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数字化 文脉再延续

  • 湄洲日报  

本报讯 4月8日,荔城区地名办工作人员带领技术人员对英龙社区内有1200年历史的古荔“宋家香”和700年历史的黄滔祠进行地理位置定位,纳入地名数字化管理系统。

荔城区地名文化资源丰富,2012年被列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单位。连日来,荔城区地名办、技术人员对已完成第二次地名普查的全区4651条地名信息,全面进行更新、增补,完善地名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提供公共服务,方便群众需求。

荔城区地名办负责人郭秀全说,地名是城市历史的“活名片”,见证了历史文化的变迁,延续着城市发展的文脉,承载着人们浓浓的乡愁,更凝聚着当地群众的归属感。如果再不珍惜保护地名,那么丢了传统,断了文脉,对地名的文化传承将造成很大损害。

据介绍,1983年进行过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地名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类地名消失、新增及变更等信息变化大,不规范地名多,各类地名标志设置较为混乱。因此,此次全面地名普查,实现地名数字化管理,将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热心参与地名文化保护的退休老师黄秀峰说,地名承载着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地理信息,必须传承下去。像莆田“九头十八巷”具有地理特征的地名因城市化进程,逐渐被人遗忘了。“头亭、二亭、三亭”这些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地名标志也面临消失,如果不及时记载并传承下去,将是地名文化的一大缺失。

图为技术人员对古荔“宋家香”进行地理位置定位。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