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区推进智能制造开启新一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幕

  • 湄洲日报  

南华电路板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手”代替人工检测,有效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海峡纺织城自动化生产车间内,采用新工艺后,劳力大大解放。

面对全面建设制造强国时代的来临,日前,涵江区委全委会通过了《涵江区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这是该区实施制造强区战略的行动纲领,也标志着新一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幕已经开启。

“立足区情,经过十年努力,力争到2025年,涵江区制造业水平挤入全省十强县区。”目标既定,涵江区上下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应对新挑战,着力让“涵江制造”成为“涵江智造”,从根本上提升涵江的区域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我们要把涵江区打造成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坚实高优产业基础的科技工贸强区,从而建成莆田乃至全省的重要经济增长极、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涵江区委书记沈伯麟的话充满自信。

■ 积极布局 抢跑产业优化

涵江区结合产业特点,抢先布局智能制造,高点定位统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记者从涵江区发改局、经信局了解到,该区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开展智能制造专项行动,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全面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加快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夯实制造业基础,开展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实施园区带动战略,打造一批具有先进技术、行业领先、竞争力强的核心产品,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快速发展。

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方面,将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鼓励软件产业发展。以高世代面板为龙头,填补LCD显示产业链上游核心技术和产业空缺,发展LCD背光模组、彩色滤光片、偏光片等配套产业,形成上中下游一体化的显示产业集群;以8英寸集成电路、砷化镓项目等为龙头,带动发展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整机应用为一体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促进中科中涵、天大精诺、中涵机动力、荣兴机械等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领先的“小巨人”企业。重点抓好啤酒制造基地项目建设,加大啤酒产业链招商。重点培育知名鞋服品牌,加快OEM、ODM向OBM转变,创新商业模式,完善“鞋材-鞋机-包装-物流-销售”产业链。重点抓好亿发工贸园建设,推进佳通纸品、冠盖金属包装等企业技术改造进程。加快古典家具项目、新古典家具产业园项目建设,推进华昌珠宝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山河药业注射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生产技术创新,促进仁德医疗、超威电子等企业医疗器械产品升级,加快利邦环境工程有机废气回收环保设备生产项目建设进度。制定工业软件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在高新园区设立软件园,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

在开展智能制造专项行动方面,积极培育智能装备产业体系,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以新能源汽车制造、风电设备、超快激光切割设备等项目为龙头,引导智能装备企业向兴化湾南岸工业园区集聚。制定出台“机器换人”鼓励扶持政策,鼓励鞋服、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进行智能化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每年实施“机器换人”100台(套)以上。

同时,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作用,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夯实制造业基础。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加快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开展绿色制造专项行动,构建节能降耗体系。

■ 搭建平台 助推园区升级

涵江区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工作,积极筛选科技含量高、技术创新能力强的高成长性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重点培育对象,采取“一企一策”的方法,主动为企业谋思路、出政策、定措施。

“莆田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承担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龙头作用,我们的责任就是服务、服务、再服务。”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谢金东告诉记者,涵江区今年在建的创业孵化平台包括高新区科技孵化器完善及提升工程、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莆田中心建设项目招商及运营、“创客空间”建设、孵化器专业化服务水平提升工程等,总投资2.4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6亿元。同时,依托高新区科技孵化器及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莆田中心,联合软通动力公司,出台扶持政策,配备DIY实验设备等创业条件,积极引进应届毕业生、海归留学生、大众创新创业者,开展创意和创新实践活动,以提高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中,还计划把新涵工业集中区建成涵江区制造业中心,重点抓好卧龙达、方家铺子、四君子古典家具等17个已入园项目建设,力争2025年产值达500亿元。以港口为依托,在兴化湾南岸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科技含量大、技术进步快、产业关联度强、附加值高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食品加工产业、物流业等临港产业,引导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带动沿海经济产业带发展。加快推进240万吨啤酒生产项目、新能源汽车生产项目、风机整机生产项目等项目建设投产,尽快产生经济效益。

■ 营造环境 力促企业“蝶变”

涵江区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6·18虚拟研究院”等平台,大力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设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培育核心技术和自有知识产权。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科研院校积极参与的产学研机制,加快产品和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8月20日,记者在福建海峡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投产的2.6万平方米的一号厂房内看到,六七台“机器人”正在有序作业。走进偌大的生产车间,以往熙熙攘攘的纺织景象已不见,如今整个车间除了机器的轰鸣声,一整圈逛下来,见不到几名工人。车间内,早前需要几十名工人连番看顾的一条生产线,如今一个人就可以看顾四五条生产线。

“原先一个车间需要工人1000多名,现在锐减至100多人,劳动力成本节省了近90%。”该公司负责人李明告诉记者,实施“机器换人”技改项目,采用德国引进的新设备新工艺,各道工序全程机器化、自动化,为该公司节约了劳动力成本,而且降低了能耗。

在莆田高新园区的南华电路板有限公司产品质量自动检测生产线上,记者看到,车间内工人同样寥寥无几,只有几部代替人工检测的“机器手”自动检测机,正在有条不理地进行产品质量检测。

厂长张红安告诉记者,采用数控电脑生产线之前,1名工人只能测试1个料号,如今,1个人看3个料号都没有问题,人手减少了,速度也快了。自动化生产线的投用,既带来快捷、高效的工作效率,还在大大减少人工的前提下,提高了产品精确率,使得产品质量合格率由原先的85%提高到99%。

当前,涵江区正在掀起比学赶超、加快发展的热潮,进一步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筑平台、促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铿锵步履迈上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