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区工商局执法监管工作纪实

  • 湄洲日报  

城厢区工商局紧紧围绕市工商局“执法监管是第一职责”工作要求,以“明晰责任、构建体系、强化监管、促进共治”为基本着力点,积极转变执法观念,拓展监管领域,着力在完善执法机制、拓宽执法领域、提高执法水平、提升执法效能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成效。2015年,共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293起、罚没款604.39万元(其中入库486.25万元)。

突出 “三个到位”

有为有责强化基础保障

突出思想认识到位。该局牢固树立起“旗帜鲜明地坚持积极执法办案的导向、理直气壮地坚持查办大要案件的导向、毫不松懈地坚持增强执法合力的导向”,确保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六个专项行动、百日会战、“两节”24小时不间断执法等行动,提出“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部署到位、工作责任到位”的工作要求,形成了全局统一指挥、统一指导、统一协调的执法监管“一盘棋”格局。

突出责任落实到位。严格奖优罚劣,解决“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通过抓人来促事,引导干部将精力集中到提升执法监管效能上。抽取机关干部和基层干部的部分绩效奖作为奖金池,其中的30%用于奖励参与夜间执法和案件主办、协办人员,提高基层所干部执法的主动性。在勇于执法的同时,该局也不忘执法风险的防控,积极推行案前跟踪、案中监控、案后回访“1+3”案件管理模式,确保查办的案件件件是铁案。2015年6月,城厢区纪委随机抽取该局20起案卷,对案件当事人进行回访调查,没有发生一起涉及执法风险的案件,并对该局的行政执法工作和执法人员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突出机制保障到位。针对城区消费者投诉多、群众举报多的特点,该局建立了上下一体、互动有序、协调高效的“无区域”联动的执法机制,着力破解执法任务不平衡的难题,将城区一些执法案件交由乡镇工商所办理,跨辖区案件全部以区工商局名义进行查处,切实平衡了执法任务、锻炼了执法人员、杜绝了案件人情。在分解执法任务时,充分发挥每一个执法人员的能力特点,解决执法力量分散、业务不熟的问题,进一步突出了执法的针对性、有效性。

探索 “三种模式”

有破有立强化网络监管

探索主动监管新模式。城厢区电子商务比较发达,但网络市场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侵害消费者利益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面对新的挑战,该局不畏艰难,先易后难,组织网络“查找手”,主动巡查辖区内涉网企业网站,发现案源,成效良好。该局集中开展查处医疗机构网上广告宣传专项整治行动,连续查处11家医疗机构发布虚假违法网络广告案件,罚没近30万元。

探索“诉转案”网监新模式。维护消费者权益是工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网络交易投诉又是消费维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局不“就诉处诉”,而在投诉中挖掘案源,扩大执法战果。2015年4月,龙桥工商所受理一起消费者通过网络购物,付款却没收到货的投诉件,经过调查核实,发现该商家存在刷单的违法行为,当即立案查处。2015年,在处理消费者网络投诉案件中,转化成执法案件多达21件。

探索企业抽查网监新模式。实行抽查制是工商部门监管模式的重大改革,但该局不简单的就抽查而抽查,而是把企业涉网情况作为企业抽查的一项必查内容,坚持做到“三必查”:电子标识亮标情况必查、网页信息发布情况必查、网络交易情况必查,既促进企业自律,又保持网络市场监管良好态势。2015年,通过企业抽查,共查处了虚假宣传、有奖销售、违法广告等网络案件30起,罚没款70万元,《中国工商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分别刊登了经验做法。

健全“三大体系”

有力有效提升执法水平

健全综合治理体系。在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基础上,积极借助外部资源,积聚多个部门市场监管职责,着力整治违法行为,提升执法威慑力。案件移送“零障碍”。与公安机关建立畅通的案件“双向”移送机制,2015年以来,“双向”移送案件5起,无一障碍。2015年7月,根据群众举报,该局联合公安机关在龙桥街道延寿村查获一件存放假冒鞋1万多双的大案。强制执行“零障碍”。对案件当事人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及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去年以来共申请强制执行7件,件件受理。部门协作“零障碍”。2015年5月,华亭工商所执法人员在安福执法时被当事人亮刀威胁,案件查处受阻,该所及时联系公安机关,龙桥派出所第一时间出警,使得案件顺利查办。2016年2月,烟草局在移交一起无证经销假烟的案件中,与该局互相配合及时补充完整现场调查笔录。

健全职能互动体系。在日常执法中,注重执法工作与其他工作“一盘棋”良性互动。2015年实行商事制度改革后,“一人多照”井喷,注册登记窗口压力猛增,结合注册窗口提供的案源,由执法大队、龙桥工商所主办,立案查处8起提交虚假材料注册登记案,并将查处情况在注册窗口张贴警示,有效减轻了窗口注册压力。在处理消费纠纷中,注重以案促调,不断提高消费纠纷调解成功率。

健全培训提升体系。综合运用网络教育、专家授课、以干代训、跟班办案等形式,组织办案人员开展执法办案业务技能培训。引导办案干部结合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和执法实践,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研究,形成具有一定实践性和指导性质量较高的理论研究成果。去年,在国家工商总局半月刊刊登执法类调研文章3篇,国家总局网站刊登1篇,省、市级媒体刊发各类新闻报道20余条次,执法正面效应逐步扩大。

破解“三类瓶颈”

有方有法推动长效监管

破解案件单一瓶颈问题。按照市工商局拓宽执法领域的要求,该局引导执法人员勇于探索研究查处新型案件。2015年,先后查处了走私案件、商业贿赂案件、提交虚假材料注册登记案件、侮辱消费者人格案件、对消费者提出的服务无故拖延案件、网络虚假交易案件等,做到案件类型全覆盖。

破解执法力量瓶颈问题。为了改变执法力量弱的现状,该局打破执法人员管理限制,由执法大队和区局职能股室骨干人员联合成立执法队伍,为基层执法力量实施跨区域执法处置提供支援,保证突发事件和重大案件或任务的完成。

破解执法难点瓶颈问题。长期以来,工商部门查处的案件类型相对较为单一,对房地产、金融等“高大上”行业的违法行为无从下手。对此,该局鼓励工商所和执法大队人员敢于亮剑。比如,在查处某房地产侵害消费者权益等案件时,该局执法人员敢于碰硬,经过执法人员不懈的努力,这些难啃的“骨头”终于主动接受调查和处理。又如,在查办某3家银行发布违法广告的案件中,该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排除重重阻力,成功固定证据,使案件得以顺利查处。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