达调研组初步统计,花费在送达程序上的司法资源占总数的40%左右,“这严重制约法院审判效率,更影响了当事人实体权利的实现。”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15年7月,区法院召开送达工作专项座谈会,总结问题,创新形式,成立全区法律文书送达领导网络,由各乡镇综治部门协调各村居“两委”协助法院送达,并将文书送达工作纳入综治考核和村居“两委”主干换届时的考核内容。针对长期在外务工经商的当事人,该院通过与各地莆田商会调解组织合作,委托法院、商会调解衔接平台代为送达文书,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与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开展合作,进一步规范法律文书专邮的送达、退回程序。

该院还创新送达前置程序,与交警部门、银行合作,建立案件诉前送达地址确认机制。一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或涉金融借贷诉讼纠纷,法院可直接精确地取得送达信息。2015年来,秀屿区法院审理上述案件225件,其中直接送达158件,邮寄送达67件,未出现因当事人地址不详或拒收而无法送达的情形,被送达人到庭率达85.3%,有效提高了审判效率。

服务审判执行工作也要适应新常态。秀屿区法院创新形式,利用微信、微博、外网等方式,建设智慧法院,实现“三网融合”,打造“秀屿微法制”平台,通过发布工作指南、诉讼服务、开庭公告、失信曝光等信息,为畅通民意、服务民生搭设新通道。

■创新机制 提升执行效率

“清理长期未结积案是进一步提高法院审判质量和效率,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案件是否及时审结,更是关乎到每一个当事人利益的事。”秀屿区法院执行庭庭长陈豪杰如是说。

执行是兑现生效裁判、落实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日前,区法院开展了以“典型领跑”为主题的清理积案活动,执行庭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在全院率先行动,对久拖未结、久执未结案件进行专项清理。

为了快速机动地开展执行工作,区法院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的作用,快速反应,在每次行动中配备执法记录仪,通过执行远程指挥系统,将现场情况直接传回法院,便于快速处理执行工作中的难题,确保及时完成积案清理工作。

此外,该院成立了执行服务中心,整合有限的执行资源,第一时间“面对面”解答执行问题,实现执行“一站式”服务。该中心作为法院为民服务的窗口之一,有效提升了执行干警们的服务意识,转变作风,提高服务水平。

现如今,“执行难”成为许多法院共同面对的难题,为切实清理一批积案,该院不断摸索,大力推进审执衔接。建立“诉前、诉中财产保全”工作制度,要求从立案开始,有条件固定当事人银行存款、不动产信息、车辆情况,掌握好当事人的信息,避免出现被执行财产被转移、被隐匿等情况,有效防止了积案的产生。

同时,这对干警的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秀屿区法院利用“秀屿微法制”、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开展了“学习不下课”系列培训课程,让办案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学、不限时间地讨论。邀请全国审判业务专家余文唐作为该院专家咨询员,定期在全院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办案人员业务水平,打造素质过硬的法院队伍。

在认真履行审判执行职责的同时,区法院还发挥专业优势,多形式开展法制宣传。

6月22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审判”在秀屿区法院举行。来自莆田第十中学的10名高中生在法院法官的指导下,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他们身穿制服扮起法官、辩护人、法警等角色,时而慷慨陈词地辩护,时而严肃冷静地审判,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庭审过程。这不仅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还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模拟法庭活动是区法院法制宣传教育、丰富校园法治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措施,为全区26所中学的学生送去了法律知识,成为该院的特色工作品牌之一。秀屿区法院还着力推动送法进校,下乡、入企、上街等活动,做好服务大局、普法宣传的“起步一公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