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短板奔小康——代表委员热议精准扶贫

  • 湄洲日报  

去年底,中央、省、市相继召开扶贫工作会议,提出精准扶贫,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推动老少边岛贫困地区的整体面貌得到很大改善。“扶贫”,特别是“精准扶贫”,从来没有像今年市两会这样成为炙手可热的“热词”。

市人大代表、仙游县西苑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建荣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农村。要想富,先修路。农村要脱贫致富,首先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西苑乡以“幸福家园”、“美丽乡村”建设等为契机,着力抓好各村农田、水利、道路、通信、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仙游这个面积最大的山区乡镇尽快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张建荣说,目前,西苑乡正以环山区公路联二线建设为契机,探索16个村联合投资建设乡村加油站。“这在修路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道路修到了家门口,该生产什么?经营什么?同样是值得琢磨的。一些地方脱贫返贫、越扶越贫的现象反复上演,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地缺乏产业支撑。

市人大代表、荔城区新度镇宝胜村党支部书记唐凤钗告诉记者,精准发展支柱产业,让该村尝试到了甜头。宝胜村地处壶公山麓,5个自然村都是老区革命基点村。由于位于红山水库上游,2010年,市里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村两委在全区率先拆除关闭所有畜禽养殖场(户),引导村民发挥地理和气候优势,种植枇杷,由高污染的养殖业向生态环保型种植业转型,紧紧围绕做强做大这一支柱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2014年,受冰雹灾害影响,宝胜村村民种植的枇杷质量欠佳,村两委果断引导种植户发展枇杷酒、枇杷罐头等深加工技术,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对村民收入的影响。近年来,针对早钟品种投入高、产出少的情况,村两委敏锐地根据市场导向,引导村民种植效益更高的解放钟。并多方借助信息渠道,开辟外地市场,吸引浙江温州、省内云霄等地客商订单式采购。2015年,该村村民枇杷种植业收入同比增长30%。

唐凤钗深有体会地表示,发展支柱产业是扶贫开发的重头戏,百姓没有支柱产业让其持续发展,就无法改变贫困面貌。而扶贫重在扶“质”。精准扶贫是确保扶贫质量的前提。根据各村实际条件,深入调研论证,根据“一村一品”的思路,因地制宜地精准确定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做强做大,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

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局副局长林岐桦表示,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综合发力,重点在于精准,关键要靠产业扶贫,不能单一“输血式”的扶贫,只有产业发展起来,才是有针对性的 “对症下药”,才能具有“造血功能”。而产业的发展应先深入调查进行科学的规划,在挖掘潜力、发展特色上下功夫,农业方面重点做足果树、蔬菜、花卉、畜牧、水产、茶叶、优质大米等产业文章,还要依托山区、沿海自然风光结合产业发展休闲农业、休闲渔业、农家乐、观光旅游等,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方案”,发展“一村一产品”。 但产业的发展需要有骨干、龙头来带动,所以必须大力培育扶持和千方百计引进产业龙头,让他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领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她说,精准扶贫除了发展特色产业经济,还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盘活山地、滩涂等资源,努力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还需对贫困群体进行扶智,各有关部门要改变以往的培训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调动社会力量来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的机构和专业,掌握真正技术来就业、创业脱贫。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贫困村民可以通过申请低保等,实现政府政策性兜底脱贫,实现扶贫全覆盖,让每个人都享受改革的成果。

“精准扶贫最重要的还在于政策的支持。”林岐桦说,“精准”的内涵在于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效益。虽然近些年扶贫的资金在不断增加,但较为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无法“切”中要点。林岐桦建议,精准扶贫要在项目、资金上进行改革,防止“撒胡椒面”,统筹有限资金办重点事、大事,发挥最大作用。

市政协委员、城厢区妇联主席陈颖珊则建议,“精准扶贫”既要面向特定区域,也应面对特定人群。在农村妇女这一特定人群上,要从家庭入手,倾心服务贫困妇女。首先就要走村入户对贫困妇女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摸清全市扶贫妇女底数,对贫困母亲做全面、精准、翔实的摸底调查登记。并帮贫困妇女分析致贫原因,帮助贫困母亲找准脱贫致富路子。

陈颖珊说,对于贫困妇女,要帮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且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陈颖珊说,手工、缝纫、家政等技能,能让农村妇女就近就业甚至自主创业,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各部门给予农村贫困妇女技术、信息、融资等方面的帮扶,从而全面推进农村妇女的“精准扶贫”工作。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