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城厢区中心村党委建设模式

  • 湄洲日报  

图为涧口中心村干部在查看苗木生长情况。

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现实要求,城厢区积极探索成立中心村党委,在相邻的几个村确定一个强村,以其为中心,成立党委,实行统一办公、统一协调、统一决策等制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城厢区“以大带小、以强扶弱、以富帮穷”的模式成效初显。近日,记者走进几个中心村,了解其发展状况和发展经验。

■以大带小

发挥1+1>2效力

9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华亭镇涧口村,背靠大山的新村让人耳目一新:红瓦白墙的住宅错落有致,水泥路连通各家各户,一些村民在悠闲聊天。

位于涧口的农民创业园冷藏保鲜库已基本建好。涧口中心村党委书记詹国强和几名村干部拿着冷藏保鲜库的图纸,正在商讨一些细节问题。

2012年,涧口村列入莆田市首批“幸福家园”建设试点村。通过上下共同努力,涧口村成为全市“幸福家园”建设的样板村、典型村。涧口村发展了,与之相邻的隆兴、五云两个山村还较落后。如何实现以强带弱,城厢区委审时度势,将“涧口模式”植入隆兴村、五云村,以推进“幸福家园”试点工作为着力点,大胆探索建立涧口中心村党委,以中心村带动周边各村整体发展,着力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走出一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2014年2月,全市首个中心村党委在华亭镇涧口村挂牌成立,下辖涧口、隆兴、五云3个村党支部,这是该区创新党组织设置的第一个中心村党委,为全市首家中心村党委。

几个原本相互独立的村合并后,如何让队伍发挥出1+1>2的效力,干部、班子成员的能力显得最为关键。为此,经过3个村联合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心村党委班子,将“幸福家园”建设领头人、致富能手、涧口村党支部书记詹国强推选为中心村党委书记,五云、隆兴党支部书记推选为中心村党委副书记。

“要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必须发展产业,否则无法达到真正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目的。”詹国强说,“幸福家园”建设不仅仅是新村建设、卫生清洁,更需要产业的支持。中心村成立花卉、果蔬合作社,协助另外2个村解决生产、技术、销售等环节遇到的各类问题。同时,抓住城厢区作为省级农民创业园的契机,上报农业园支持项目,建设农民创业园(即冷冻库)、物流配送中心、周末农场、采摘园、农家乐、葡萄长廊、劳动教育基地等,把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促进中心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涧口中心村党委成立一年半多了,党委班子坚持3个村发展“一盘棋”理念,强化“以大带小”模式。中心村党委先后多次组织隆兴村、五云村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到涧口村参观学习,手把手传授幸福家园建设的具体做法,成功地将涧口村在宣传、征地、拆旧、新建等方面的经验运用到隆兴村、五云村的项目建设中,有力推进了拆旧建新、村庄整治等工作,隆兴、五云的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隆兴村共拆除旧房139幢,新增耕地108亩,新区住宅正在建设中;五云村共拆除旧房90幢,完成拆旧任务的50%,新区2幢开始动工。

■以强扶弱

促进共同发展

几个村庄要组成一个中心村,地域相邻、人缘相近、群众观念和生活方式相似,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在华亭镇,相邻的霞皋、西沙、郑庄3个村就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今年8月底,这3个村整合在一起成立霞皋中心村党委。

“华林经济开发区使霞皋村受益很大,不仅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也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但是霞皋一个村的发展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要让开发区周边的各个村都得到发展。”霞皋中心村党委书记林明富说,中心村党委成立后,以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充分发挥华林经济开发区所在地的优势,有效整合各村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西沙村全村600多户,2800多人口,大部分在华林经济开发区的工厂上班。西沙村党支部书记柯彧是今年5月份换届新上任的80后大学生,8月底,霞皋中心村党委成立后,他当选霞皋中心村党委副书记,他说:“我的经验和资历比较浅,但我们80后不缺的就是干劲和信心。在霞皋中心村党委的帮助下,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经验。”

记者了解到,天怡实业在霞皋村和西沙村共征地60多亩,其中霞皋村征地28亩,西沙村征地32亩。在中心村党委的帮助下,“以老带新”,西沙积极借鉴霞皋的征迁经验并不断立足村情探索,征迁工作取得突破,9月底结束天怡实业征地。

郑庄村全村仅125户、506人。近日,中心村党委帮助郑庄村利用好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苗木园林等生态农业,同时促进郑庄村劳动力的向外转移,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致富。在中心村党委扶持下,郑庄村完成了村道的拓宽,原先只有三米宽的下山村道,如今拓宽到8米。由于郑庄坐落在山上,孩子上学交通不便,中心村党委就决定帮助规划郑庄村搬迁到霞皋片区内。

霞皋中心村党委副书记李文和说,中心村成立以来,大村帮小村,就像兄长帮助弟弟一样帮扶郑庄村,使得郑庄村的面貌有很大改善。

■以富帮穷

调整发展模式

那天,记者来到凤凰山街道坑坪中心村党委的朱坑村。虽然下着小雨,但空气清新,绿意扑眼,一些市民骑车或者跑步上山锻炼。

朱坑村、白洋村和林桥村这3个村原先经济都是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养猪场污染严重,环境卫生一直得不得改善。2012年,这3个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村民从养猪转而从事蔬菜种植。去年,有着相似发展经历的3个村整合成立坑坪中心村党委。

坑坪中心村党委成立时,朱坑村原村支部书记陈清龙当选为中心村首任党委书记。他回忆说,当初朱坑村养猪整治结束后,摆在村干部面前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带领村民致富。

中心村生态环境好,又在市区附近,中心村党委确定了立足种植,以旅游业为主的发展目标。于是,中心村党委从完善基础设施做起,铺水泥路,建设路灯等。

今年3月份,朱坑村“亮化工程”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朱坑村成为了全区第一个使用太阳能风能新型路灯的行政村,一共建设完成了100盏太阳能风能路灯。这些太阳能风能路灯比传统路灯更加节能、环保、方便。村里的水泥篮球场也架设了两个大路灯,每晚灯光明亮,孩子们放假回来,很多人去打篮球。

中心村还鼓励村民种植果树,并整合中心村内的所有景点,经营农业观光园、周末农场、农家乐等,带动了村民增收。位于中心村的枫林水库正在打造农业观光园,每逢周末不少市民来钓鱼、摘菜,自助农家乐。

坑坪中心村党委副书记陈金辉说,中心村党委成立以来,大家抱团做了一些实事,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如今白洋村的供水站已建成,村民都能喝到自来水。白洋村到龟山的路也基本开通,一条完整旅游路线初现雏形。

“共同建好班子,形成工作合力,主动干事创业;共同谋划发展,整合各村资源,带动村民增收;共同服务民生,改善村容村貌,推动和谐发展。”城厢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陆建琪说,城厢区中心村党建工作的新模式,通过带动作用,促进了各个村的均衡发展,让各个村的村民得到了实惠,使得城厢区党建工作更富时代气息、更具生机活力。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