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诞辰日谈妈祖文化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

  • 湄洲日报  

今天是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1056周年纪念日。连日来,在湄洲妈祖祖庙,来自世界各地、操着不同语言的妈祖信众,或三五成群,或百人甚至千人组团,举旗列队,敲锣打鼓,护送着妈祖分灵神像前来谒祖进香。“十三五”开局之年,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发挥妈祖文化作用,以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叠加着妈祖诞辰日的浓浓喜气,标注着载入史册的崭新高度。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妈祖文化就包含着海洋精神”,引发海内外热切关注;“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的表述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彰显着妈祖文化举足轻重的分量。作为妈祖文化的发祥地莆田,站位新高度、面向新未来、谋求新作为,再次迎来了必须牢牢抓住、紧紧把握的历史性机遇。

探掘和梳理妈祖文化,其博大精深内涵无不令人赞叹。

与海洋精神高度契合。千百年来,救急扶危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演化成信仰。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夷坚志》中提到:“兴化军境内地名海口,旧有林夫人庙……凡贾客入海,必致祷祠下。”梁启超先生曾题撰楹联:“向四海显神通,千秋不朽;历数朝受封典,万古留芳。”赞颂妈祖的诗词、楹联数不胜数。据统计,历代帝王共褒封妈祖36次。目前,上万座妈祖庙分布在33个国家和地区,信众达3亿多人,“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正如一些学者所说的,蕴含着东方海洋文明基因,妈祖文化“立德、行善、大爱”的内涵和“平安、和谐、包容”的特性,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中华海洋精神相契合。

与海上丝绸之路紧密相关。研究表明,妈祖文化传播路线与“海丝”发展轨迹几乎一致。自宋以来,“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东南亚,无不建有妈祖庙。郑和七下西洋时,多次亲自或托人带上贡品,来莆田祭拜妈祖。现在,我国多个城市正推动“海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中都强调了妈祖庙的作用。可以说,浸透着中华文化基因的妈祖庙一直默默地传颂着中华文明,讲述着中国故事;妈祖文化是“海丝”的文化起点,在我国众多民间文化中独树一帜。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年省里发布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明确提出,争取在莆田建立世界妈祖文化中心。

诸如以上,不胜枚举。

当前,面对崭新机遇,如何进一步把妈祖文化这一好牌打成好局,需要在更高起点、更宽视野、更广领域发力破题,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和我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部署要求,站位全国、全球,把握妈祖文化与“海丝”、海洋精神等的关系,增强自觉、提升自信、奋力自强,发挥妈祖文化的积极作用,谱写新时期做大做好做强妈祖文化的恢弘华章。

紧抓新机遇,我们要主动、积极、无缝对接好上级相关部门,争取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顺势而动、因势登高、乘势作为,打响“全国牌”,开启新格局,着眼国家视野,根植本地厚土,丰富、拓展、深化研究课题。紧抓新机遇,我们要结合我市当下实施的“336”工程,大力发展妈祖文创等产业,切实把金灿灿的文化优势转化为响当当的产业优势。前不久我市成功举办的技巧世锦赛,以及全国百名社长总编聚焦妈祖故乡活动,面向海内外传播推介,大大提升了妈祖文化和莆田旅游等的知名度,也为产业的合作对接创造了契机。紧抓新机遇,我们要用好妈祖文化这一世界性的文化资源,增创一批具有全国、全球广泛影响的载体,大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拓展与“海丝”沿线国家地区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把妈祖文化打造成“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战略支点,让妈祖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文化使者,推动莆田建成世界妈祖文化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担任省领导时,曾3次到湄洲岛调研,强调莆田要突出妈祖文化品牌,并在岛上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此时莆田春正浓,习近平同志当年亲手种植的树木郁郁葱葱。乘上东风、沐浴灵光,滋润着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雨露,妈祖文化之花必将盛开绽放、馨香远播。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