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区档案局积极服务发展服务民生

  • 湄洲日报  

  城厢区档案局工作人员到联发电商未来城检查、指导项目建档工作。

  城厢区档案局工作人员正在制作常太镇渡里村红色口述档案。
 

档案局在常人眼中是一个冷门单位,档案效应的滞后性很容易让人忽视档案工作,但城厢区档案局通过一系列的创新,让档案发挥资政参谋、传承文明、服务民生的最大作用,使冷门单位成为一个有声有色、有为有位的单位。

■ 保存延续“社会记忆”

对于档案部门来说,保存和延续“社会记忆”是立业之本。

近年来,城厢区档案局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多方协调,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档案事业的发展。如今,城厢区机关团体各单位文书材料建档率达100%,专门档案建档率达95%,照片档案建档率90%,会计档案建档率92%。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实现镇街档案室的规范管理,全区7个镇(街道)档案的建档完整率增加到96%,基本实现各门类文件材料的齐全、规范建档。全区7个镇(街)综合档案室均被评为省级先进档案室,全区7个派出所全部通过省级先进档案室复评。

互联网时代,提供信息服务社会是强业之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档案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紧跟时代步伐,城厢区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已全面完成了分布式基础数据库硬件平台、数字档案馆管理系统及目录数据库建设等三大任务。

了解历史,才能认清现在,更好地发展未来。“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除了可见的山水、房屋之外,‘乡村记忆’也蕴含着浓浓的乡情,留住乡村档案,也是留住一个一个村庄宝贵的精神财富。”城厢区档案局局长雷碧霞说。

如何让乡村记忆有系统地保留?今年1月底,城厢区档案局在常太镇东青村启动“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启动仪式上,东青村向参与项目建设的9位具体责任人颁发聘书,并与受聘人员签订职责议定书。

城厢区档案局还组织东青村干部、参与项目建设的文化爱好人士等到仙游榜头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取经。同时组织东青村长老、社会名望人士对村史村情、民俗文化、文明乡风、乡贤名人等的编写、收集进行座谈、讨论,引导东青村对档案室、文化展示场所等进行选址、规划。东青村一位老人很有感触地说:“‘乡村记忆’档案项目建设非常及时,抢救了历史凭证,留住了记忆档案,让村庄的历史、村庄的记忆一代代传承,也让乡村的文明发展得以记载。”

常太镇渡里村是革命基点村,共有48人参加革命,21名烈士在战斗中牺牲,有15人被国家民政部追授为革命烈士。很多革命历史、红色记忆不整理就会被遗忘。为了寻找失落的历史记忆,抢救“红色”文化遗产。城厢区区档案局、馆深入革命基点村渡里村收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与该村烈士后人取得联系,制作口述记忆档案。目前,已录制7名后人讲述革命烈士英雄事迹视频资料,采集6张革命烈士证书电子图像,并对先烈故居、后人进行拍照。

为了丰富馆藏资源,城厢区档案局领导经常带头深入基层、翻山越岭,到民间征集特色档案。有一次深入老区与基层档案员一次性征集到族谱、抗日战争资料、名人事迹、农业科技等各类历史、特色档案达8册。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城厢区档案利用率从780人次/年增加到1978人次/年,档案利用率提高了1.5倍多。馆藏档案量也实现了翻三番的目标。

■ 拓展领域促进发展

档案工作要发展就不能拘泥于单纯指导机关的档案,而必须谋求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内容,才能更有效服务经济、服务社会发展。

城厢区档案局积极拓展工作领域。协调企业主管部门,抓档案处置促国企改革。针对以前国有企业改制档案处置不到位的现状,积极宣传改制企业档案处置的法规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区改制企业档案实现规范建档并妥善接收,为改制企业国有阶段档案的保全做出了积极有效的努力。服务企业建档有新思路,以莆田复茂食品公司为个试点,深入企业调研,帮助制定企业归档范围、标准,拟召开企业建档现场会,突破档案服务企业新举措。

城厢区的102个校安工程档案全部接收进馆是城厢区档案局近两年来对档案服务发展服务项目的尝试与突破。由于大部分校安工程已竣工验收,材料补齐难度很大,但城厢区档案局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为了帮助中小学校尽可能完整收集材料,局领导多方协调,先后30多次深入学校接触施工、监理方以及发改、消防等部门协调补齐材料。在取得区领导的重视下,城厢区档案局与教育、财政、住建等部门密切配合,力克校安工程档案督导收集、整理以及组织验收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开展近40场次、84个校安工程档案的验收工作,使校安工程档案得以保存。该项工作实现了校安工程档案全市乃至全省零验收的突破。

城厢区近年来城市建设项目多,拆迁多。如何做好项目征迁档案督导?城厢区档案局领导多方协调,取得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全区项目征迁档案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在指挥部的配合下,28个项目征迁指挥部档案工作列入常规化建档督导。目前,霞林片区万达项目、新南景片区、电商未来城、滨溪片区等项目指挥部共完成6200多卷拆迁安置材料的建档工作。

■ 创新思路服务民生

“档案工作的本质是服务,要不断创新才能提高服务质量”。城厢区档案局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全省率先推行“村档镇管”的农村档案管理模式,率先规范村级组织换届档案工作,率先尝试建立村级档案员聘任制……城厢区多项工作走在前列。

村居档案管理一直是困扰着档案行政管理部门。2012年,适逢村级组织换届,区档案局领导深入村居调研,了解到两委一经换届,上下任没有交接好档案就极易散落、丢失。为此,档案局大胆提出“村档镇管”、聘任村级档案员的新思路,这样既解决了农村档案存在的安全隐患,又确保了村居日常文件材料的齐全收集、规范整理。

城厢区档案局还积极指导、帮助华亭镇园头村、涧口村,常太镇东青村建立村级档案室,并免费帮助东青村修裱50年代土地清册、户籍资料等2600多页。围绕我市“美丽莆田 幸福家园”试点促建设,城厢区档案局率先将幸福家园档案纳入指导范围,实现对幸福家园档案收集、整理的全程跟踪指导,其中华亭镇云峰村、涧口村幸福家已完成工程、拆迁户及综合类档案2300多卷的建档工作。

档案虽是一张张纸,但关系着民生福祉。城厢区档案局积极推进民生领域档案科学管理,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开发利用,2011年以来,城厢区民生领域档案管理进一步规范,建档率、建档及时率明显提升,其中地籍发证、会计证发证、林权证发证、土地承包、社保、医保、婚姻、计生(含再生育审批)等民生档案的建档工作,建档率达98%以上,位居全市各县区前列。

群众查档无小事,查阅中的“满意”、“守护”是两个主题,除了要让群众满意外,也要注意守住未开放档案的保密底线,保护好个人隐私、保密资料。区档案局规范查档手续及查档流程,杜绝了30多次恶意查档事件,排查出14份伪造凭证,为城厢区挽回经济损失36万元。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