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区财政倾斜优先支持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

  • 湄洲日报  

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荔城区第一实验小学等民生工程快速推进。

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东梅安置房建设配套完善。

7月中旬,荔城区召开上半年经济分析会,其中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等6个指标总量居全市第一,顺利实现“双过半”。

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今年上半年,荔城区财政局在坚持做大财政蛋糕的同时,继续将财政资金向民生倾斜,优先拨付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真正把“民生”二字挂在心头、落实到位。该区多项民生工程上半年进展如何?连日来,记者进行走访。

■用好惠农资金 建起“幸福家园”

投资500万元的群英剧场、老人活动中心,占地50亩的村文化公园……正值盛夏,走进荔城区北高镇美兰村,一股清新清凉之气沁人心脾。

美兰村又称美澜村,该村多数青壮年在外从事黄金珠宝产业,是北高镇留守老人最多的村庄,全村有留守老人1200人。该村自然风光与人文资源丰富,有莆田二十四景之称的“美兰夕照”,还有海埔湿地和百年榕树,尊老爱幼等传统风尚甚浓。近年来,在市区两级的财政支持下,该村致力于宜居环境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改观,基本实现村庄道路全硬化、河流沟渠保洁净、电子监控全覆盖、房前屋后遍植绿。

村党支部书记翁文汉说,正在建设中的村老年活动中心预计投资近千万元,是一座具有莆仙民居特色的双主楼,室内有医保室、阅览室,室外有门球场、篮球场,集学习、娱乐、健身、休闲、养生保健为一体,将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休闲文化娱乐的好场所。仅该项目,区里就已下拨补助资金50余万元。

荔城区财政局局长陈志鸿介绍说,近年来政府财政运行进入新常态,收入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支出刚性增长,平衡财政收支压力加大。为确保惠及民生的财政资金投入,该区进一步压缩一般行政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腾出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城乡社区公共设施、美丽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支出,今年城乡社区事务经费投入7422万元,同比增长48.41%。

今年,该区深入实施“强村行动计划”,努力实现村(居)集体有实力、有魅力,村(居)干部有凝聚力、号召力,村民有实惠、有规矩的目标,积极推进第三批“幸福家园”9个试点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进程。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今年预算安排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经费20万元、全民健身运动会25万元、“农家书屋”更新完善补助经费18.4万元、下达中央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4.84万元,为广大农民提供各种知识和技术信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而在市中心的东梅小区,记者看到了另一个“幸福家园”的亮点。东梅小区隶属于镇海社区居委会,东临莆田汽车站、北有体育中心、西接文献步行街、南连天妃路,交通便捷,生活配套设施齐全。这片原地回迁的安置房由14幢小高层及高层住宅组成,小区绿化率达30%,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规范,从外观上看,与普通的高档商品房没什么区别。

镇海社区居委会主任林一龙介绍,在区财政的支持下,该社区投入1200万元对小区内道路、绿化、雨污水管道、变电室、路灯、卫生设施、智能化设施进行完善,建起智能化小区,拥有一套96个探头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停车场系统、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和楼宇对讲系统。该小区还成立党支部,设立小区物业纠纷协调领导小组,调解日常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邻里纠纷,是全区首家由居委会成立物业管理的社区。

■加大医卫投入 打造“民心工程”

门诊楼、病房楼、医技楼三座大楼分类合理、功能明确,大厅、走廊全部铺设大理石地板、宽敞明亮整洁,还带电梯,院内后花园石桌石凳、绿树环绕,如此标准设置的“大医院”,竟然只是一个镇上的卫生院。

7月16日,室外温度33℃,走进荔城区黄石镇卫生院门诊楼一楼大厅,一股清凉之气迎面扑来。中药房、西药房、导诊台、休息室标识明确,大厅内还有自助缴款机,周边村民过来看病可自助缴款、无需排队。

黄石镇卫生院党委副书记杨瑞仲介绍,作为全市最大的一个卫生院,荔城区黄石镇卫生院先后荣获“一级甲等医院”、省“五一劳动”奖状、“省院务公开示范单位”等称号,为辖区15万多人口及5万多外来人口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提供服务保障。

陈志鸿介绍,无论区里财政收入情况如何,该区在涉及民生的医疗、教育、卫生等领域从不“吝啬”。仅今年上半年就拨出医疗卫生经费23436万元,新农合补助资金13049.2万元,逐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新农合筹资水平每人每年由2014年的390元提高到470元,其中:政府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由省、市、区三级财政分担,农民个人缴费从每人每年70元提高到90元。全区新农合参合人数414801人,参合率达100%。新农合医疗保障,有力地缓解了患病农户的经济负担,被群众称赞为“民心工程”。

■增加教育投入 实现社会公平

“我们学校校安工程用的是放心材料,能耐8级抗震。1-4层是教室,5层是教师办公室,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二级。”7月16日,在新投用的荔城区新度下坂小学综合楼前,校长汤晨燕自信地说道。与此同时,位于城东投资4200多万元新建的荔城区第一实验小学2幢教学楼主体已基本完工,雏形初现。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社会公平。该局在财政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优化支出结构,2014年增加教育投入10667万元,完善义务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仅今年上半年就拨付校安工程区级配套资金4500万元,着力改善学生学习条件,并要求相关单位执行校安工程“八个统一”要求,严格按照“质量第一”原则,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依法落实学龄前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做好学前教育资助工作,下达并拨付2015年公办幼儿园项目建设省级补助资金416万元,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同时,该区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新机制,今年预算安排162.2万元对北高等边远地区教师实行特殊生活补贴,安排教师体检费212万元,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三免一补”,拨付资金2572万元,落实学龄前教育经费投入,拨付校安工程、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项目资金6103万元,保障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该区还从源头建立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编制制度,大幅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于不足百人的学校按照百人拨付公用经费,保证薄弱校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运转。对教育费附加实行专项管理,统筹安排,全部用于教育。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三免一补”政策,上半年拨付资金4592.22万元。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对职业教育学生免除学费及助学金,上半年拨付资金558.01万元。通过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办学条件、缩小地区差异,带动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

图文推荐