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南少林寺:林泉禅武传古今

  • 湄洲日报  

周末的一天,笔者携友从西天尾镇沿盘山公路驱车而上,前往新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南少林寺参观。山路十八弯,车开得很慢,窗外的秋色层林尽染、落叶缤纷、鸟鸣山涧,让人耳目一新。

约半个小时后,我们到达目的地。南少林寺所在的林山村海拔有500多米,周围有九座山围成一圈,形如九瓣莲花,寺院就坐落在花心的位置,因此得名九莲山少林寺,世称南少林寺。我们停好车,穿过石桥,径直来到天门前。天门巍峨壮观,有三层屋檐叠加,上面覆盖蓝色硫璃瓦,两旁各有两个侧门,显得庄严肃穆。天门上方有赵朴初大师所题“南少林寺”四个溜金大字,熠熠生辉。

步入天门,来到寺院大门,大门上方牌匾上书“入三摩地”,意思是进了大智慧境界,但愿此行也能沾点佛家的智慧灵光吧。大门两旁蹲守两尊石狮,侧目相视,气势威武。跨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庭园,树木葱郁,生机盎然。庭园中央是一个莲花状的的放生池,池里的锦鲤在自由嬉戏,寿龟则漫不经心地划水自得,有的悠然地晒着太阳,纹丝不动。

放生池中间的石桥直通天王殿。在天王殿正门里,一尊金色的弥勒佛正乐呵呵地对你微笑,仿佛告诫我等:世间本无愁,庸人自扰之。弥勒佛两旁是威武庄严的四大金刚,又称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弥勒佛背面站着,面朝大雄宝殿的就是韦驮尊天菩萨。天王殿两侧有两栋二层高的红色建筑,分别是“钟楼”和“鼓楼”。

通过天王殿,登上石阶,一座雄伟壮观的大雄宝殿魏然矗立眼前。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众僧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殿中祀有三尊佛,中间即裟婆释迦牟尼佛,俗称佛祖,两旁分别是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三佛两侧祀有十八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大雄宝殿前是一开阔的石埕,周边的白色大理石护栏新围砌不久。石埕前坐落一铜制的三层塔状香炉,底座上刻有“南少林禅寺”字样。香炉里插满供香,云烟缭绕,如入仙境。大雄宝殿两侧分别是介绍南少林历史和武学的展馆及纪念品商场,中间的操场是武僧练功习武之地。

在展馆里,我们看到不少考古人员挖掘出来的石槽、残碑等,上刻有“林泉院”、“寺山界”等字样。一块石槽上刻有“诸罗汉浴煎茶散”字样,可判断这是僧兵治疗伤病用的石槽。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口长约2米,宽1米的方形石槽,重达数千斤,槽上刻有“当院僧兵永其佳其合共造石槽一口”的字样。据史载,只有少林寺才能冠之以“僧兵”二字,所以这是推测该遗址就是南少林寺遗址的重要依据。据展馆史料记载,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林泉院以禅武文化闻名。习武之风,始于唐初,其历经磨劫,也与武风有关。1992年4月25日,南少林遗址论证会暨重建莆田九莲山南少林寺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正式向外界宣布发现南少林寺遗址,中国佛教会理事、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禅大师出席新闻发布会,他根据先辈叮嘱,暂定了林泉院即南少林寺,并赠送了“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莲山下”的亲笔题词。

参观完南少林寺景点,我们走出寺院大门。广场上有不少人摆摊贩卖各种纪念品及特色农产品等,吸引很多游客流连其中。据了解,近年来当地村民在政府的引导下,借助“南少林”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种植上千亩的红茶、油茶、油菜花、无花果、黄花菜、桑椹等农特产品,还开辟“逸林生态采摘园”供游人休闲玩乐。在毗邻寺庙西侧,一栋栋新盖的“别墅式”安置房拔地而起。这些安置房设计有家庭式旅馆功能,在满足村民自住的同时,还能作为“生态旅馆”为游客提供住宿。该村目前还积极争取政策倾斜和资金引入,对分布在南少林寺周边景点实施配套开发,修建“南少林农特产品一条街”等,努力打造一个集宗教朝圣、生态观光、田园采摘、土特产采购于一体的旅游经济圈。


南少林寺建筑群。  杨怡玲 摄

天王殿     朱崇飞 摄

  莆田南少林寺禅武广受关注,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本报记者 杨怡玲 吴伟锋 摄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