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镇卫生院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着力便民惠民

  • 湄洲日报  

2月23日上午,天空飘着蒙蒙细雨,城厢区华亭镇卫生院内科诊疗室内,五六名患者围在主治医生身旁,等待问诊;相隔不远的门诊楼内,新采购的自动化分析仪正对采集到的血样进行分析;而一楼取药大厅里,拿着取药单的患者或坐或站,等候取药。

“近一年来,卫生院的环境变好了。”家住华亭镇的周亚妹正为犯哮喘住院的母亲缴费,她告诉记者,近几次到卫生院看病,感觉就医环境越来越好,家人的一些常见病在镇卫生院基本能看好,不用再往市里跑,“方便了,还省了不少钱”。

而在一年前,华亭镇卫生院却是另一番景象。承担着华亭镇近12万人口医疗卫生保障任务的卫生院,受医务人员流失、技术断层等因素影响,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不少当地居民宁可舍近求远,前往市里的大医院看病,也不愿在家门口就医。

是什么让华亭镇卫生院重新获得患者信赖呢?这得益于去年6月,华亭镇卫生院率先试行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出基层医疗机构“公办民营”的混改新模式,即在确保卫生院公益性质不变、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医疗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引入社会资本,进行经营托管。目前,改革带来的成效正逐步呈现。

“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强化了卫生院的基本医疗功能,使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产生良性循环。”华亭镇卫生院院长黄玉旺告诉记者,在市政府和城厢区政府的支持下,卫生院实现了药品开放,在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前提下,和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对接,引进诊疗所需的药品,让不少因卫生院缺药而前往市区大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实现了就近就医。此外,改革后卫生院还能按照当地医疗水平自主订购医疗设备,目前该院已购置了公共卫生下乡专用车及肠镜、彩超、自动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在硬件上强化了卫生院的诊疗实力。

为确保卫生院能留得住、引得来人才,城厢区政府为该院设置了编外专用编制和岗位职数,参照事业单位管理,实行人事代理,执行事业单位社保制度,保持在院职工身份及待遇不变。在此基础上,卫生院根据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问诊数量、治疗质量等, 增加奖金补贴,实现“多劳多得”,从而激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华亭镇公立医院改革,变的是经营方式,不变的是公益性质。为确保镇卫生院作为三级医疗网络的托底要素,城厢区政府在政策、制度、监管、服务等方面出招,保障卫生院托管运营中的公益性。以政策支持为例,华亭镇卫生院改革后,仍享受卫生院同等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政策;政府政策性支持卫生院各项目补助资金仍按渠道下拨,专款专用。

华亭镇卫生院“公办民营”改革带来哪些效益?不妨先看一组改革后的数据,该院高血压、糖尿病的门诊量由原先每月200多人上升到现在每月1500多人;免费健康普查全镇65岁以上老年人和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10723人次,覆盖率达90%;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87655份,建档率达79.36%以上,同比提升9.57%。与此同时,在今年1月份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考核中,该院考核成绩从去年上半年全市倒数第二跃居全市第四名。据该院医生介绍,就诊患者中有一部分是从仙游县盖尾镇或郊尾镇特地前来看病的。

“通过改革,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提升,群众才愿意在家门口看病,而不是往市区大医院挤。”黄玉旺底气十足。他认为,基层医疗机构的改革是在为分级诊疗的落实打基础。他举例说,华亭镇每年约有1500个婴儿出生,由于此前卫生院缺乏应对分娩突发情况的能力,全镇的产妇几乎都前往市区医院。如果镇卫生院有技术实力,产妇就愿意在当地分娩,从而减轻了市区大医院的压力。

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先行者,黄玉旺表示,希望用5年时间将华亭镇卫生院打造成二级乙等医院水平,并发展出“医养结合”的特色项目。根据城厢区的相关文件,该区正持续深化卫生院改革,组建区域内镇、村两级医疗联合体,把华亭镇卫生院托管项目延伸至村级卫生所。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