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助推科学发展

  • 湄洲日报  

  仙鹭花卉仙游基地里,花农正在劳作。

  利农大棚里蔬菜长势喜人。
 

供给侧改革是解决传统农业发展瓶颈的有力举措,在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仙游县立足建设港城“后花园”,从供给侧入手,做好“加减法”,即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林下经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4月份,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5.5亿元,比增2.85%。

■林下种植 闯出致富之路

5月中旬,记者从市区驱车沿着盘曲的山路进入游洋镇。在这个地处仙游县北部,拥有毛竹林面积9万亩,为福建省九大毛竹丰产林培育基地之一的游洋镇处处可见翠绿的竹海。

但就是在这毛竹资源丰富的地方,越来越多的农民却感觉到“毛竹不好种了”。尤其是毛竹价格下滑,让农民的钱袋子缩水不少。

当地农民告诉记者,每年该镇都有好几万亩的毛竹林处于放置、浪费的状态。雇佣人上山砍伐毛竹、再背着毛竹走上1-2个小时的山路,成本价都要数百元,而百斤的毛竹却只能卖几十块钱,辛苦、不受益的村民因此选择了抛荒。

仙游县农业局局长马玉耀介绍,靠山吃山是很多山区百姓维持生计的选择。“吃山”的方法不是砍树卖钱,就是砍树种茶,破坏了生态不说,收入也因天气、市场等变化而难以保障。

仙游类似游洋镇这样的山区乡镇还有7个,都拥有着丰富的林地资源。不砍树,如何致富,成为仙游县必须破解的难题。

这几天,仙游林下养蜂示范基地石苍乡的蜂农们忙碌了起来。眼下,又到出产春蜜的黄金时节。

说起养蜂蜜的收益,菜溪乡的农民很高兴,山区生态环境好,林下产出的蜂蜜质量高、口碑好,很畅销,在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通过“互联网+”更是把优质蜂蜜卖到世界各地,而且每年需求都在增加。

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看得见的收益使得在果园里、树林下养蜂成为当地很多农民的选择,这也让仙游县看到了在供给侧改革中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发展林下经济。

发展林下经济,既可生态保护,又能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因此,仙游大力推广“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引导福建仙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仙游县鲤城蜂围蜂业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带动农户发展林下经济。在林下种植金线莲、铁皮石斛、名贵树种、牛樟芝和养殖蜜蜂、家禽等,每年补助资金数百万元并结合乡镇各自实际,发展“一村一品”工程,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目前,全县共有各种林下经济农作物近5万亩、林蜂4万多箱,林禽30万多只,一条林下经济致富之路正在显现。

■规模经营 助推转型升级

近日,记者来到仙游度尾镇利农大棚蔬菜基地,只见一棵棵鲜嫩的蔬菜长势喜人,菜农们正在辛勤劳作。

在仙游深耕多年的中国利农集团,如今已在该镇大济、度尾、钟山、龙华、鲤南等地建起约7000多亩的蔬菜大棚,种植近百种中高端的果蔬畅销国内外市场,并在全省兴起“农业学利农”效应,带动一大批农业龙头崛起在“七山一水两分田”的九鲤大地。

利农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加工、品牌化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有力地助推了仙游传统蔬菜种植的转型与升级。马玉耀介绍,去年以来,县里把设施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进行培育,在项目资金使用和投放贷款上重点向设施农业倾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初步形成了大棚蔬菜、食用菌、特色果品等五大设施农业生产基地。

目前,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7.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2.96万亩(钢架大棚10200亩)、设施食用菌1万亩、设施茶叶1.2万亩、设施水果2.34万亩。尤其是建成莆田第一家食用菌生产工厂,占地30多亩,日产海鲜菇可达2-3吨。

如今,仙游已先后建成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福建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省级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等,仙游正大步迈向现代化的农业强县。

同时,仙游还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形势,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文旦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仙游油茶、文旦柚农村特色经济,努力带动全县农村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马玉耀告诉记者,农业发展始终面临着转型压力,农业供给侧改革目的是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通过从粗放式经营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为实现这一目标,仙游县持续加大现代农业发展力度,扶持文旦柚、油茶、枇杷、茶叶、蔬菜、食用菌、薏米、台湾甜柿等品种推广,突出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发展。到2020年,全县计划建成15万亩特色农业基地、11万亩设施农业基地,设施农业总产值实现50亿元以上。

此外,仙游县也在大力推广“互联网+农业”,结合农村淘宝等探索全生产过程展示营销、点对点营销、集团或个人定制营销,推动农业在“种得好”“卖得好”方面实现突破,使得农民和企业收益可以放大。

■农业旅游 引发聚合效应

农业供给侧改革需要多措并举、协同发力。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同时,仙游县将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走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制胜一招。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周末近郊游成为旅游业一大热点。初夏时节,来到位于钟山镇的欧中种源生态谷项目,田地里的鲜花正艳,芬芳的山乡气息吸引了很多市民前往参观。

欧中种源生态谷作为花卉种苗研发、培育、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项目,除了观赏旅游,也是全国球根类花卉种源繁育基地,每年销售百合、郁金香等效益可观。

种源农业是农业中技术含量最高效益最大的一个环节。因此,仙游把发展种源农业和农业观光结合起来,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又一精准举措。为此,仙游县协调相关单位,积极调研支持农业休闲游,通过开发现有农业资源,大力推进农业旅游项目。

连日来,在游洋镇游洋村,计划投资5亿元的游龙湾生态观光园项目正大力推进建设。根据规划,整个园区设有观光农业区、动物展示区、国学禅修区、休闲娱乐区、科技农业区5个功能区。项目建设将充分融入地域文化、特色民俗元素与地方历史色彩,采用具有乡土气息和古老韵味的素材为各主要空间赋予地方性的主题,使之成为特色生态农业园区。

而在仙游赖店玉墩村,种植有观玉、优先、神马3个品种菊花的仙鹭花卉仙游基地,不仅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赏花,而且菊花还可以销售,用于日常生活摆设、装饰,经济效益明显。

下一步,在“十三五”规划新起点下,到2020年,仙游将建成2000亩花卉种源基地,培育休闲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企业50家以上,建成休闲山庄15座以上,进一步调优农业内部结构。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努力把仙游建设成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后花园”。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